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重在兴趣的培养

2018-07-28 20:11王凤新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兴趣

王凤新

摘要: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随着年龄的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在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兴趣,这些兴趣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共享,就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兴趣

一、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好奇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主观的原因,大多数人的好奇心在一点点地减弱,这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为了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和保持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上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往往反映出学生的探究品质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注意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心理空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曾指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两个条件。只有让学生具有心理安全,才能使他有自己的思考,才能保持他对事物的好奇。同时,对学生不过分地干预,允许他们有心理上的自由。给予孩子一个“自由的心理”,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兴趣,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完善孩子的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做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主探究知识的方法,则不仅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能力。

1.学习理解运用《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全体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为证明自己的想法而实验,磨炼了意志,培养了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科学课最吸引学生的就是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想象通过实验变为现实,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空间,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研究。对孩子们的“胡搞乱搞”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再指点一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上《二氧化碳》一课中,除了要求学生用碱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外,还可用本地盛产的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而细心观察对比的学生除发现制取时产气速度不一样外,还提出两种不同原料制取的二氧化碳气味不同。用石灰石制取的二氧化碳有一股怪味,此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现象指导他们进一步对其他几种不同方法所得到的二氧化碳进行观察对比,学生在研究二氧化碳到底是否有气味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创新精神的见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大胆质疑,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见解往往是从质疑中产生的,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出妥善处理,还鼓励学生多提出疑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例如:在做《食物的营养》一课实验之前,大多数学生对含有淀粉的食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滴碘酒往往被当成是证明性实验,但学生若对尽可能多的标本滴上碘酒时,就会发现那些原本被认为不含淀粉的水果、蔬菜也会使碘酒变色,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碘酒检验淀粉的方法可靠吗?有一点变色是否说明它们含的淀粉比较少?”“为什么滴到纸上的碘酒也会变色?”“用什么方法可以精确检验出食物淀粉含量是多少?”等等。当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有许多都会超出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或将来的学习中创造机会,再进一步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四、重视活动,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许多实例都说明,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只要教师认真去做,切合实际的开放性题目可以设计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

1.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动手做”,这是科学学科的灵魂。要彻底打破“教书本知识”的陈旧的教学观,必须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讨论交流,做总结报告……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为此,我们科学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学习情景,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学习“风的特征”时,先告诉学生:“老师要送一份礼物給你们,你们要保管好”。然后用大蒲扇朝孩子们扇,问:“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是什么?”“风。”“能拿出来看看吗?”“不能。”“能说说为什么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开了:“风是气体,是握不住的。风是看不见的,没有颜色的。风没有气味。我看不见风,只看见书自己翻起来了!红领巾飞起来了!头发竖起来了!……”在扇子的扇动下.孩子们的学习情感终于迸发出来,他们沉浸在扇子营造出来的学习情景中,非常高兴地去研究风、观察风,描述风。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互动式开放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使学习活动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2.杜绝类似,培养“尝试的勇气”

尝试的勇气,包括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实践结论等敢于质疑并另辟蹊径地去思考、解答,也包括课外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究。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小组做实验时,别人怎么做自己怎么做,别人怎么说自己怎么说的现象,在教学中,要尽力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学习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不会学习,将很难进行创造;没有创造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学习资源:从课堂上、课本里拓展到向社会、向大自然探求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总之,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使孩子沉重的学习压力得以放松;使孩子念死书和死念书的状态可以变活;使孩子们在兴趣这支风帆的指引下,去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