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出官”

2018-07-26 08:08张笛扬
南方周末 2018-07-26
关键词:宜昌市委书记襄阳

南方周末记者 张笛扬

一个地级市,书记离任后屡获重用、升迁,引起了时政观察者的关注。

襄阳干部对此感情复杂。一方面因襄阳出高官而感到光彩,另一方面也担心书记任职时间太短,对城市发展可能有不利影响。

南方周末记者 张笛扬

发自湖北襄阳

担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长1年3个月后,54岁的任振鹤于2018年5月再度履新,转任浙江省纪委书记。这次转岗,在距杭州1000公里外的鄂西北城市襄阳引起了不少议论。

任振鹤是襄阳的老领导,2016年12月,他由湖北省副省长转任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此前这一职位已空缺近11个月。但令襄阳干部感到意外的是,任振鹤到任2个月后即被调离,迎来他从政生涯中第一次跨省交流。

2017年2月,任振鹤调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就个人而言,从中部省份被交流到沿海发达地区,是仕途中的重要一役。“但对襄阳干部来说,还是觉得市委书记的调整有点频繁。”襄阳市委一正处级实职干部评价道。

包括任振鹤在内,本世纪以来,襄阳(2010年之前,城市名叫襄樊)已换了8任市委书记,第一次调整是在2002年12月,阮成发被任命为襄樊市委书记,最近一次调整是2017年2月,李乐成接班任振鹤,前后相距15年。

8任书记中,已离任的7人日后频频受到提拔、重用,多人跨省出任要职,除了任振鹤,现任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都当过襄阳市委书记,7人中,还走出了两名正部级官员,分别是云南省长阮成发和重庆市长唐良智。

一个地级市,书记离任后屡获重用、升迁,引起了时政观察者的关注。

曾经的小城“父母官”,一步步走上更高位,甚至成为政治明星,他们在襄阳任期内的故事,在当地干部口中被反复咀嚼。

六任书记齐上十九大

2002年12月,原襄樊市被揪出了前所未有的腐败窝案,市委书记孙楚寅落马,牵扯出该市74名领导干部,涉厅级干部11人,相关单位、县市“一把手”三十余人。

孙楚寅自1996年开始担任襄樊市委书记,至案发时已当了8年“班长”。他落马后,时任湖北省政府秘书长阮成发被派往襄阳“救火”,成为襄樊本世纪第一位到任的市委书记。

针对孙楚寅时代襄樊买官卖官的盛行,阮成发首先改革了县处级正职干部选用办法,实行公推公选。

主政襄樊期间,阮成发抛出过的一个大手笔是,从郊区农田上划出了一条新路,取名邓城大道,路宽120米,双向八车道。彼时襄樊的经济体量还很小,此举在官场引发了不小争议,反对者认为,该路段地处偏远,用不着建那么宽的大道,建了反而浪费了耕地。

但邓城大道最终还是在反对声中建成,如今已成襄阳的主干道之一,交通高峰期,昔日显得空旷的大道也常常会堵车。于是不少人开始反过来肯定阮成发的做法,一位当年反对的干部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得不说阮成发有远见。”

带着“远见”,阮成发在襄樊当了1年9个月的“一把手”,2004年9月,他升任湖北省副省长,作别襄樊。

之后,襄樊(襄阳)经历了田承忠、唐良智、李新华、范锐平、王君正、任振鹤、李乐成7位市委书记。其中田承忠任职时间最长,为3年4个月,任振鹤任期最短,仅两个多月。

日后的从政轨迹显示,襄阳成了“老书记”们仕途的重要中转站,阮成发、田承忠、唐良智都从襄阳书记任上升任副部级。田承忠已于2017年退休,阮成发、唐良智则继续高升,现在分任云南省长和重庆市长。十几年内,一个地级市有两任书记升任正部级,并不多见。

