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07-26 05:48郭全虎郑利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7期
关键词:斜板波幅督脉

郭全虎 郑利强 江 维 杜 川△

(1.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浙江 义乌 322000;2.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 400700)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由于外力等作用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严重致残性疾病,年发病率(20~40)/100万[1]。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劳动和运动意外事故等迅猛增长,SCI发病率也不断升高。SCI后,由于外力的直接性损伤和缺血、缺氧等引起的继发性损伤,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难度加大,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造成巨大的医疗压力,因此,SCI一直是有待解决的世界性医疗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SCI的损伤机理、治疗手段等研究不断深入。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开始探索针刺对SCI的医疗效果。众所周知,针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粹,督脉电针更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神经损伤的方法[2],在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药物副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SCI的大鼠进行督脉电针治疗,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大鼠BBB评分、斜板实验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情况,观察电针对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90只成年健康的雌性Sprague-Daw ley大鼠,体质量(200±20)g,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动物房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渝)2012-0005。

1.2 实验仪器 汉医牌无菌针灸针(0.18 mm×13 mm,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效公司),SDZ-Ⅱ型电子针治疗仪 (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Ponemah多道生理记录仪(北京拜安吉科技有限公司)。

1.3 造模与分组 将SD大鼠先随机抽取30只作为假手术组,对剩余大鼠进行造模,后随机分为损伤组和电针组各30例。根据观察时间的不同,在各分组内各设7、14、28 d为3个亚组。1)备皮:将上述大鼠称重后,以1%的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在背部脱毛、俯卧位固定,并常规消毒。2)暴露术野:以T10棘突为中心,切开长约2 cm切口,依次分离皮下筋膜、剔除椎骨上肌肉、切开椎板,暴露T10脊髓。3)打击损伤:采用Allen打击装置,打击强度:10 g×25 mm(假手术组仅固定),见大鼠双后肢回缩扑动,鼠尾痉挛性摆动,证明造模成功(造模失败大鼠剔除并补入),逐层缝合皮肤。4)术后养护:术后将大鼠置于干燥、洁净垫料上,自由饮水、进食,温度和湿度适宜;予肌注青霉素,2×104U/d,连续 3 d,预防感染;挤压膀胱排尿3次/d,直至其自主排尿功能恢复。

1.4 实验方法 电针组于术后1 h采用柔软的实验大鼠固定器固定,参照《实验针灸学》的针刺方法及取穴标准,用一次性无菌针针刺大鼠“大椎”“命门”,进针深度约5 mm,连接电针仪接头,参数:连续波。频率:100 Hz,强度以大鼠皮肤开始振动为宜,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术后1 h仅固定30 min。

1.5 观察项目 1)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功能评分。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于7、14、28 d从每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观察其在旷场内活动,评估其后肢功能,观察时间不少于5 min。其中,1名未参与本实验的实验人员抽取大鼠,另外2名熟悉评分标准的实验人员进行BBB评分。2)斜板实验。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于7、14、28 d,由1名未参与本实验的实验人员从每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另2名熟悉本实验评分标准的且非本组实验人员以盲评的方式进行斜板实验,独立观察记录。实验过程:首先将抽取的大鼠头朝左、横放在与纵轴垂直的木板上;然后从水平位置(0°)起逐渐增大斜板角度,平板每次增大5°,以大鼠在木板上停留5 s且不跌落的最大角度作为评分值;重复上述过程3次,并取其平均值。3)运动诱发电位(MEP)。分别在用术后7、14、28 d,从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进行神经诱发电位测定。麻醉,备皮,固定,消毒。切开头皮,暴露头骨,正中矢状缝向左1 mm,左侧皮层冠状缝后3 mm的相交点处打孔,直径约3 mm。分别在椎旁肌、右侧坐骨神经处各插1枚、2枚银针。皮层处于MEP刺激电极正极,记录电极为右侧坐骨神经,负极置于头皮下,参考电极连接椎旁肌。数据采集前,启动Ponemah多道生理记录仪,设置刺激参数:采样频率4 Hz,波宽0.2 ms,强度3 MA,数据经Scopev3.7.1进行分析,分析参数,平均叠加256次,采样间隔0.4 ms,分析时间 200 ms,频率 10~3000 Hz,灵敏度 20 μV。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比较 见表1。7 d时,损伤组与电针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均很慢,且两组大鼠BBB评分波动在1~3分之间;14、28 d损伤组及电针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较快,BBB评分升高迅速;14、28 d电针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损伤组大鼠(P<0.05)。

表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比较(分,±s)

表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比较(分,±s)

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与损伤组比较,△P<0.05。 下同

?

