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写作与文言文学习的联系

2018-07-24 10:25周荣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9期
关键词:樊哙刘邦文言文

周荣

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他们具备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其中写作能力尤为关键,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技能。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感悟大师的写作技法,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叙述

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陈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本要素,要求交代明白,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曲折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写作时,有意识地学习文言文的叙述方式,以增强作文的可读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以叙述中的曲折变化为例。文言文《鸿门宴》的叙述,既为学生再现了历史真相,也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技巧。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写鸿门宴上的明争暗斗,可谓三起三落,情节曲折,非常精彩。当刘邦前来谢罪的时候,项羽看到他谦卑有礼的样子,便不再和他计较了,于是在鸿门设宴以释前嫌。故事发展至此,似乎没有什么波澜了,可在宴席上却发生了一番着实让人心惊胆战的“暗战”。范曾再三示意项王趁机除掉刘邦,可项羽并未做出任何反应,此时范增找到项伯,暗示他要将刘邦置于死地。行文至此,本以为刘邦已命悬一线,然而项伯的出现,又使情节发生了转变。正在这紧张的气氛中,豪气冲天的樊哙闯入帐中,单看他的神情,再一次让读者屏住呼吸,以为一场不可避免的厮杀即将开始。然而项王的一个“坐”字使气氛再次缓和,刘邦趁机逃离宴席。这一部分一波三折,险象环生,正是使用了曲折变化的叙述方法。“文似看山不喜平”,可见叙述不宜过于直、过于平,而应是曲折变化的。

二、议论

议论,即说理、评断,是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及逻辑推理明辨是非,阐述道理,表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借鉴文言文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如《鱼我所欲也》一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也”。这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表达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鱼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更佳,二者不可兼得时,取其中最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作者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显得自然、明确。此外,还可让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参考文言文中如何运用确切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让论点有据可依。同时,还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如排比和对比的方法,以增强文章的论证效果,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结构更缜密。

三、描写

描写是散文写作时非常重要但也很难熟练掌握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即描绘、摹写,是对人物、事物、景物等具体对象进行生动细致的描摹、刻画,力求做到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以人物的描写为例。中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大部分都会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进行描写。教师要有意识地带着学生一起学习文言文中有关人物的描写方式。如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樊哙等,这里以樊哙为例来谈谈可用哪些方法刻画人物。首先从语言描写上,“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一句,既符合当时紧张的形势,又使樊哙英勇的形象跃然纸上。其次从动作上描写,以“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来表示樊哙的无所畏懼、忠心英武。最后从外貌上描写,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写出了樊哙当时的愤怒和无所畏惧。

教师可以通过文言文教学,让学生体会用哪些描写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怎样使各种描写方式用得恰到好处,从而使人物形神兼备。如在语言的描写上要符合人物当时的性格特征,在动词的选择上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人物的外貌描写上要能够凸显其个性特征。

四、抒情

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进行各种情感的表达,它借助感情充沛的文字,渲染各种主观情绪,以强化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正所谓“情动于衷,而发于言”。因此在写诗作文时,一定要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正如先贤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作。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由事入景,由景生情,高兴时万物俱明,悲伤时风云惨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过描写滁州琅琊山幽静而秀丽的山水,既抒发了作者愿意与民同乐的亲民思想,也含蓄地表达了以山水之乐排遣人生失意的复杂情感;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则描写了北京郊外的早春景象,细腻而独到,抒发了作者颇为自得的轻松喜悦心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前赤壁赋》,更是别具风格,悲乐之间超然旷达。文章一开头描写秋夜在赤壁泛舟的景象,如果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景波澜不惊,而从“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中便折射出诗人的惬意情怀。当“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妙境界出现时,诗人便“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飘然欲仙的感觉呼之欲出,江上泛舟的畅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正表现了苏轼潇洒旷达、随遇而安、超然世外的性格。然而,洞箫声起,“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诗人念及身世,岂能不发出“哀吾生之须臾”“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叹呢。只是人生短暂、功名如烟,而江上的清风明月长存,天地无私给予的美景,正可以沉醉其中而自得其乐。诗人悟透了人生后,转悲为乐,超然物外。文章由景生情,由情绘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阅读的快感、美感。

当然,文言文除了在表达方式上对中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外,还在素材的积累、语言的积淀、篇章技法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纯粹、精炼、典雅的语感。可见,文言是白话的根基。古代文言名篇之集,犹如一座宝山,若入宝山空手而归,岂不惜哉。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读之、悟之、化之、用之,而且还要让他们做到“摩古文之技法,写时代之华章”。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樊哙刘邦文言文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文言文阅读专练
屠狗者樊哙: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猛人樊哙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