唐良智的继任者李新华,现任湖北省委常务副秘书长,仍是正厅级。

2011年,李新华调离后,范锐平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兼任襄阳市委书记。正是从范锐平开始,襄阳作为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书记开始都由省委常委兼任。也是自范锐平起,连续3任襄阳市委书记卸任后,都没在湖北省内任职,而是被调往省外担任要职。

范锐平于2013年奉调入川,任四川省委组织部长,后转任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的继任者王君正,在2016年1月调任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从王君正手中接棒的便是任振鹤。他们交流出省后,虽然级别没有提升,但岗位显然更加“重要”。

任振鹤离开后,时任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被“空降”到襄阳担任市委书记,4个月后升任省委常委,兼任襄阳市委书记至今。

每一任市委书记发生职务变动,都能成为襄阳干部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十九大的召开,则让“老书记”的话题在襄阳官场热到顶点。“前后六任襄阳市委书记共同出席党的十九大,在全国都属罕见。”一位今年初刚调离襄阳的处级干部很自豪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相聚十九大的六任市委书记中,任振鹤和现任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是十九大代表,唐良智、王君正、范锐平后来当选中央候补委员,阮成发则当上了中央委员。

主政者易出成绩

过去7任襄阳市委书记中,已升正部级的阮成发和唐良智,还在武汉搭过3年多的“班子”。

卸任襄阳市委书记后,阮成发当了几年湖北省副省长,2008年转任武汉市长,3年后升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2016年,阮成发在59岁的当口,从武汉市委书记任上直升云南省省长。

阮成发当上武汉市委书记后,武汉市长一职由襄阳市委书记唐良智接任。两人共事3年后,唐良智被跨省交流到四川,先后当过成都市市长、市委书记。

唐良智仕途中的关键一跃,是从成都市委书记提拔为重庆市委副书记,那是2017年3月,当时他在四川还没进省委常委班子。10个月后,唐良智当选重庆市长,襄阳的“老书记”中又多了一个正部级干部。

在襄阳期间,唐良智办了一件“大事”就是主导城市更名。

▶下转第6版

襄阳已有2800年的历史,古城人常常这样介绍自己的城市——《三国演义》共有一百二十回,其中有三十回发生在襄阳。其境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在古代,汉江南北两岸各建一城,名曰襄阳、樊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城合并,取名襄樊。

进入21世纪,当地人希望城市改名的呼声越来越高,理由是,虽然襄樊也叫了五十多年,但知名度还是远不及襄阳。2010年12月,国务院同意襄樊更名为襄阳市。

改一字,襄阳花去上亿元。

更名时,襄阳官方更强调知名度提高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的效益。多位襄阳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唐良智在襄阳狠抓招商引资,市县两级“四大家”班子成员、各部门一把手都被要求走出办公室到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同时,唐良智还主导了襄阳深圳工业园的建设,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推动了襄阳的产业发展。

谈及阮成发、唐良智等多位原市委书记获得提拔重用,襄阳市委党校一领导认为,“可以说是中央和省里对襄阳这些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认可。”

他说,襄阳干部们也普遍认可一个观点——多任市委书记能够得到外调重用,说明他们在襄阳是出了一番成绩的。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襄阳,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五十三,居湖北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武汉。

襄阳市委党校那位领导分析,除了这些官员所拥有的个人能力,襄阳自身的特点和地位,也让主政者易出成绩。

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的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说。汉丹、焦柳、襄渝三条铁路在此交会,按照规划,汉十、郑万、呼南三条高铁未来也将在襄阳交会。1989年建成的襄阳刘集机场,是第一个由地方政府集资修建的民用机场,2017年已与国内23个城市通航。 有着六百多万人口的襄阳,辖区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是鄂西北三省毗邻区域最大的城市。“周边没有其他大城市的辐射,发展空间和腹地很大。”襄阳市委宣传系统一处级官员称,“近几任书记都把襄阳的发展放在区域的维度上去思考。”

“一龙头六支柱”的产业格局在襄阳早已确定,“六支柱”包括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一龙头”则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这是襄阳最主要的经济支撑。

