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8-07-24 10:25刘勇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9期
关键词:设问自主学习检测

刘勇

[摘 要]人有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要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就要在课堂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和反思学习。教师可使用一些关键教学策略,从创境诱发“大脑风暴”,设问落实“核心素养”,展测把握“课堂干货”三个方面出发,促进学生课堂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境;设问;检测

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和反思学习,是追求有效益、高品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要掀起“课堂革命”。课堂革命就是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其中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学思维的变革是关键。从学习金字塔来看,“听讲”是最低效的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学习;而“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才是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最佳。但现实是,传统的“师讲生听、题海战术”的模式仍然大有市场,学生的主体性被严重忽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战略被束之高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有限的一堂课之内,学生自主学习看起来好像要慢一些,学生讨论、实践、展示总不如教师讲看上去来得系统、便捷和高效。但是,长远来看呢?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当前,课堂革命的核心就是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师生的生命都“在场”。如何让教育充满活力?解决教育活力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从学生出发,从教师出发,从学校出发,认清那些压制或阻碍学生活力、教师活力和学校活力的观念的、政策的、文化的和行为的原因,精准地提出旨在克服这些影响活力的障碍性因素的政策、策略和有效办法[1]。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的课题“普通中学‘3+1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获得四川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之后,进一步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过程主要有以下三大“着力点”。

一、善于创境,设计好“大脑风暴”

从生活角度创设情境,让知识着陆,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好的课堂,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脱离了情境的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缺少了思维的参与就只能是灌输。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实践表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以生活视角重构课堂,可以再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能将学生看成接收的容器,满堂讲,满堂灌;更不能将学生当作应试的工具,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大搞“题海战术”,从而将知识变成了孤立的、抽象的符号。优秀的教师,总是把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情境之中,让学生卷入式地学习,形成真正的素养,正如李吉林所言:在境中学、做、思、冶,突出儿童学习的主体性,获得全面发展[2]。

好课堂,总要达成一种境界,这重境界来源于对学生的尊重,来源于对教材的重构,来源于对教育的理解。开放性、创生性的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保证学生思考的最强有力的源泉。“大脑风暴”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大脑迅速活跃起来,快速进入积极思考的最佳状态,它不是简单地为了好玩和热闹,而是为了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平等、开放、发散、想象……是创境课堂的特点,将学生卷入“风暴”的中心,是教学的目的。基于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从“知识为本”变为“素养为本”。教师要反复思考:这一节课我要带领学生到哪里去?怎样带领学生到那里去?教材,不是用来“教”的材料,而是要转化为学生的“学材”,就是要将教师理解的课程转化为学生可以学习的材料,为学生独立思维与自主建构提供时空保证。同时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在自学中暴露认知上的相异构想,使教师后续的点拨归纳更具针对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学习和主动学习。

好的情境,总是让人乐于参与,善于思考,易于理解,利于消化。简言之,善于创境,设计好“大脑风暴”,可以让课堂更有趣,让自主学习更有力度。

二、勇于设问,落实好“核心素养”

用设计思维改变教学,从发现着手,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如何设计?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是思考的源泉,是生成的种子。“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将知识传授设计成问题的引领,将问题的引领推进为任务的驱动,这就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设计思维。可以说,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学习项目,而高质量的学习项目就是教学设计的追求,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项目的牵引下,过程有意思,结果有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问题的设计来锁定重难点,引爆课堂思维;思考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突出表现,也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学习能力,它决定着学习的水平和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更高的层次是引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上课,可以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形成上课的主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学生预习中的真问题,这样做可以“一箭双雕”: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肯定敢于提问的学生,培育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氛围;二是问题来源于学生,这样的问题会成为最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理想的课堂,应当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在这个美好的空间里,思考一直伴随始终。教师也要有一个会思考的头脑,不做教参的贩卖者;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真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唯一主角,教师要当好导学者和助学者,要适时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中暴露的疑惑或偏差,力求使点拨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还要不断地引领,围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效益。

适时适度的提问和学生的自我设问,是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简言之,勇于设问,落实好“核心素養”,可以让课堂更有效,让自主学习更有品质。

三、乐于展测,把握好“课堂干货”

以实用理念促进生成,让训练着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障。在教学中,学生的展示也是一种成长训练,它或许是激动的、不完整的,但这种展示是真实的、不可或缺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屡试不爽,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的动力和源泉。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总结的思维过程一览无遗。这使展示既是一种尝试,又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暴露:暴露其展示的理据是否准确,展示的逻辑是否合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引导、启迪、点拨、归纳,就是在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课堂干货”,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并发展成为自己的素养。

教师不要担心训练,好像一提到训练(包括检测)就是在搞“应试”。课堂练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及时暴露学生對新知识理解应用的不足[3]。要将教师理解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理解的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下让学生能够表达、运用和创新,合理而有效的训练是必须的。展示和练习都是一种训练,只不过要提倡的是设计适当的训练,让学生能当堂进行,并当堂反馈修正。合理而有效的展示活动,既可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果,又可纠正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形成学习意识,并在选择学习方法、评估学习进程等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获得长足进步。

当堂的展示、训练,生生、师生的交互评价,可以促进知识的过手和能力的强化,它既包括学生对新知识与能力的自测,又包括学生对过程和方法的回顾,是课堂信息反馈、及时补正和当堂掌握的重要活动。这种活动既可保证学生的行为参与,又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参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体悟式参与,正如夏静所言:体悟式参与可以通过“在共鸣中悟情”和“在发现中悟理”来促进学生“深层内化豁然的学习”[4]。

简言之,乐于展测,把握好“课堂干货”,可以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让学习更有用,让自主学习更有效益。

从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看来,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做了什么而非教师做了什么,而情境学习、问题探究、互动检测,都是促进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从“主动”到“学会”再到“会学”,是自主学习的三个要素,也是培育课堂教育活力的三个阶段。真正的自主学习,往往带有独立性、体验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也往往具有无限的魅力,让学生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核心素养的落地,要坚持“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教,要坚持“为促进教育的活力”而教,毋庸置疑,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是重要前提。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层学习,让生命在场,让思维参与,让情感陪伴,这就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要义。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把教育活力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J].人民教育,2017(10):1.

[2]李吉林.构建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N].中国教师报,2017-11-22.

[3]余文森.课堂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统一[N].中国教师报,2012-12-13.

[4]夏静.深度参与性学习的三个基本样态[J].人民教育,2017(24):53-55.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设问自主学习检测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