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花戏舞蹈的艺术特色分析

2018-07-28 20:11刘宗昕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舞姿步伐民间艺术

刘宗昕

摘要:左权县老百姓评价小花戏时均以“一小二花三有戏”为特色。小花戏历经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舞蹈动作,其扇法表现异常丰富,左权县文化馆将小花戏的主要扇法进行了总结,认为其主要包括蝴蝶、飘、挽、撒、翻、三小转等各种动作,其舞蹈步法更具特点,发展到目前已经拥有了60多种,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动作是走一步颤三下,同时利用身体的扭、摆、甩等动作予以配合,自成一体。

关键词:民间艺术;小花戏;扇法;舞姿;步伐

小花戏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在我国艺术宝库中焕发着灿烂的光茫,其主要起源于太行山区的左权县,扇花丰富多样、舞步超凡脱俗、舞姿优美大方,同时结合具有当地特点的演唱、伴奏、故事情节等,是一种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的现代艺术,具有较强吸引力与视觉震撼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小花戏的内容、表演、舞蹈、音乐、唱词等内容。

一、小花戏的内容

人们在评价小花戏时主要以“一小二花三有戏”为代表,“小”指的是一个单独的小花戏节目表演时间较短,大多在3—10分钟之间。再有,小花戏表演不需大量人员参与,以1—10个人为主。最后不需复杂的装备,几身演出服装、几把彩扇、一个小型民乐队即可完成表演。同时,小花戲演员均为年青人员,年纪较小的在12岁左右,年纪较大的在20岁上下。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小花戏表演者的年龄不再限制,当前已经完全放开了年龄影响。其中的“花”指的是表演者舞蹈动作异常丰富、表演场面不断变化、服装颜色较为抢眼、彩扇舞起令人眼花缭乱。“戏”指的是小花戏表演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可以达到吸引人的目的。

在时代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推动了小花戏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小花戏不但继续沿续了传统意义上的场地小、服装设备简单等特色,而且也引入了现代化装备,不但拥有时间较短的小型剧目,而且也有展现宏大场面的大型节目,利用引入现代技术使其拥有更多的变化。

二、小花戏舞蹈的主要特点

1.扇法语言异常丰富

关于小花戏在当地还留传下来一句别具特色的俗语“左权一大怪,冬季扇子卖得快”,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小花戏表演离不开扇子的应用,不管表演什么曲目均需借助扇子为道具。利用不同的扇子不同的动作能够表现人物不同的心情与遭遇,如扇子上下抖动则代表高兴,扇子掩住张脸则表现害羞,将扇子背在后面昂首走路则意味着骄横,左右频点则表现心情忧郁。小花戏的扇法历经长时间的磨练,当前已经形成了异常丰富的扇子语言。左权县文化馆在总结小花戏扇子表演法时认为其包括“蝴蝶、飘、挽、撒、翻、大小转”等50多种方法。

扇子的制作材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上世纪50年代主要制作材料是纸,扇枝长度在20公分左右,上世纪70年代材料则变成了丝绸,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不但在扇子边沿上加上了扇须,而且还编造了彩条,个体也日益增大,如在小花戏《太行颂》中,男演员手中的扇子则达到了80公分的长度。

2.最具张力的舞姿

小花戏的舞蹈动作风格各异、变化丰富,有时似飞如腾、亦高亦低。小花戏中大量融入了“扭”的动作,所以,人们还习惯称小花戏为扭小花戏。当地自古至今流传着“人过二十不能扭”的俗语,表明小花戏演员必须要自小的时候开始学习。小花戏包括的舞蹈造型在60个以上,适合女演员表演的舞蹈动作有“卧鱼”、“回头望月”、“鸳鸯戏水”等,适合男演员表演的动作有“骑马蹲裆”、“凤凰展翅”、“拔海”等。如转肩扭指的是演员的肩部前后摇摆,腰部跟着节奏一起扭动,展现亦真亦幻的舞姿,特别是将转肩扭与摇头融合在一起使用时,可以形象再现“金鱼摆尾”、“照镜”、“坐虎”等姿态,还有较强的感染力。

3.独特的舞蹈步法

小花戏还包括丰富多变的步法,当前应用较多的步法包括60种以上,最具代表性的步法是走一步颤三下,同时融入扭、摆、甩等动作,讲究动作的协调性与整体性,颤是其中核心动作,其贯穿动作的始终,还要融入不同扇花的应用,表演者在走出三颠步时身体上下颤动,形象塑造与众不同。还包括“颠跳步”、“十字颠步”等各种步法,当前又演变出大量新型舞步。

4.不断创新的曲调

小花戏的伴奏以当地由来已久的左权民歌为主,其中应用最多的当属曲调短小的“小调”,再就是“大腔”的应用也较多,左权民歌的主要成分是小调,小花戏的大部分曲调都是小调。连曲体表演的中间使用间奏与过门连接,则借助曲调打动人的感情,带有明显的乡土气息。曲牌也有着多种变化,主伴奏以四分之二、八分之三为主。《左权县文化志》中记录,“乐器主要包括唢呐、笙、笛子等,随后又增加了扬琴、大提琴等。应用的打击乐器主要包括大鼓、小鼓、大锣、小锣等。在年代久远的以前还有四块瓦等,当前已经不再使用”。小花戏的音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不断融入时代内容,如人们熟知的左权民歌,有的借助民歌进行创作。如传统小花戏《放风筝》,原来的伴奏只有小调,但唱词较多,应用相同的小调唱出不同的歌词,不能带给人新奇感,会引起人的听觉疲劳,后来其曲式进行了三段改编,引入了引子、出场曲、过门等各种曲调,表现形式实现了创新。由此表明,左权民歌与左权小花戏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关系,小花戏借助民歌的丰富曲调不断发展,同时又为民歌创新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结语

总之,左权小花戏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当前的小花戏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风格,其扇法丰富多变、步法不拘一格、身法协调有致、伴奏曲调传神、情节复杂曲折,称为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得到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认同。

参考文献:

[1]刘红丽.从传统剧目《打樱桃》谈左权小花戏的舞蹈艺术特点[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1):75.

[2]李明珍.谈山西左权小花戏的艺术特色[J].名作欣赏,2016(23):165-169.

[3]张种丽.山西左权“小花戏”向艺术舞蹈转化的机制[J].舞蹈,2011(7):62-63.

猜你喜欢
舞姿步伐民间艺术
看看,春的舞姿
民间艺术篇
轻快漫舞
传承·民间艺术
石头也会舞
风中的舞姿
萌你一脸
领略游戏中的平行线
底线抽击得手后上网的步伐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