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基于风水理论的村镇空间规划

2018-07-26 00:36王丽佳廖和平李加林
水土保持通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坪村风水村镇

王丽佳, 廖和平, 李加林,4

(1.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 宁波 315211; 2.西南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3.西南大学 国土资源研究所, 重庆 400715; 4.宁波大学 东海研究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风水”(亦称“堪舆”、“相地”),在古代中国曾广泛应用于聚落选址、建筑设计、环境布局等方面[1],风水师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规划师[2]。由于古代政治统治的需要,“风水”曾在住宅、墓地选址及命运、行为预测等过程中充当一种与天地、神灵“感应”的精神统治工具[3]。但摒除迷信成分的“风水”理论实则体现着整体有机自然观[4],是经古人长期观察与认真思考得出的关于人地关系思想的精粹,蕴含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启示,利用“五行”生克、地理“五诀”、“四神”方位等要素[5],经“坐北朝南”、“背山面水”、“藏风得水”等理论[6]的凝练表达,体现地理学、生态学、气象学、景观学、美学、建筑学等综合性科学内核[7]。

近年来学界逐渐开始重视以易学及堪舆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8],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布局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下,村镇空间规划在原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规划目标和任务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分区、土地整治复垦和开发、制定实施规划措施等[9]基础上,更受“三生”空间规划思想影响,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或侧重村镇空间功能开发[10-11],或研究规划技术设计[12-13],或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14]。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仍缺乏重要抓手和空间支撑平台[15],严重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亟需对乡村聚落空间进行优化,重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16],提升乡村地域综合功能。这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建设要求,更是响应“十九大”号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国的村镇空间规划普遍遵循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原则,将村民的个人意愿纳入规划编制工作[17],在传统文化更为盛行的乡村中,也会充分考虑村民对“风水”条件的需求,但是提炼“风水”理论科学内核明确应用于村镇规划工作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拟将“风水”理论中的生态布局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实际需求相结合而进行有益探索,从“三生”空间规划角度分别对放牛坪村的村镇规划进行评价总结,以期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编制中国特色村镇“三生”空间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1 研究区概况

茨竹镇放牛坪村位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西南角,全村幅员面积8.29 km2,辖8个社。区位优势突出,村域整体交通基础条件较好,靠近多处旅游胜地,且处于都市功能拓展的缓冲地带,直接接受渝北区城市消费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2014年户籍人口1 715人,户籍户数618户。现以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农业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为主,以梨树、桃树等果树种植、高山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以及梨膏、梨膏酒加工为特色的农业生产经济已初具雏形。2014年生产总值为1 918万元,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75.60%,2.09%,22.31%,农民平均年收入为13 920元。全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生产加工梨膏、梨膏酒及经营农家乐。

放牛坪村为山地丘陵地貌,整体海拔西高东低,海拔介于430~954 m。最低点位于村域东侧临近村界的水面上,最高点位于村域西南侧靠近林场的山峰处。该村海拔落差超过500 m,村内垂直气候较为明显。村西侧为整体山坡,在山顶处坡度较缓。东侧山脚沟谷纵横,山坡较为陡峭。总体而言,放牛坪村坡度大于25%的区域占绝大部分,成片分布于村内大部分区域;坡度小于25%的区域零散分布。全村坡向以东坡为主,占村域坡向的大部分比例,主要分布于村域西侧的连绵的山坡上;东侧为山麗丘陵地貌,坡向杂乱,各个坡向皆有分布。

2 “三生”空间概念及规划内容

2.1 “三生”空间概念

“三生”空间在乡村区域与城镇区域的划定中有所不同[18-20],根据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乡)规划及农业、林业、旅游、交通等相关专业专项规划,并结合村域现状和产业特色,制定《放牛坪村村镇规划2014—2020》时将村域范围内以生态保护为主导功能的划分为生态空间、以农业耕作为主导功能的划分为农业空间、以乡村建设为主导功能的划分为建设空间。因此对本文中所探讨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解释如下:

(1) 生产空间。采用现有资料和技术手段分析,明确适合耕作和发展农业的区域,主要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设施农用地、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等)。以及具有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等特殊产业功能的用地范围。

(2) 生活空间。现状乡村建设用地(土地整治规划已明确需要复垦拆除的除外)、依据规划需增加的乡村建设用地(包括按标准和需求应设置的村公共服务设施、村基础设施等)及预留的弹性空间等范围。

