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如何渗透人文关怀

2018-07-26 10:39刘军丽
关键词:探究活动教学评价

刘军丽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要以人文的情怀教科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可以从课堂师生交流中、探究活动中、教学评价中、科学实践活动中这四个方面渗透人文关怀。

【關键词】课堂师生交流 探究活动 教学评价 科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01-01

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学生懂得凸透镜有聚焦作用后用放大镜聚光点燃放在纸上惊慌失措的蚂蚁,开心的看着蚂蚁死去;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植树的种种好处,也懂得“十年树木”来之不易,却抱着校园里中刚长出嫩叶的柳树枝荡秋千;有的学生知道大气、河流、土壤正受到污的威胁,知道一粒米、一株菜来之不易,知道能源正面临枯竭,但仍然处处可见长明灯、长流水、剩饭剩菜……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其背后人文精神缺失的深层原因,不解决这个问题,未来必将出现“科学危机”和“道德危机”。所以教师要以人文的情怀教科学,不仅要认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更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学课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呢?

一、在探究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

1.在观察中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观察能力不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随意性强、精确性差,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观察的活动缺乏耐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积极引导,逐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能力。例如三年级教材中《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学习中,需要学生从“观察种子——播种——种子在泥土里的变化——种子长出芽以后的变化”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对于学生而言,长期的观察活动会让学生缺乏耐心和兴趣。此时就需要教师在观察活动中积极引导和监督,通过让学生定时做好观察记录,定期通过图片及文字等形式汇报阶段性成果,最后展示自己的凤仙花手抄报或观察记录报告,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2.在实验中渗透人文精神,树立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科学地开展实验时,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感受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究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如《导体与绝缘体》一课,学生用电流检测器检验得出水是绝缘体的结论。但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会得出结论:水是会导电的。教师此时应该鼓励学生尊重事实,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只有纯净的水才不容易导电,但在生活中,水一般都达不到纯净的状态,因此容易导电,另外当电流达到一定强度时也会使水导电。

3.在小组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生分小组实验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以期让每一个学生各尽其能,各司其职,杜绝某一学生在小组实验时唱“独角戏”的情况发生。当学生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时,就会对自己的团队有一种认同感,感受到交流合作带给自己的快乐。

二、在教学评价中渗透人文关怀

新课标中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小学科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种由侧重“定量评价”向侧重“定性评价”的人文化转变,将对学生的小学科学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富有人文关怀的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主动的发展。

科学课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接纳,吸引包容,互动分享。这样的师生关系,正是科学课程标准中所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学生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小学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课堂教学应是师生间情感、体验的交流和碰撞融合的过程,教师充满激励和人文性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促进因素。老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评价内容和对象,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有潜力地终身发展”的理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进行合理评价。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激励中,为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空间,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升华,提升内在人文价值观。

三、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

1.拓展科学课堂教学,开发人文性科学实践活动。

从人教版使用的《科学》教材的安排看,植物部分的知识在四个年级8个学期中覆盖了7个学期,可见植物的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在科学实验室开辟了植物园地,发动学生献花种,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播下凤仙花、地雷花、太阳花等花籽,按照计划设计植物生长记录单,每周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并随时交流观察中的新发现。小小的种植园,变成了孩子们的探究研究的圣地。通过种植活动,学生了解了植物适合生长的环境,学习种植的技巧,并能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种植的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体会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分享生命成长的喜悦。

2.在科技节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

学校举办科技活动节,能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利用社团活动、班会、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秋天有约叶画展”,“我爱科学—低碳生活手抄报比赛”,“低碳小妙招—日常生活废品重复利用小制作比赛”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知道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尊重自然,感激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懂得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把环保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使校园里处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

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指出:“教育学应该是精神生态学,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造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的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掌握丰富学识的社会人。在成就“社会人”的征途中,小学科学教育必定会沿着人文精神的脉络,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景晓霞张立.《追求绿色教育生态梦想——北京市万泉小学教育创新研究》北京科技出版社.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教学评价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给教材“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