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廷熙其人其事

2018-07-24 11:59沈慧瑛
苏州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顾氏咸丰书画

沈慧瑛

顾廷煕(1831—1860),是顾文彬的次子,字缉之,号蟾仲,又号辛侯。书画鉴赏家。上有长兄顾廷薰、下有弟妹各一。道光二十二年(1842),顾文彬得中进士,到京师任职,母亲张氏、夫人浦氏带着他们兄妹四人一同进京。三年后,因为祖母张氏过世,廷煕与家人一起随丁忧的父亲回到苏州。道光二十八年,顾文彬“服阕进京,留眷属在苏侍奉,止挈廷薰同行”,并为长子廷薰张罗婚事。第二年浦夫人担心长子夫妇回苏后,无人照料顾文彬,便带着廷熙与女儿进京陪伴。此时廷熙已是十八岁的青年了,父母为之授室,娶副都御史程庭桂的四女儿。

顾、程两家既为苏州同乡,又同在官场,算得上门当户对。程庭桂(1796-1868),字楞香,进士出身,比顾文彬出道早,长期在京城为官,以刑部主事入值军机章京领班,后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因受咸丰八年(1858年)顺天乡试案牵连,发配黑龙江,“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后赦还。苏州老乡冯桂芬撰有《程楞香中丞六十寿序》,颇多赞誉。程氏小姐来自官宦之家,知书达理,与廷熙琴瑟和谐,两人婚后六年,接连生了三个儿子,即麟祥、麟诰、麟轺,这足以告慰顾家长辈了。在京城的日子里,由于寓所临近琉璃厂,廷熙流连忘返,经常到那里的古玩店铺观赏名家字画,遇到中意的必定买下,当囊中羞涩无力购买时,则与店家相商,借回家欣赏几天,有时“抚粉本,然后还之”。天长日久,看得越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书画知识,其眼界与鉴赏水平日渐提高,往往一眼就能辨出真赝。咸丰五年四月,当顾文彬接到“发湖北,以知府差遣委用”的任职通知后,父子俩立即回到苏州。此时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的苏城催生了一大批收藏家,他们热衷搜集书画、古籍善本等,相互“晒宝”与观赏。廷熙广交朋友,所交者多为书画同道,而此时的他眼界更为宽广,“搜罗更广”。从进京到回苏的七年里,顾廷熙过眼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他的鉴赏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且痴迷于此,对书画艺术的追求成为他人生最大的乐趣。

顾文彬到湖北任职之时,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诸省,湖北大部分地方为太平军控制,出于安全考虑,他只带着廷薰同行,而将眷属留在苏州。咸丰七年五月,廷熙到湖北替代长兄照顾父亲,本来兄弟一年一轮,因战事影响交通,以致他在湖北待了两年多。这两年,他得到历练,顾文彬回忆:“来楚两年,颇替余力,尺牍往来,米盐琐碎,经理井井,无少失坠。”作为随侍的儿子,既要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操持柴米油盐的生活,还要负责衙门的文书往来,成为顾文彬的得力助手。此时顾文彬已由汉阳府升盐法道,官运亨通,然而廷熙的身体出现状况,首先到湖北的翌年冬天就得肛痈之症,一直没有痊愈,至咸丰八年夏天,旧症未除,“又添晨泄”,病痛折磨着文弱书生。适逢湖北乡试,顾文彬考虑自己要“入闱提调,寓中人少,留缉之为廷烈伴”,这样廷熙与已来楚的廷烈一同留下,等候父亲。直至九月秋闱事毕,廷熙的身体也逐渐康复,顾文彬才命他回苏,但从此落下病根。廷熙回到苏州,母亲和妻子悉心照顾、调养他的身体,然总未断根,令顾文彬忧虑不已。咸丰十年,对苏州的百姓来讲是充满不幸的年份,对顾氏家族来讲同样充满悲情,自那年二月顾春江过世后,廷熙、廷薰与浦夫人相继而亡。死者已逝,最悲伤的莫过于活着的亲人,以致顾文彬、顾承父子在湖北“相持大恸,几不欲生”。