(3) 生态空间。各类法律法规规定的保护范围,经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划定的特殊管控区范围以及其他生态资源范围等,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四山”禁建区、城镇饮用水源及其保护区、河湖水库、Ⅱ级以上林地、郁闭度大于0.7的林地(经济林除外)、除农业空间外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美丽山水规划确定需要保护的范围、生态恢复区(包括其他林地等)等用地范围。另外,村域范围内已规划布局的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应单独表达,不划入上述3类空间。

2.2 放牛坪村“三生”空间规划

根据放牛坪村地形全貌及山坡走势的起伏差异,将研究区大致划分为西南片区、中部片区、东北片区和东南片区4个区域。由于风水学中惯以“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对方位进行排布,与现代地理学中的方位相反,本文中提到的“左青龙”、“右白虎”等方位概念,分别表示现代地理学方位的东方向和西方向。

2.2.1 生产空间规划 放牛坪村位于渝北区北部,总面积约829.67 hm2,距市区70 km,平均海拔800 m,常年平均气温14 ℃,盛夏平均气温26 ℃,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生态资源丰富。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放牛坪村打造避暑休闲为主的多功能旅游观光村庄(图1),景区面积约3.33×103hm2,核心景区接近200 hm2,是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宗教人文为一体的乡村。茨竹镇依托放牛坪广阔的梨园基地,全力打造“春观梨花、夏避酷暑、秋采梨果、冬赏雪景”的乡村旅游胜地。同时,加强区内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以花果种植、果品采摘等为主题的民俗风情旅游,将农业资源优势向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放牛坪村将成为辐射重庆近郊、重庆周边省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避暑养老胜地。

图1 放牛坪村功能分区

2.2.2 生活空间规划 农村居民点建设布局以集中建设为主,将自然山水与村镇空间紧密联系。结合放牛坪村平坦成片的地势优势以及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经济发展需求,相应布设产业用地、混合用地等用地类型;对于单独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遵循“有利基础设施布置和有利生产经营”的思想,进行整理复垦,使农村居民点尽量连片集中,形成了“集中建设为主,分散布设为辅,分散中适当集中”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布局(附图10)。

2.2.3 生态空间规划 村域内“四山”区域空间管制范围广大,且有较大面积的基本农田(附图11),根据相关管控所提“生态空间应严格保护和发挥其生态功能为主导功能”要求,结合放牛坪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格局,将放牛坪村划为生态水源涵养保护区、生产环境整治区、生活服务防控区3个片区进行分区保护。其中村中部和西部划为生态水源涵养保护区,位于部分地区的农用地、水产养殖和休闲农业用地区划为生产环境整治区,村民生活居住区则划为生活服务防控区。

3 规划评析结果

3.1 生产空间评析

生产空间布局规划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特色突出,产业兴旺”的特点。规划中依照地形起伏、河流走势、自然生态资源及原有产业基础,打造绿色产业,推进绿色生产,将放牛坪村划分为4个产业功能区。其中“梨花香满园”贯穿南北,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该区定位为现代农村生态环保区,主要用于梨树种植。植被覆盖率高,既可以有效缓冲大风影响,净化空气;也可以发挥农业优势和产业特色,在梨花盛开时节形成独特的旅游景观,自然景观极佳。“鸟瞰观景区”位于规划区西南部,是集休闲娱乐、景色观赏、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此区海拔最高,观景视线良好。“中药颐养园”位于规划区东北部,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上,该功能区内有河流通过,并且主要以药材种植为主。按照“五行”理论中“水生木”的相生原理,如此布局有助于植物生长。此外,该区规划有中药药浴、药膳等中医药产业链,既适宜设置旅游项目,也适宜休闲养老。“荷塘月色殿”位于规划区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更有冷水鱼养殖的基地,“活水”流动,富有“生气”。

3.2 生活空间评析

居民点布局规划具有“背山面水,凝风聚气,生态宜居,节约集约”的特点。从宏观上说,放牛坪北部和西北部地形较高,是十分理想的“靠山”;东部及东南部地势较低且平坦开阔,间有低山小丘,又有大面积流动水体,水道狭长蜿蜒流速平缓,具有非常良好的收揽“生气”的条件。从微观上说,居民点青龙方位,即左方位有流动水体,白虎方位,即右方位有静态山体,“青龙宜动,白虎宜静”,这样的布局有利于空间上物质和能量的流通交换。而整体上,放牛坪村三面藏风,一面得水,形成围合空间,居民主要的生活空间恰好位于中央场地,“生气”集聚。