2.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斜板倾斜度评分比较 见表2。术后7、14、28 d,损伤组与相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比较,斜板倾斜度显著降低;7、14、28 d电针组较相应时间点的损伤组斜板倾斜度明显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斜板倾斜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斜板倾斜度评分比较(分,±s)

?

2.3 各组大鼠不同时段MEP的N1波峰潜时和波幅比较 见表3。运动诱发电位显示:术后7、14、28 d,损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峰潜时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相应时间点的电针组与损伤组相比,电针组峰潜时缩短,波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组大鼠不同时段MEP的N1波峰潜时和波幅比较(±s)

表3 各组大鼠不同时段MEP的N1波峰潜时和波幅比较(±s)

?

3 讨 论

近年来,SCI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SCI的治疗主要局限于长时间的皮质醇激素的治疗,但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易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感染加重等不良反应。SCI具有高致残性,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后会继发褥疮、肺炎、肌肉萎缩等继发性疾病,严重影响S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给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鉴于上述原因,近年来,人们逐渐将SCI的治疗策略转向中医学——中医针刺疗法治疗SCI,以期对SCI的治疗提供新途径。SCI损伤的是脊髓,其解剖位置恰好与中医经络理论当中的督脉吻合。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故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周身之阳,手足三阳经与其交会,督脉损伤后,气血外溢,阳气不能通达于肢体,患者可出现肢体麻木不仁,功能障碍;合并足太阳膀胱经损伤时,可出现泌尿系统功能障碍,与SCI相类似。大椎是人体三阳交汇之所,命门是人体阳气之根本,二者并用,具有补肾益气壮阳、接续督脉气血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4]:督脉电针能降低SCI后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表达,对其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治疗效果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SCI后的康复治疗主要侧重于运动功能的恢复[5],在评价运动功能中最常用的方法是BBB评分及斜板实验。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督脉电针治疗后,在14、28 d时,电针组大鼠运动功能较损伤组有所恢复,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6]。相对于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而言,运动诱发电位在判断神经运动功能的预后及评价瘫痪程度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12],能直接反映运动传导功能[13]。本实验运动诱发电位结果显示:相应时间点的损伤组及电针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峰潜时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应时间点的电针组与损伤组相比,电针组峰潜时缩短,波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SCI后,电针治疗能有效降低峰潜时的延长,提高波幅,促进神经传导。也就是说,电针治疗对SCI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每一个运动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的支配。神经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纤维结构及其功能状态,是机体神经反应速度快慢的根本原因[10]。神经传导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神经损伤情况,对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有很好的指导作用[11]。有研究认为,电针刺激足三里及环跳等穴位,对周围神经的功能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4],可能促进受损神经元中营养因子的高表达[15],使神经纤维跨越损伤部位,保持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16]。髓鞘是包绕在轴突外的一层膜,对神经的传导起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SCI后会出现严重的脱髓鞘病变[7],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引发传导阻滞[8-9],严重影响其运动功能的恢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轴突延伸及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7]。SCI后,电针能使损伤部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呈低表达状态[18],进而对轴突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轴突生长明显[19],运动功能得以恢复[20]。督脉电针对SCI后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可能是由于促进轴突再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综上所述,督脉电针能有效提高SCI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对其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促进损伤轴突的再生,这为督脉电针防治SCI后的脊髓继发性病理损害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为今后临床应用督脉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成为可能,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斜板波幅督脉
浅谈水厂浮沉池斜板更新改造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斜板除油器水相含油问题的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最方便的健身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