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转变”推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2018-07-27 02:27袁航
当代贵州 2018年23期
关键词:独山贫困人口全县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航

2017年8月,为照顾生病的父亲,在外务工多年的独山县麻尾镇村民何运德回家开起小餐馆。开店之初,由于没有烹饪技术和经营经验,一直亏本。

“本想着赚钱把父亲的病治好,结果钱没赚到不说,还欠了一些债。”忆起当时的情景,何运德不胜唏嘘。

后来,驻村干部推荐何运德参加独山县里组织开展的烹饪培训班。掌握一些烹饪技巧后,他对店里的菜品进行改善和更新,还把店面装饰一新,小餐馆生意慢慢红火起来。

近年来,独山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扶贫效果日益突出,就业扶贫稳步推进,形成了从精准识别向精准帮扶转变、从多点出击向全面覆盖转变、从短期脱贫向稳定增收转变的全新扶贫格局。

链 接独山脱贫攻坚“43216”工作思路

制图 / 梁诗吉

从精准识别向精准帮扶转变

在独山县百泉镇拉力村,对于以前靠流动摆摊卖水果为生的贫困户罗绍叶来说,四处“打游击”的日子意味着收入波动大,生意不好。

现在,独山县设置精准扶贫摊位,让罗绍叶有了固定摊位,免租金,收入逐渐稳定下来。

仅2017年,独山完成包括家政、电商、清洗等行业在内的培训达8000人以上,解决2738户贫困家庭的就业问题。

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表示,经过前期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网格化管理、“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推进,全县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更加抓紧抓实抓准。在当前脱贫攻坚战役中,独山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还不够,必须要向精准帮扶转变。

在独山县,“一村一品”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组织方式。图为独山县微型马达厂员工正在进行生产操作。(独山县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供图)

“仅通过政策性扶贫,很难解决贫困人口长期脱贫和稳定脱贫,必须要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实际,因户因人施策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独山县委副书记王裕民说,精准扶贫厨师培训班和精准扶贫摊位只是独山县开展精准帮扶的部分举措,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里,包括就业、创业的更多举措正在落地生根,惠及贫困人口。

从多点出击向全面覆盖转变

在基长镇秀峰村就业服务中心,前来咨询的群众围在办公桌前,询问招聘岗位情况,说明自己的就业愿望和实际状况,工作人员逐一记录下大伙的想法,并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岗位。

“如今主动找工作、想就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每天都会有许多村民前来中心咨询。”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蒙泽近告诉记者,自去年就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立刻成了村民找工作的热门渠道。

目前,独山已在全县64个村(社区)建设村级就业服务中心,对各村未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进行跟踪和服务,组织转移就业困难的村民到园区或农业企业就业,为各村劳务公司组织的转移就业人员提供岗位和输出渠道,实现全县就业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独山县利用国家林业局和广州市对口帮扶的良好机遇,不断整合各方资源,聚焦精准发力,实现了结对帮扶、大数据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四个全覆盖”。

电子商务扶贫培训惠及全县61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政策全面落实,产业扶贫覆盖102336人;“组组通”道路184公里、串户路189公里,农危改及“三改”1859户,21个出列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兵团化’作战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一股绳、一股劲抓脱贫工作的格局。”独山县副县长曾纪泽说,“以往的脱贫工作注重多点出击,结果导致力量分散,扶贫效果不明显。全面覆盖的扶贫局面,就是要把力量集中,资源集中,全力攻克贫困堡垒,在小康路上不掉一人。”

从短期脱贫向稳定增收转变

麻尾镇三棒村,贫困户杨贵春已经尝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改变了以往“为吃而种”的传统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为卖而种”的新思路。

“今年,我们种植了1200亩蔬菜,1000亩板蓝根和500亩丹参等中药材,800亩紫薇、梅花、海棠以及桂花、红豆杉等珍稀苗木,还完成了总投资1200万元的800亩沙糖橘种植。”三棒村支部书记张昌文说,三棒村把振兴产业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积极引导村民尤其是贫困户融入村集体发展和产业链中。

如今,三棒村实施的蔬菜、中药材、珍稀苗木、砂糖桔产业种植规模已达4300亩,覆盖农户1116户,带动2200余名群众实现增收。

在下司镇新同村,通过抓牢思想扶贫,帮助贫困户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抓准产业选择,变“为吃而生产”为“为卖而生产”,抓好组织运行,变无序管理为规范经营,抓实利益联结,变一家独享为利益共赢。2017年,不仅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还实现了产业覆盖100%、合作社覆盖贫困户100%、利益联结机制覆盖贫困户100%。打造了独山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新同模式”。

“实现短期脱贫不难,关键在如何确保贫困户脱贫后能稳定增收、致富奔小康。”蒋海航说,农村产业革命,一方面要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要转变农民的种植模式和传统思维,最大化实现增收致富。“三棒样板”和“新同模式”就是这场产业革命中的生动体现。

猜你喜欢
独山贫困人口全县
在独山打磨石器(组诗)
隐形贫困人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独一无二的独山玉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独山县举办独山古城文化及发展专题讲座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南阳独山玉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