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深度贫困 决战脱贫攻坚
——访黔南州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

2018-07-27 02:27吕跃王铁清
当代贵州 2018年23期
关键词:独山重点难点农业产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王铁清

去年,独山县实现21个贫困村出列,减少贫困人口97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2%;农村危改及“三改”1859户;易地扶贫搬迁惠及1964户8157人;产业扶贫覆盖102336人……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独山县脱贫攻坚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扶贫经验?距离决胜同步小康越来越近,独山县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加快推进扶贫进程?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了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

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潘志立:独山县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2018年要按照国定标准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实现3.32万人贫困人口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35个未出列村达到省出列标准,高质量完成1.46万人脱贫,16个村出列,15565人搬迁的省任务。独山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商品率及加工转化率相对较低,总体来看,还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阶段。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州委、州政府的工作举措,牢牢把握“五步工作法”,全面推行脱贫攻坚“十个到位”,坚定信心和决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潘志立:无论是采取财政兜底还是社会兜底,都不能“一劳永逸”,要真正达到稳定脱贫一定是靠就业、产业来带动。独山县牢牢把握贵州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经过近几年积累,我们在农业产业方面培育了一批省级、州级龙头农业产业企业。像日泉农牧、恒盛丝绸、新贵茶叶、济生铁皮石斛、绿春缘铁皮石斛等龙头企业在独山全县有53家,将会把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高度。全力推广“镇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只有这种产业扶贫模式才能稳定,才能长久。

通过发展产业,我们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推动打造“无粮村”“无粮组”,全部种经济作物。独山脱贫攻坚在产业发展上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更加聚焦以桑园、药园、茶园、菜园、辣椒园、果(柑)园,猪场、牛场、羊场、禽场、特养场、花木场为主的“六园六场”推动产业发展,有产业就有就业,产业扶贫就有底气、有信心。

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潘志立:习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相继开展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奋力打好“四场硬仗”,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数据+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组充分肯定。

扶贫项目全面抓实。2017年,我们整合各类资金10多亿元,大力“补短板”。建成“组组通”道

路184公里、串户路189公里,农危改及“三改”1859户,21个出列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惠及1964户8157人。帮扶政策全面落实。产业扶贫覆盖102336人,旅游扶贫带动3467人;完成创业小贷3500万元,劳动力培训2422人,转移就业26905人;发放“特惠贷”3.53亿元,教育扶持资金504万元;“四重医疗”保障救助29366人次,社会保障兜底5820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1万元。

潘志立:回顾一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效,关键在于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扑在基层,干在一线。按照县委商定的“43216”工作思路,认识上空前统一,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以脱贫攻坚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在思想上形成了空前统一的良好态势。

脱贫攻坚的架构、方向、路径、模式已成型。借鉴军事作战思想和模式,成立“前线作战指挥部”,代表县委、县政府在一线指挥作战。下设“兵团”,每个镇就是一个兵团;在村设立“连”,同步成立“排”,在组(寨)设“格长”,网格化管理压实责任。同时,成立8个专班,负责推进专项工作。脱贫攻坚是一场军令如山的攻坚战,哪怕前面是火海、是枪林弹雨,都要勇往直前去完成。

实践证明“前指管总、兵团主战、专班主抓、连排主攻”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县镇村三级责任全面压实,61名“第一书记”和6746名帮扶责任人全部下沉攻坚,决战脱贫攻坚战斗力大大加强。

抓重点难点迎“大考”

潘志立:我们有坚实的农业产业基础,特别是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和基础来看,近几年来很多群众都在尝试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转变。从赤水市等2017年脱贫出列地区来看,凡是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的地区,都圆满完成脱贫出列重任。独山优质蔬菜、精品水果、茶叶、桑蚕和铁皮石斛、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提升,生猪、奶牛养殖等快速发展,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组织蓬勃兴起。

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左一)在基层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独山县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供图)

潘志立:首先要把握重点难点,锁定工作目标。三个重点难点是稳定脱贫、产业扶贫、就业脱贫;三个工作目标是产业要全覆盖、就业要全覆盖、旱地基本农田改种经济作物要全覆盖。

围绕重点难点的目标,注重产业发展模式。“镇引导”是前提,重点是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也就是说一定要有龙头企业来带动发展,通过合作社来组织实施,带动贫困户。

注重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入股分红”“领管领包”模式,防止出现简单地给贫困户发钱、发物倾向。防止企业跟农户脱离的倾向,把企业跟贫困户连在一起,要让贫困户参与进去。防止简单入股、只给分红的倾向,入股分红、让产业发展起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稳定增收。

注重责任细化到位。镇村两级负责好产业就业谋划,负责好“一村一社”的组建。每个村最少有一个合作社,让合作社来联动企业、联动农户,今年每个村集体经济净收入都要达到10万元以上。设立五个产业办:蚕桑办、茶办、药材办、果蔬办、畜牧办,“五办”要负责好产业布局、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独山重点难点农业产业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在独山打磨石器(组诗)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独一无二的独山玉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卤代烃重点难点例析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5讲 科学探究
独山县举办独山古城文化及发展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