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2018-07-26 04:25李凤艳
新课程·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健康

李凤艳

摘 要:高中阶段属于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积极心理学主张发掘人类内心的积极力量,从而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符合高中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概述,并对当代高中生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健康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1.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末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摒弃了传统心理学中悲观消极的探索模式,而致力于对人类积极品质及美德的研究,实现了心理学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同时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增加了活力。进入21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及《美国心理学家》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阐述,使得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

在竞争压力巨大的今天,积极心理学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引导着人们形成乐观、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并不断自我完善及提高。

2.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2000年,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指出:“心理学处于一个转折的历史新时期,并且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普遍认为是运用心理学来研究人类的美德,重点研究用积极的因素、积极的心态激发内在美好品质及自身的力量。从积极心理学看来,人的内在都存在两种力量,分为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种力量都有战胜对方的可能性,关键在于个体在不断对自身注入哪股新的能量,在不断为哪一种力量创造良好的心理生存环境。积极心理学不断强调人性中较为积极的部分,激发人的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类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较好的生活。

3.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主观的积极体验,主要包括乐观主义、幸福感等的体验,还包含积极的情绪与健康的身心的相互关系,最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体验,强调人应该积极地享受当下,幸福乐观地面对未来。其次,是对个人积极特质的研究。主要包括勇气、爱的能力、人际关系、才能、洞察力、工作能力等,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人类自我管理、自我适应、自我导向的研究。最后,是对群体层面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建立积极的家庭、积极的社会,使公民具备美好的品质及德行,具备责任感、职业道德,讲礼仪等。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身体发育及思想均尚未成熟,还具有一定的心理叛逆及心理矛盾,有着这个阶段的成长烦恼及对人生的困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成长十分重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整合当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高中生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面对纷繁的世界和未来严峻的挑战仍充满信心和希望,已经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主流趋势。

1.总体目标——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健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高级需求。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简单概括为大力发展人的优点,并利用优点去克服缺点。对于高中生而言,站在积极心理学的立场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以积极的思想理念优化高中生的心理素质,为其能够积极面对社会做准备,同时让学生在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乐观积极地学习、生活。

2.主要内容——塑造高中生的积极人格

人格是构成人思想及情感的特有模式,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人类所具备的心理品质。很多学者认为心理问题大多源于不健康的人格。因此,积极的人格有利于个体更好地处理及面对各种压力。同时,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和塑造的。高中生的思想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且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因此更应该塑造其健康的人格来克服生活和学业中所遇到的困难。如塑造其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其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等。

3.主要手段——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加强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学校环境及教师的教育是高中生情绪体验、心理形成的重要环境。因此,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是高中生积极人格形成的重要保障。高中生完成初中教育后,来到了新的环境,很容易对自己的定位有困惑,教师作为高中生成长的“软环境”,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校各种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教育理念,帮助高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心理活动都伴随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天赋及潜能,关键在于要激发自身的积极体验。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体验氛围,同时通过“积极体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潜力。如在教学中可以留给学生适当的自我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使其有自己的发现及创新,并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懂得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见解,让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乐于接受他人不同的意见,最终通过讨论及分析获得自己的判断。而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可采取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多注重学生的自我参与教育,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不断地成长。

参考文献:

龔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大学,2011.

?誗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健康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