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博物馆标志设计中的“场所精神”

2018-07-26 08:30杜金金
文化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北京故宫博物院场所精神字体

◎杜金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从物质上的追求开始转向精神上的重视,在《国家宝藏》等节目以及《延禧攻略》等清宫剧带来的“博物馆热”背景下,使原本“高冷”的博物馆如今也慢慢加入了游客的“打卡目的地”。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象征,是城市文明的“形象大使”,其标志是博物馆的名片,亦是博物馆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表明特征的记号。不同的博物馆标志通过独特的色彩、图形、文字、形态、材料等元素来表达其所代表的特殊涵义。“场所精神”的提出者是挪威著名的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他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提到古罗马时代就有“场所精神”的观点。他在书中将“场所精神”定义为:“场所精神是指场所具有某种特性,这种特性也通常被认为是场所特有的某种氛围感”[1]。确切地说,就是不同地方会营造出不同的的氛围。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博物馆也有着不一样的氛围,就必定有不一样的“场所精神”。标志就是一座博物馆的名牌,它用独特的色彩、图形、字体、形态等元素象征着博物馆,所以其标志设计也表现着独特的“场所精神”。

一、博物馆标志设计中色彩的“场所精神”

色彩不仅是通过光线折射到眼睛的物理过程,还是通过眼睛、大脑以及使人们对生活经验所产生的色彩效应。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色彩,世间万物因色彩而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人们的情绪也会因为色彩的不同而改变。如蓝色,给人的感觉是理性、平静的,红色则给人留下热情、激情澎湃的感觉。标志中的色彩亦是如此,色彩在博物馆标志占有绝对的地位,给人留下最深刻记忆的就是它的色彩,所以标志中色彩合理的运用必然十分关键。

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它独特的标志使人印象深刻,色彩和线条搭配运用的十分合理。色彩上,选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典型色彩,以金色、红色、蓝色为基调,与故宫博物院的蓝天、白云、红墙、金瓦等建筑物相呼应,也是其红墙黄瓦和金黄色宫殿的写照,还选用了中国国旗上的红色和黄色,自豪地彰显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图1)。

图1 北京故宫博物院标志

另外,其量身定做的标志贴切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融合,彰显出专属特色。传达出既古老而又焕发朝晖的紫禁城的文化内涵,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绚丽光彩,展现出辉煌壮丽的古代皇宫形象,更好地展现出了其标志的“场所精神”。

二、博物馆标志设计中图形的“场所精神”

图形不仅是视觉的体现,同时还是意义表达的载体。所以,图形的设计不能只要求美观,也要让它符合整个标志的意义以及博物馆传达出的理念。博物馆标志虽然各式各样,但图形大致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细划为以下四种:第一种分类以博物馆名称中的一个字为原型进行设计,比如故宫博物院标志中的图形就是以“宫”字为原型(图1)。

图2 湖北省博物馆标志

第二种分类以馆中著名的藏品为标志的设计原型,如湖北省博物馆标志(图2),以馆中著名的曾侯乙编钟为设计元素。第三种分类是以场馆的整体建筑为标志,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其标志就是整个建筑的正面形象(图3)。前三种分类都属于第一大类,具象化设计方案。第四种分类则设计的较为抽象。这一类中,图形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并非随意,设计的图形必定与博物馆有内在联系或者是贯彻博物馆的办馆理念。比如河北省博物院,它是由新馆和旧馆组成,图形选以柱形结构为原型,采用旧馆的红铜与新馆玻璃色彩的融合,展现的是过去与未来的交融,此图形象征着河北博物院承前启后,传承经典(见图4)。还有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的标志设计,新的标志是由中国知名设计师韩家英所设计,该设计融合了湖南省博物馆特色文化与新馆现代化建筑的形象特点,通过视觉萃取,达到国际视野与湖湘人文的平衡(图5)。标志以建筑形态为创作灵感,融入富含湘楚文化的书法艺术,形似降龙般身躯腾跃、爪甲挥舞,现代时尚线条与中国传统精神交汇融合。设计恣意蓬勃、亲近自然,保留了“鼎盛洞庭”的基本意象——鼎与水,并以简洁舒放的书法笔墨进行视觉表现。书法线条轻柔飘逸,体现湘楚文化的婉约灵动,以及深沉简洁的色调,暗含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沉淀。中英文字体设计采用现代化简约手法,充满时代感和时尚感,同时也便于国际沟通交流之用。图形虽然用不一样的方法呈现,但是都形象地表达了其标志的内涵及意义。标志中的图形也可以去看作一个独立的部分,但是并不代表图形就不去考虑周围因素,所以当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图形的理解。霍尔《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提出编码——解码理论,推及到图形亦是如此[2]。设计师是一个编码者,我们如何将意义赋予,就看我们如何编码了。设计出的图形接下来交给受众解码,受众在解码过程中是否和设计师编码的理解一样,就非常重要了。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空间和时间变量思考对标志设计的影响尤为明显。

