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以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为例

2018-07-24 09:19
山西青年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小学教师全科

张 婷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党中央非常重视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关注穷困地区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计划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民一定要全数完成脱贫。河南省农村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情况令人担忧,许多地区出现教师缺乏的情况,教师不得不“包班”,并且被硬性的改变成了“全科”教师,一个人要担负起所在班级全部的教学任务,再加上农村的基础条件较差,教师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教师的自我素质也急需加强,造成很多课程并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随着现今我国的教育改革趋势和新型政策来看,小学全科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为顺利研究我国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和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需要首先明确教育精准扶贫和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

(一)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是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开展的基础,具有导向、持续的作用。教育用来促进精准扶贫、脱贫,要采用特殊办法进行发力,来扩展原来有限的资源,促使当地教育持续平稳发展,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一定要坚持确保精准、改革创新、突出重点[1]。

(二)小学全科教师

“全科型教师”并不是“通才”教师[2],小学全科教师也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那样,并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可以教,而是指的从事爱心教育事业,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基础知识全面,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扎实,拥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及能力,可以承担小学各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自身素质较高、教育教学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小学全科教师[3]。

二、河南省农村小学师资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要增强、完善教师团队的结构和建设,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创新教师长效补充机制[4]。因此,对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与探析,探索其解决策略是必要的。经过对《河南省2015年教育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及统计,对河南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各个方面现状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编制不合理,教师负担较重

2001国家规划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有关中小学人员标准发展的建议,指出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城市为1:19;县镇为1:21;农村为1:23。小学教学运用班级授课制,班级学生数额最好不超过45人。而2015年我省教育年鉴中的数据可看出明显未达到国家的标准。

(二)教师学历水平较低,整体素质偏低

2015年河南省农村小学教师相比城镇学校,教师学历水平较低,整体素质偏低,专科学历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将会导致农村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而学历水平低将会限制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素质教育的实现。

(三)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2015年河南省小学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存在问题,老龄化倾向明显。46岁-55岁的所占比重最大,教师平均年龄也已经达到40岁,在城区、县镇、农村三者相较下50岁以上农村教师数量最多。

(四)教师专业化水平低,教师与学科不配套现象严重

2015年我省农村小学教师在学科上分布极度不均,语文、数学主科教师的数量大大超过其余学科教师的数量,而外语、体、音、美艺术类、科学、品德、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的配额严重不足,这种现象将会使一位教师承担多科教学任务,增加了教师的任务量,还使教学质量有所降低。

三、河南省农村小学师资紧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5]。以上统计分析的数据表明,我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导致我省农村小学教师出现此局面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长期以来无法获得有效的供给和有效补充,再加上自然退休教师,青年教师不愿在农村教学,使我省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虽然颁布了特岗制度,但面对农村恶劣的环境,住房等基础条件难以解决等问题,真的可以坚持下去继续教学的教师是很少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工作条件差,工资低,也很难吸引青年教师到农村[6]。

(二)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

由于教师数量不足,除了主修课程之外,教师还需要教授其他几门课程,农村教师的分配名额很低,但国家规定课程又必须开放,这个现实矛盾使得农村学校教师在跨学科、年级教学,甚至“包班”上课,同时学生的管理工作复杂而繁琐,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水平。

(三)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普遍

我省农村小学教师不仅数量缺乏,而且不同学科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农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体音美等课程只能让其他学科教师兼职,这种情况不仅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的现实需要也无法满足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是由于农村教师编制的限制,教师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课程安排的主体往往优先考虑主体学科[7]。

(四)教师队伍流失现象严重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流失现象主要在年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且是骨干教师。一是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环境恶劣,工资福利待遇低;二是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提升空间不大,从而致使农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教师到市镇上单向流动,导致农村教师队伍陷入恶性循环。

(五)教师补充机制不完善

农村小学教师比例低于城镇学校,农村面积广人口生活相对分散,造成许多客观存在的教学点,但往往人数很少,根据省级标准配置只能有极少教师;另一方面,各市县即使招聘新教师,大部分会首先满足县高中、初中,乡镇一级也会尽量满足其小学的需要,可以分配到农村小学乡村学校的教师甚微。

四、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及优越性

通过分析当前河南省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师资的现状及其原因,应该说,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更符合当前我省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8]。

图1 2016年河南省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图

2015年10月河南省启动免费师范生政策,决定从2016年开始招生,面向农村众多教学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省、市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增强河南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更好解决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问题,达到小学全科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协调好招生、培养和就业、职后培训与政策落实等各个环节。河南省教育厅根据各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和我省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经过一系列研究决定,2016年开始对本科、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定向招生,培养模式图如图1所示[9]。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及优越性不言而喻:

(一)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合理农村教师编制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教学点的教师数量,缓解农村教师匮乏的现状,学生毕业后将不再参加招教考试,政府按照协议为其办理编制、工资等有关手续,使当地的教师编制合理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招聘新教师也大多先满足县城、乡镇的高中和初中、中心小学、中学的需要的现状。

(二)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学历水平、整体素质

小学全科教师的招生分为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经四年或三年较为全面、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后,各方面能力都会明显增强,相对于单一科目的教学,小学全科教师可以更多地承担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毕业后前往设岗点工作,能起到解决当地教师资源不均衡、农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的教师学历水平及整体素质。

(三)有利于使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化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一是专门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的小学教师,二是注重“来去地”的原则,这些自身来自农村,在农村具有较强归属感和适应能力的本地教师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特岗教师在现实中的严重流失,促进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化。

(四)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农村教学质量

“综合性”是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方向,课改的前提下小学课程开始以综合课程为主,将由分科逐步走向综合,现在小学生所面对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更适合综合性、全面性的教学;此外,免费教育将吸引更多来自农村的优秀学生,他们来自乡村,熟悉农村文化,与农村有情感连接,可以有效降低新教师的流失率,更重要的是他们出生于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农村儿童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经验更加了解,将会对他们有更好的指导[10]。

总之,实行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培养政策,将对整个社会起到优秀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家庭困难、成绩优秀、愿意为农村基础教育奉献的学生而言,将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助于改善现今师范教育弱化的趋势,更有利于提高师范高校师范生的生源质量和素质,积极慎重地实施小学全科教师教育综合培养是我国农村教育的迫切要求。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小学教师全科
教师作品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刘辉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