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在尘螨所致的过敏性鼻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8-07-27 03:35肖华郭丽君
山东医药 2018年26期
关键词:滴剂舌下尘螨

肖华,郭丽君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荆州434000)

过敏性鼻结膜炎(ARC)是临床上对过敏性结膜炎(AC)伴发过敏性鼻炎(AR)的统称。ARC是眼部和鼻部频繁接触外界过敏原后发生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是目前惟一有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疗法[2],其主要的给药途径有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相比皮下注射,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SLIT)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2]已推荐将SLIT作为过敏性疾病早期的初始治疗手段,而不需要以药物治疗失败为前提。虽然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了SLIT对AR的疗效与安全性,但关于SLIT治疗ARC的资料相对少见。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们对尘螨过敏的ARC患者采用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粉尘螨滴剂进行脱敏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尘螨过敏的ARC患者117例,其中男65例、女52例,年龄5~52(28.93±12.35)岁。纳入标准:符合AR诊断和治疗指南[3]与刘祖国等[4]关于AC的诊治标准;行皮肤点刺试验,尘螨点刺[粉尘螨和(或)屋尘螨]呈阳性,且结果为“++”及以上,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过敏原;AC以常年性AC为主,合并或不合并其他AC;ARC病史≥1年;均愿意接受2年的SLIT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过敏性休克病史;中重度持续性/未控制的哮喘;4周内接受过其他药物的临床试验;依从性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AC和AR症状的严重程度,以逐步分级的方式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5]。起始使用口服抗组胺药或(和)眼部抗组胺药;如症状未缓解,则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如症状仍未缓解,则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组采用SLIT方法,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抗过敏药物联合治疗。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使用分为剂量递增期和维持期两个阶段:在治疗第1~3周分别使用粉尘螨滴剂1~3号(蛋白浓度分别为1、10、100 μg/mL,每周7 d分别服用1、2、3、4、6、8、10滴);<14岁患者使用4号进行维持治疗2年(蛋白浓度为333 μg/mL,3滴/d),≥14岁患者使用4号2周之后,用5号进行维持治疗2年(蛋白浓度为1 mg/mL,2滴/d)。<14岁患者治疗2年期间到达14岁者,按说明书由4号维持改为5号维持治疗。具体用药方法:患者自行或在家长协助下将粉尘螨滴剂滴于舌下,含服1~3 min后吞咽,服药后15 min内禁饮食,每天在固定时间用药。在SLIT治疗的同时,根据AC和AR症状的严重程度,允许患者以逐步分级的方式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3、12、24个月时进行以下评分:①ARC总症状评分(RTSS)[6]:包含喷嚏、鼻涕、鼻塞、鼻痒、眼痒、流泪6个症状,每个症状的分值为0~3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微的症状(症状明显存在但几乎没有意识到,容易忍受);2分为中度症状(明确意识到有症状存在,但还能忍受);3分为严重症状[症状很难忍受和(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各症状评分相加可获得RTSS。②缓解药物评分(RMS)[5]:根据上述提到的抗过敏药物用药方式进行评分。0分为没有使用药物,1分为使用抗组胺药物,2分为使用鼻内激素,3分为使用口服激素。③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制作0~10 cm刻度的卡尺,以0 cm为无症状,10 cm为极度痛苦,让患者自我评估症状严重程度所对应的数值。④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7]:RQLQ共有28个问题组成,含7个维度,即鼻部症状、眼部症状、非鼻眼部症状(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难集中、精力不足等)、行为问题(需揉鼻或眼、需反复洗鼻等)、睡眠、日常活动、情绪(沮丧感、烦躁、易激惹等)。每个问题的分值为0~6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受影响越严重。⑤安全性评估: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局部与全身性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Firedman非参数检验,其中组内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RTSS、RMS、VAS、RQLQ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RTSS、RMS、VAS、RQLQ评分比较[分,M(P25,P7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点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舌下局部肿胀和瘙痒感、局部皮疹、腹泻、胃部不适、过敏症状加重,其中3例因对粉尘螨滴剂的浓度不耐受而导致过敏症状加重退出治疗,其他不良反应在调整SLIT治疗剂量的同时加用氯雷他定后,症状消失。对照组4例出现胃部不适、头晕的不良反应,未给予特殊处理,1周后不良反应消失。

3 讨论

ARC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眼痒、流泪等。ARC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其患病率的差异非常大,6~7岁的患病率为0.8%~14.9%,13~14岁的患病率为1.4%~39.7%[1]。ARC是发生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在不患有ARC的情况下,哮喘的发病率为1.7%;而ARC患者哮喘的发病率为10.7%[8]。针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严重危害,WHO在1998年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即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患者教育[9]。目前,单纯的抗过敏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反复使用。而免疫治疗是一种对因疗法,它的作用机制是低剂量的抗原(过敏原)在经过抗原递层细胞处理后,会诱导T辅助细胞分化,从而促使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10]。SLIT是免疫治疗中比较新颖的给药方式,由于其给药的便捷性及安全性等,是WHO提倡的新疗法,目前已在欧洲国家广泛使用。

近年来,国外对ARC的免疫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有SLIT治疗ARC的荟萃分析共纳入了5项研究,结果显示SLIT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RTSS和RMS[5]。最近还有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28个试验,共10 206例患者,发现SLIT治疗可显著降低ARC患者缓解药物的使用,尤其是抗组胺药和鼻用激素,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11]。国内SLIT的发展相对较晚,但也有大量研究证实了SLIT可显著改善AR、AS的临床症状及用药情况,还具有明显的长期疗效[10,13,14]。刘红梅等[15]对400例各类型AC患者进行了粉尘螨滴剂长达2年的SLIT治疗,证实SLIT可有效治疗常年AC。黄良锦等[16]报道,粉尘螨滴剂对AC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国内应用SLIT治疗ARC的报道目前仍少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SLIT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ARC患者,治疗12个月时,ARC患者的RTSS、RMS、VAS、RQLQ评分降低;治疗24个月时,疗效持续改善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基本停止了使用缓解药物。表明SLIT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ARC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抗过敏药物用量,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而对照组在治疗24个月时,RTSS、VAS下降,但RMS、RQLQ评分并无明显改善,观察组的RTSS、RMS、VAS、RQLQ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粉尘螨滴剂SLIT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ARC患者对症状、生活质量、抗过敏药物的使用等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对过敏性疾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时,缓解药物往往需要长期反复使用,对症状或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不显著。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表明,经过8~16周的SLIT治疗,治疗组RMS较对照组降低43%,且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反应,其总体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大多为局部反应,如舌下局部肿胀、口腔局部瘙痒、局部荨麻疹等;此外,过敏症状加重也比较常见。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充分显示了SLIT治疗ARC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ARC患者采用SLIT治疗可显著改善过敏症状,减少抗过敏药物用量,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优于单纯抗过敏药物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由于本研究并不是采取双盲试验,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对观察结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SLIT对ARC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多研究支持。

猜你喜欢
滴剂舌下尘螨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跟螨虫在家做伴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如何除螨才有效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论欧龙马滴剂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