图3 中国国家博物馆标志

图4 河北省博物院标志

图5 湖南省博物馆标志

三、博物馆标志设计中文字的“场所精神”

图6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标志

图7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标志

人们通常用“字如其人”来形容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们会通过字迹来判断出他这个人怎样,而将这些文字应用到设计里面,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设计离不开的不只有图形,当然还有文字。相同的文字有不一样的字体,不同的字体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就拿宋体、黑体、楷体这些常用字体来作一个对比。宋体给人的感觉是客观、雅致、大气。黑体则给人厚重、抢眼、老实、靠谱的感觉,常用于制作标题,有强调的效果。楷体给人的感觉是清秀、平和、婉约、略带书卷气息,它是近、现代印刷品中追求书卷气息的产物,多用于启蒙教材。以此类推,在标志设计中不同字体的更换也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因此当设计师设计标志的时候,字体的选择尤为关键[3]。

在中国早期的博物馆标志中,有许多博物馆标志就直接将名人的题字直接拓下来作为博物馆的标志。中国的博物馆有文字标志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只有标准字组成的标志设计,比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标志(图6)(朱德题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图7)(毛泽东题词)。随着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重视标志设计,所以第一种设计越来越少,而第二种是由图形和文字的组合[4]。

博物馆的中文字体多数是名家的手写体,也有一些电脑字体。例如湖南省博物标志设计(图5),通过电脑,对字体进行了量身定做,字体线条纤细,给人以现代感和未来感,通过个别文字的变形,巧妙地融合了湖南省博物馆特色文化[5]。北京故宫博物院(图1)的文字则是郭沫若所题,彰显出北京故宫博物院悠久的历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之深邃,而英文的加入,寓意着北京故宫博物院是面向世界开放的,尽显其庄严大气。

四、博物馆标志设计中形态的“场所精神”

标志形态多是由图形和文字通过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呈现的形态主要为两种,第一种是图形与文字上下排列;第二种是图形与文字左右排列。不同的组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整体协调是关键。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标志中图形与文字就是上下排列,这样给人磅礴大气的感觉(图3),如果左右排列,就不会产生这种感觉。

五、博物馆标志设计中材料的“场所精神”

标志作为信息传播的实际载体,材料的选取也是标志重要的考虑因素。不同的材料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觉。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空间环境等因素,选材上首先要考虑到视觉效果及博物馆要表达的理念。例如,要表现传统文化和自然淳朴的风格,就要考虑用木料、石材等一些容易表现风格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新颖且独特,可以考虑用亚克力板、玻璃钢、铝塑板、PVC板、阳光板、弗龙板等材料。另外,还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寿命,应该尽量选择环保、耐用、安全性高、不易磨损的材料,还要想到材料的后续保养工作。当然,所选的材料要与博物馆整体环境相适配。

六、结语

一个优秀的标志需要考虑色彩、图形、文字、形态、材料等诸多设计元素。而这些元素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它们除了是标志的载体,还要成为博物馆文化内涵的“形象大使”,彰显出博物馆的建筑理念,其表现要根植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而这种特色就是博物馆的“场所精神”。通过上述分析,博物馆的标志设计大致如下:色彩选择,要体现民族特色,深入了解城市的文化、博物馆建筑的主体颜色、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图形选择,可以从当地的地域文化、博物馆建筑形态、博物馆馆藏、博物馆名称等提取设计元素;文字选择,要把握标志设计的整体协调性,切合设计的主线,秉持博物馆事业理念,体现出博物馆的环境氛围;形态选择,要考虑到图形与文字的排列组合,使其最大化地发挥组合排列之美;材料选择,要选取符合地域文化、空间环境等因素,使之充分与博物馆周围环境相融合。

猜你喜欢
北京故宫博物院场所精神字体
传世名画
字体的产生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美学价值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风文创品牌传播浅析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场所精神”的回归
北京:举办院庆90周年系列活动
组合字体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