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会

2018-07-24 10:29邵星顾进江智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医学生

邵星 顾进 江智霞

摘要:结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从组建团队、自主选题、撰写申请书、实验操作到结题,对实验过程中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指导教师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为该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医学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259-02

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一环即创新。单一接受知识、使用知识的被动式学习者将被淘汰,学习并创造知识的创新性人才才具备竞争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向研究型学校转变。2007年6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唯一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旨在探索通过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1]。医学生的职业特殊性对创新及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锻炼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最佳平台,但目前国内这一计划的实施还存在诸多不足。下面就笔者在指导学生创新性实验中的实施与体会作一交流与探讨。

一、优化团队组合 注重科研选题

(一)团队组建

组建团队是创新实验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团队成员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直接决定团队的综合能力,应由教师直接指派改为自由组建。此举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团队人员过多易造成意见难以统一,内部易分散;过少不能充分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拓展思维。本团队采用教师推荐加自由组建的方式,由5名护理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组成团队,有心思细致、成绩优异、外语较强的女生,也有成绩中等但思维开阔、动手能力强的男生,他们之间可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的最大效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本组同学均为护理专业,在面对跨学科问题时,解决问题、实际操作能力稍显吃力,虽能通过查阅文献及向老师、同学请教,但明显表露出相关能力的薄弱,故建议团队的组建应跨学科协同合作,达到多学科间相互学习促进、互利互惠的局面。

(二)引导选题

选题是创新实验的中心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课题能否顺利实施。以往多采用教师直接命题,这有悖于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力的初衷,应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师指导为辅。确定选题前,团队成员可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讨论成员兴趣方向,再有目的地查阅文献,指导学生在海量信息中去查找,筛选有用的、最新的资讯,在阅读中挖掘问题,指导教师严格把关。如笔者研究方向为压疮的相关机制及评估预防,团队成员在阅读文献后着眼于压疮动物实验造模这一环节,对国内外现存几种造模方法进行对比,提出了质疑,并提出假设问题,经过讨论确定了选题方向。此假设充分显示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二、前期充分准备,独立完成课题申请

(一)开展系列科研讲座

创新实验涵盖多学科内容,学生知识架构不足以完成整个研究,且学生的知识与实际操作间存在差距。故课题前期进行相关能力的学习非常有必要。除了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等准备工作,本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在每年度创新性实验申报伊始,邀请相关资深教师进行系列知识讲座,包括选题、撰写申报书等,涵盖整个工作的各个环节,便于工作更好地进行。

(二)完善方案设计,独立撰写课题申请

选题确定后,团队成员应对研究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共同讨论形成实验方案。方案确定后即开始撰写申请书。对于科研零接触的学生来说较难提笔。要完成一份合格的申请书,首先建立在充分阅读文献、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其次运用好讲座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反复修改,杜绝导师代笔。笔者在修改学生申请书的同时,自己另撰写一份申请书,申报结束后,同学生一起比较两者,以此让学生对申请书的撰写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严密监管课题实施,发挥导师作用

(一)严密监管课题实施

指导教师必须做好课题全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由组长组织,指导教师监管,每一个环节前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结束后进行总结、反思,及时发现不足。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出现问题、瓶颈,适时安排相关培训、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团队每月集中汇报各自的进展,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并规划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以保障课题顺利进行。

(二)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主解决

大学生创新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亦能在过程中大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及团队成员的组织、沟通、协调、表达能力。课题实施过程宜让学生自主管理,包括成员的分工、工作的统筹安排。从撰写申请书到实验的具体操作,有的指导教师为了取得优异的成果,不可避免地有代笔、代劳等行为,这严重违背本活动的目的,必须由学生自主实施完成;学生动手能力缺乏,知识储备有限,出现瓶颈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寻求解决方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团队成员各有所长,指导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能,有目的地安排工作,发挥学生的优势。同时适时调整,让学生在薄弱方面得到锻炼,争取全方位提升。

四、引导团队自我剖析

工作过程需学生秉持刻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当中学生的优势、不足可充分暴露。且实验难免遭遇失败,过程不免枯燥,学生易产生受挫情绪;团队成员间因分工不同,付出不均衡,遭遇挫折时易出现沮丧、不满情绪,指导教师在关注实验的同时,需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自我剖析,分析自身优势、潜在能力与需提高之处,鼓励成员间增进沟通,互相指出优势与不足,正确看待自身劣势,并形成良性竞争,这样才能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存在的不足與建议

大学生创新实验在全国高等教育中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应试教育依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凸显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其次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大部分教师为完成任务而担任指导教师,对事件本身认识不足;且部分教师本身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均有待提高,故如何培养有能力、有思维的师资队伍,值得探索[2]。再者,相关配套设施的缺乏,亦是实验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常苦于没有合适的实验场所,加上实验经费有限,严重制约了项目开展。部分高校已在探索实验室开放的教学改革,并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管理模式[3],这一举措值得借鉴。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单方面拔尖。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跨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间的鸿沟,是当今教育重点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实践性强的医学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临床运用能力的培养,更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创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平台,使学生从零开始,自己探索—发现—动手,不仅能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面,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大大提升综合素质,更能在团队运作中,同步提升团队合作、协调能力等,符合当下对人才的高水平要求[4]。指导教师是整个团队的指引者、掌舵者,在整个实验进程中一定严格把控实验质量、进程以及学生发展历程,真正发挥创新性实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长景.刘持.秦晓群,等.基于创新课题的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理念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6):2230-2231.

[2]周艳萌.向晓波.宋鸿,等.科研导师模式下的医学生创新团队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75-576.

[3]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4.

[4]殷刚.石莺.傅晓丹,等.浅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病理性教学的促进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112-11.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医学生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