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艺术中的新旧融合

2018-07-28 20:11盖莹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旧当代艺术形式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小方面,即当代艺术中新旧融合。不论是新形式与旧意识形态,旧形式与新意识形态,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当代艺术中的新旧融合包含着新形式与旧意识形态,旧形式与新意识形态。

关键词:新旧融合;艺术

今天的艺术应该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纪,中国作为最后一个共产主义大国,政治地位的提升、经济的稳步发展,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必然会引起全球的瞩目,近十年艺术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中小学的课程安排增加,升学特长加分,专业艺术类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后备人才。在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多以西方教學体系为主,如包豪斯、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等课程,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艺术文化截然不同,产生文化碰撞。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权在西方,主要是学术方面太弱,所以才不得不遵从西方的标准,中国当代艺术犹如一位少年,正在成长,成长中融合着新与旧。

“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敌人,因此,新时代总被旧时代视作犯罪。”——德国诗人席勒。新的视觉图像符号并不能符合当代所有人的审美,需要时间去理解它们。当代艺术带着争论来到我们视线中,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对当代艺术的评论比对每个时代都更加谨慎,因为艺术形式不断变化,其变化的速度比我们接受速度快很多,因为从艺术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不被接受的优秀杰出的优秀作品,如梵高、毕加索,我们都知道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这位后世人眼中的天才,一生潦倒不得志,绘画是他的精神寄托却被学院派画家和非学院派的艺术家排斥,别人为他是疯子,但是今天的观众能读懂欣赏他的作品,就如影视剧《神秘博士》中梵高穿越时空,听到美术馆解说员对他作品和本人成就的评价时热泪盈眶,因为同时代的人无法欣赏他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夸张的图像形态,把痛苦和磨难转化成美丽的画卷伟大成就。这种事天才毕加索(Picasso)也经历过,成名后的毕加索在创作《亚威农少女》时曾被马蒂斯批评指责,甚至发誓说要“淹死毕加索”让他后悔做这种恶作剧。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库尔贝(Courbet)、马奈(Manet)、勃拉克(Braque)身上。又如1912年,立体派画家拒绝杜尚(Duchamp)《下楼梯的裸女》。

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在里面我们能看到各种形式、听到各种声音,这就需要艺术创作者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作为多元文化主义的支持者,解读中国当代艺术的新与旧因素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环境中良性发展,有利于艺术教育发展,有利于个人创作的反思、突破和进步。

我们还无法确定当代艺术未来走向,有一件事是不曾改变的,就是任何新艺术,当它是新的时候都与它的历史时刻有着深刻关系。当代艺术中的新旧融合包含着新形式与旧意识形态,旧形式与新意识形态。创作主体因为自身的修养、学识、经验等的不同,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艺术家的艺术才能和其创作思想及状态,如《雷哥的故事》中王功新作品图片元素为雷锋的形象,雷锋中国社会上个世纪的精神领袖,其短暂的人生蕴含着巨大的“共产主义”精神价值。”作品展现了一种视觉习惯,图片上的人物来自中国外国,从人物的动态中看到很多生活记忆“烙印”。没有比图像符号更能直接表达当代性的途径。8台高清电视屏幕构成的影像装置作品,同步播放着8个不同人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不同的媒介阅读、学习或娱乐的情景(书刊、报纸、IPad 等)伴随着播放时间推移,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出现了8个人的喜、怒、哀、乐同步显现的情景。艺术家采用近乎同样的取景角度和构图,试图使人们联想到一张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代,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摄影作品——《读书的雷锋》,艺术家进行了新的演绎,作品通过新旧融合的形式让当代艺术走进生活。

旧形式与新意识形态的组合也是当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如刘懋廿《那山》刘懋廿选择在西部的游历中,用绘画诠释对生命问题的纠结。其作品“由表入里”:表面的西北民间生态是艺术家对这篇土地的情怀。而贯穿全部画作之中的,则是笔墨间凝结的生命重量。他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展示他对于当代艺术命题自觉思考的成果。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坚毅的塑造,独特的形式和笔触,使原本属于肉身的“人物”转变成固定的“静物”,成为可被膜拜的“神灵造像”。作者2014年《拜师》是其中代表。主体的人物、楼阁仿佛浮雕一般,造型边界被模糊掉,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的衔接和凹凸的肌理。中国式抽象绘画往往与天人合一的东方境界相关联,误读西方理性思维下的抽象绘画,为本土的抽象创作找到生命的来源与合理解释。而他的作品更为民间,更加原始冲动,以本能冲动替代两种哲学——西方理性与东方悟性——对绘画的控制。他用挥洒、涂抹、堆叠的手法,将异域的激情与张力融于绘画,旧形式与新意识形态的组合,让跃动的生命力令人印象深刻。

不论是新形式与旧意识形态,旧形式与新意识形态,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当代艺术中的新旧融合,让中国当代艺术更贴近生活,受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大环境下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者接收到各种声音,在艺术创作中吸收到多样丰富的养分。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用各式各样的形式和与思想结合,展现了当代艺术的包容、多元化的魅力。解读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旧融合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环境中良性发展,有利于艺术教育发展,有利于个人创作的反思、突破和进步,这样才能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保持中国当代艺术活力。

参考文献:

[1][美]斯托拉布拉斯 著.走近当代艺术[M].(王端廷 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美]列奥·施坦伯格 著.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艺术[M].(范景中 编,沈语冰,刘凡,谷光曙 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盖莹(1982.10)女,黑龙江大庆人,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新旧当代艺术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人间最美半新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新旧《中小学生守则》透析
当NSX遇上N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