咸丰十一年夏,顾文彬客居湖北陆城时,怀着沉重而悲痛的心情为亡故的祖父母、父母亲、夫人及两个儿子写下七篇行略。父亲笔下的儿子是个性耿直、爱好书画的有为青年:“缉之性情质直,胸无城府,事尊长以诚,待兄弟以爱,于妻子琐屑落落,若不措意。友朋之交,合者往来无间,不合者招之不往也。于世俗酬应尤避之,若凂举业,非性之所近,然为之刻苦,每作一艺,必穷日夜之力,生平无他好,惟书画、碑帖嗜之甚笃。”廷熙无意功名,醉心书画艺术,“暇则临摹书画,书法米襄阳,颇得神理,画则出入诸家,尚未大成”,他的梦想是通过努力也能成为传世的书画大家,故“立志高尚以传世,自期所作不当意,即弃去”。虽然廷熙热衷研究书法、绘画,时常做票友,写字画画,却因自我要求高,而没有留下来什么作品。

那年顾承赴湖北替换廷熙侍奉父亲之时,将他两年间在吴门所见书画碑帖随笔《烟云过眼编》交给廷熙过目,所记述的300余种书画中,已有20种归顾氏“箧中”,而廷熙则“就其寓目心赏之迹,洵所往来,录成是册。今秋返棹吴门,当一一访之”。廷熙的《待访录》写在无格的素纸上,字迹颇为潦草。不料廷熙回苏后的第二年太平军攻陷苏城,他还来不及寻访这些书画珍品,就病逝于避难的无锡。顾承在湖北整理《楚游寓目编》,原打算回家后与廷熙探讨,“讵料仲兄已于庚申避兵而殁于乡。嗟呼!而今而后抱此一编将郁郁其谁语乎?仲兄赏鉴之精、蒐罗之富胜余倍倍,其所辑《梦忆录》《待访录》胜此编亦倍倍。”这自然是顾承的谦虚之词,但多少反映了顾廷熙的艺术修为及其对乃兄的敬重之情。廷熙的《待访录》与顾承的《楚游寓目编》略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到书画艺术品的流转,也可以看到过云楼书画王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顾文彬与儿子们一步步用心打造的。当顾廷熙过世后,顾文彬睹物思人,说:“所辑书画所见录《待访录》已裒然成集,其零缣断楮,廷烈捡理,故箧犹有存者,余见之辄辛酸泪落,不忍卒视,使天假之年安知不成一艺之名?惜乎中道而夭也。呜呼!伤哉!”人间最悲哀的大概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顾文彬痛惜廷熙这个富有艺术天分的儿子,他的早逝令父亲肝肠寸断。

同治九年(1870)三月,顾文彬再度北上谋职,来到二十多年前的旧寓,住在西边楼下两间房,这是当年女儿女婿的新房。当年他是主人,而今女婿成了主人,宾主易位,女儿一家殷勤招待远道而来的老父亲。与女儿女婿团聚固然欢乐,但顾文彬触景生情,在二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惟念及浦夫人与次儿夫妇,室在人亡,怆然于怀。”

顾氏三兄弟幼时皆师从徐江帆,徐江帆素工书法,当时颇具画名的翁小海、范引泉、沈竹宾、程序伯诸君与之交往频繁,使廷熙兄弟获益匪浅。尤其廷熙与廷烈兄弟俩:“情性相似,皆嗜翰墨淡荣利。”顾氏父子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成就了江南名楼过云楼,而廷熙作为其中一员,无疑是过云楼早期收藏的出力者。

猜你喜欢
顾氏咸丰书画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鲁迅全集》注释一误
泛川派华阳顾氏古琴艺术的传承
黄道周的忠义气节
小小书画廓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