根据“风水”理论中对于住宅布局的要求,房屋的坐山朝向关系到房屋的采光和避风需求。放牛坪村盛行北风和西北风,由于山体能够抵御大部分的寒气,将房屋规划到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就十分适宜。另外,规划后的农村居民点一改以往的散乱状况,在布局方面进行了整合和靠拢。一方面集合了“人气”,便于村民日常生活交流,另一方面,也便于基础设施的集中供给,方便生产生活及出行的需要。

3.3 生态空间评析

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具有“治理有效,环境优美,物资丰饶,美丽和谐”的特点。首先,在村中部和西部的生态水源涵养保护区进行水源及植被保护。“风水”理论中将水源方向称“水口”,水口发源于稳定的靠山,有“财富”增长的寓意,洁净的水源将有利于为场区内的居民和生产活动带来经济上的收入。实际上,水源洁净既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在农业上生产出干净的蔬菜瓜果,在工业上生产优质工业品,在服务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方面打造宜游环境,最终实现当地产值增收的经济效益。其次,在生产环境整治区中针对现有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污染进行整治,推进有机肥治污措施,打造干净卫生的工作生产环境。最后,对生活服务防控区进行整合和整治,以农民新村和古院落等村民居住区为主,包含一部分传统文化保护区。总之,水质干净安全,村容整洁卫生,环境质量良好,美好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活在其中居民心情变得轻松愉悦,抗压能力增强,解决问题时思维开阔,就有了“诸事顺心”的心理效应,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营造文明乡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 “风水”理论的科学内核助推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当前,重庆市正广泛开展村镇规划工作,放牛坪村该在编村镇规划在依照规划从业规范和制定要求的同时,也基本符合“风水”理论的生态布局要求,满足了农村居民对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心理诉求。这一成果,无论是从“风水”人地自然观还是从现代生态学角度分析,都是一种村域“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的探索。

(2) 自然“风水”条件可用于检验村镇空间规划合理性。放牛坪村区位良好,地形分区明显,空间要素少,易于规划布局和评价分析;生态资源丰富,背山面水凝风聚气,青龙动而白虎定,“风水”条件优越。这样的自然风水条件对区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提出了布局要求,因此科学“风水”理论能够成为评价村镇空间规划合理性有效的检验依据。

(3) 乡村居民对“风水”的心理诉求和文化认同是村镇规划参考的必要因素。现代规划理论常建立在功能、效益等一系列模型、评价、科学指标之上,但这种根据功能分区而得出的理论性居住模式,过分孤立地强调村镇功能和效益,往往容易忽略居民的“精神感受”,导致居民对生产生活环境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将科学“风水”理论应用于村镇空间规划,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统一,是探索中国特色村镇“三生”空间规划道路的有益实践。

4.2 建 议

“风水”理论是一门关于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古老学问,是构成中华民族思想形态的一部分[21],经过实践检验并仍用于指导现代人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国乡村占有广大的自然生态空间,同时又存在大量具有“风水”文化认知的群体,对此,结合上述理论探讨,在村镇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中,提出如下建议:

(1) 理性看待“风水”理论,改变“风水即迷信”的传统观念。注意辨别拿“风水”外壳混淆视听的文化糟粕,提高对这门古老学问的科学认知,认识“风水”理论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

(2) 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灵感,推动生态文明深度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村镇空间规划要符合国情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规划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实际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

(3) 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开展村镇规划工作。目前,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仍存有内容大而空泛、模式“一刀切”、缺乏与村民有效沟通等问题,极不利于乡村差别化发展。所以要充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将自然山水与村镇空间紧密联系,打造特色乡村,为乡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由于民间流行的“风水”理论体系分散、内容不一,加上不同的乡村居民对于村镇空间的“风水”条件要求和感受程度不一,导致村镇风水条件评价和规划模式研究受到了一定影响,这是此次研究不够全面的体现。因此还需拓展研究方法以形成完备的指标依据和评价体系,这也是今后系统借鉴科学风水理论开展村镇规划工作深入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坪村风水村镇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丰收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精准定位 创意开发——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
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以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栗子坪村为例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