20世纪80年代,总部位于十堰的“二汽”将襄阳作为生产基地之一,这座城市的汽车零配件产业也随之起步、发展。2014年,襄阳工厂投入生产东风英菲尼迪车,成英菲尼迪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国产的英菲尼迪车型全部产自襄阳。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崛起,进一步助推了襄阳的经济发展。

“比较固定的发展模式,稳定的经济结构和长期的产业积累,致使襄阳有很强的发展惯性。”襄阳市委宣传系统那名干部说,“历任市委书记只要抓住几个主导产业不放,基本上都能干出成绩。”

既是鄂西北经济重镇,也是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大地留下了不少中央领导人的足迹,原中央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任期内都考察过襄阳(襄樊)。2010年1月,襄樊更名为襄阳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也去考察过,当时的市委书记是唐良智。

“省官治市”后, 书记换得更频繁

唐良智离开襄阳后,时任襄阳市长李新华顺位接班,但他在襄阳只当了6个月市委书记,便被调离,改由时任省委常委范锐平兼任。

从范锐平开始,每任书记的平均任职时间更短,前面几任田承忠、唐良智的任职时间都超过了3年,但范锐平之后,没有一任市委书记的任职时间超过3年,范锐平本人兼任襄阳市委书记的时间也不到2年。

“‘省官治市后,书记换得更频繁了。”陈斌是襄阳本地一所高校的政治学教授,他也观察到范锐平那一任是个“分水岭”。所谓“省官治市”,是指从范锐平任上开始的,由省委常委兼任襄阳市委书记,这与湖北推进“一主两副”战略有关。

湖北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武汉一城独大,其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而襄阳、宜昌两个“重镇”的经济总量均不及武汉的三分之一。为改变这一格局,2003年,湖北省提出打造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0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要求深入推进“一主两副”战略,2011年开始,两市市委书记开始由省委常委兼任,这一变化被当地媒体形容为“开启了‘省官治市的新征程”。将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市委书记高配为省委常委,这种做法在其他省份也较为常见,如广西北海、安徽芜湖、河南洛阳、贵州遵义等。

实际上,宜昌这些年一直是襄阳的主要竞争对手。过去,襄阳的经济总量曾长期位于湖北第二,第一是省会武汉。进入21世纪后,随着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宜昌的经济总量几年间赶超了襄阳。

但两市的经济总量相差并不大,“一主两副”战略实施后数年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上,二者的排位总是相邻,襄阳略次于宜昌,差距最大的一年相差14亿元,最小时只有3亿元。

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都多于宜昌的襄阳,于是在对外宣传时改变策略,自称“湖北第二大城市”,而宜昌则有底气地称自己是“湖北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

直到2017年,襄阳GDP达4046亿元,才终于超过宜昌的3867亿元,夺回了“湖北第二”的位置。

“一主两副”的背景下,“两个城市暗自较劲,方方面面都会作对比。”襄阳市属部门一正处级领导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襄阳的竞争对手实际只有一个,对于市委书记来说,只要干得比宜昌好就是成绩。”

相比宜昌,襄阳的老领导们走得更远,调动也更加频繁。“襄阳干部对此感情复杂。”襄阳市政协一刚退任的副主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方面因襄阳出高官而感到光彩,另一方面也担心书记任职时间太短,对城市发展可能有不利影响。

仅从经济数据的面上来看,频繁换领导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不过据政治学教授陈斌观察,“在文化、教育、环保等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襄阳还落后宜昌很远。”

虽然“老书记”们的故事在襄阳干部们之间被反复提及,但面对媒体,他们又极其谨慎。襄阳一位厅级干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现在都官居高位,我们来评价不太合适。”

猜你喜欢
宜昌市委书记襄阳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潮涌汉江“两新”红
大侠都爱襄阳城
神秘的包裹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十八大后被“串”起来的落马市委书记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李亿龙 玩火自焚
中国市委书记群像
浅析仇和的施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