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是下一个风口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2018-07-25 02:41编辑宁翠娟
纺织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化纤纤维绿色

编辑/宁翠娟

“十三五”以来,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全球经济及贸易触底回升,我国纺织工业也逐渐趋稳回升,为化纤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成本驱动化纤价格上涨,但由于需求良好,价格传导顺畅,化纤行业运行质效明显好转,同时盈利能力继续提高。

基础理论研究是薄弱点

“十三五”期间在科技发展方面制定的重点任务基本实现了飞越。截止2017年,我国高性能纤维总产能约10万吨,产能规模已居世界前列。碳纤维T300、T700、T800、T1000已全部实现产业化,M40、M40J、M46J等高强高模碳纤维已具备了小批量制备能力,已经涵盖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四个系列碳纤维。间位芳纶、聚苯硫醚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实现快速发展,产能突破万吨。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实现千吨级产业化生产,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聚芳醚酮纤维、碳化硅纤维等攻克关键技术,为实现产业化奠定基础。例如,光威复材2017年实现上市,打造军工产品;北京恒神股份完成1.95亿元的销售业绩,与众多应用单位签订开发复合材料的合作协议。

据预测,军民融合将会是功能性纤维和高性能纤维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纤维新材料军工配套体系,在单兵防护、装备配套、伪装抗干扰武器生产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也与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承担了建立军民两用化学纤维标准体系项目。

“十三五”以来,化纤领域标准化工作在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增强,初步开创了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截至2017年底,我国化学纤维领域共有已发布标准291项,其中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203项,协会标准45项。

在机器换人+智能工厂方面,化纤行业大型龙头企业均大投资、高水准推进智能化项目建设,自动络筒、自动检测、自动立体仓库等智能化环节已经得到成熟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也加速推进。例如,桐昆的恒邦二期从基础设备改造、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制造一体化管控和产业链一体化5个方面来建设智能工厂;恒逸石化2017年收购了视觉领域人工智能公司慧芯智识30%的股权,目前慧芯智识的主要业务包括涤纶丝外检、布匹检测、仪表检测等;三联虹普投资纺织产业大数据工厂的建设,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经营决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SaaS及基础信息服务;恒逸、华鼎、三联虹普和金电联行合资成立大数据平台纤蜂数据科技。

表1 “十三五”期间在科技发展上的十大重点任务

表2 绿色制造技术:8+3

图1 2011年~2018年yarnexpo化纤区域面积及化纤单独展商参展数量走势图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目前化纤行业对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相对薄弱,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做强化纤产业。

绿色制造技术:8+3

“十三五”期间在绿色发展方面提出了“绿色制造技术:8+3”的概念,即8项节能减排技术和3项绿色纤维制造技术,这些技术总体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例如,以恒逸为代表的企业成功开发了使用无锑催化剂的聚酯产品,并引起了下游市场的广泛关注;由中纺院和新乡化纤主导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yocell纤维的产业化,标志着在绿色制造领域我国向先进国家又迈出了一大步;在聚乳酸纤维的研发方面,也突破了耐热和面料染色技术。

此外,化纤行业还有一些促进绿色发展的措施。例如,2016年3月启动绿色纤维认证,目前共有21家企业获得认证,范围涵盖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和生物基纤维企业;2017年3月启动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发展联盟,旨在建立一个行业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绿色发展公共交流平台,以最大程度减小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及全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纱线展成为品牌的风向标

近几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已经逐渐形成稳步发展的局面,产品的种类、数量及品质均保持良好水平。2018年纱线展化纤区域展区面积达14500m2,同比增长28.3%,化纤企业单独参展数量达166家,有利促进了产品销售量和市场拓展,可以说纱线展已成为品牌的风向标。这其中离不开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强势引导,该活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促进了下游用户、贸易商对相关纤维产品的关注度。

表2 化纤企业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

“十三五”中后期的发展方向

加快推进化纤企业发展炼化一体化,例如,聚酯龙头企业发展炼化一体化,形成“原油-PX-PTA-PET-涤纶-化纤织造”一条龙,将确保化纤原料供应更加稳定,巩固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同时也降低国内因人工、能源成本提高而加大的压力;己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进程加速,锦纶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趋势,将形成以恒逸东营、神马平顶山和恒申福州为代表的百万吨级的己内酰胺-聚酰胺联合生产基地。

加快产融结合步伐,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体量壮大后进军大炼化;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进行并购重组,优化产业链布局,争取到2020年,将行业市值提升50%以上,并开展跨国收购外资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

继续对过剩产能、无效投资去杠杆,逐步清理高杠杆、理清政府债、防范金融风险;解决多重通道带来的高融资成本,重新激活民间投资和创新经济。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纤维新材料是近几年的投资热点,行业应保持理性投资,特别是警惕人工智能投资泡沫。

建立绿色工厂、绿色产业链、绿色产品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再生循环体系,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企业和行业社会责任意识。

猜你喜欢
化纤纤维绿色
绿色低碳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