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弗绘画语言与中国画表现手法的相似性

2018-07-28 10:00王冠楠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弗构图笔墨

摘 要:有幸欣赏到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的画展“基弗在中国.济南站”,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安塞姆·基弗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气势恢宏,让人过目难忘,仿佛置身于艺术家的创作空间。本文主要从安塞姆·基弗的绘画作品中的笔墨、构图、意境三个方面来论述,分析基弗绘画语言和中国画表现手法的相似性。

关键词:安塞姆·基弗;笔墨;构图;意境

基弗绘画语言用墨色对比表现空间,并经常运用笔法运用各式符号写于画面之上,以及以绘画的方式传递思想、托物言志都和中国传统绘画有极大的相似性。虽然两者画种不同,可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啸声所说“人,有时代与地域、文化与习俗的不同,但就本质而言,并无根本差别。艺术也是一样,尽管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在最高境界上往往相通,甚至时有惊人的相似”。

一、笔墨

基弗的绘画作品的色彩整体上呈灰白基调,与中国画的笔墨观极其相似,不同于传统颜料的表现手法,沉默厚重,又极具冲击力,不断地建立和推翻来寻求自己的个人特色。基弗创作作品中表现手法多样,如摄影、丙烯、版画等,经常选用的方式是以摄影的黑白图片的方式确定构图。甚至部分作品就是在摄影图片上继续作画。材料作为基弗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种类多样,铅、泥土、干枯的植物、铁丝等,材质中的黑白灰的不同色调组成所带来的艺术感,与中国传统绘画在色彩方面有极其相似之处。

中国传统绘画以墨色为主,即使运用色彩,也只是运用少量颜色来进行点缀,中国古人对于绘画有着尚黑的精神,以墨为主体材料,通过加水的方式调制出干墨、湿墨、浓墨、淡墨和焦墨等,以黑、白、灰的形式,表现出画面的不同层次。墨有“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后又有墨分六色之说。

二.构图

基弗的风景画和中国宋代全景式构图山水画有很多相似之处。基弗创作的作品中会把地平线处理的很高,加上被烧焦砍断的树木,画面经常会出现地平线很高的大地,和用真实被砍断,烧焦的树枝代表的树木。金朝士大夫中有不少擅长绘画之人,他们主要学习的名家有北宋苏轼、文同、米芾等人,虽然王庭筠的绘画作品只有《幽竹枯槎图》流传了下来,但他却是成就最高的。我们拿《幽竹枯槎图》和基弗的所画的树作比较,虽然两者画种不同,基弗绘画的是综合材料,王庭筠画的是纸本水墨,却发现在同样的长辐条的矩形图式中,采用部分取景的方式,都是只取近于树的根部,采用部分取景的方式,树枝留于画外,画面的纵深感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视觉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范宽善画崇山峻岭,章法往往顶天立地,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范宽的绘画作品中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和基弗绘画中占据整个画面的巨大建筑有同样的雄伟壮观之感。基弗的画和宋代山水画都主要描绘秋冬季节萧瑟雄伟之景,带着一丝朦胧悲凉的意境之美。

三.意境表达

3.1材料上的意境表达

中国古代绘画中讲求“托物言志”,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念中,意象是指绘画形象超越客观的物象并且通过画家独特的思想和绘画技法的融合而产生的饱含感情色彩的艺术形象。

作为观念艺术家,基弗作品中的所画之物也同样追求类似效果,通过绘画来表明立场,发表见解。基弗通常会选用具有隐喻、象征的对象,对象的一大特色就是“双重性”。正如他自己所说“矛盾是我作品的核心题材”。这种双重性不论在作品名称到内容、材料都经常使用。

创作中表现的灰蒙蒙的天空、空无的大地、被砍断的大树、破败的建筑物,黑白灰的主体基调时时都在隐喻着一个个悲伤的故事。比如说基弗经常使用大地这样的符号。大地经常的含义不必说,而基弗又增加了新的信息,大地被烧焦意味着毁灭刚发生,而土地被深深地犁过又意味着新生。再如基弗画面经常出现的像磚堆一样的建筑物。基弗的灵感来源于印度的旅行,他拍了很多的砖厂的照片。他认为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而砖又是建筑的开始,而文明破坏的景象又是残垣断壁,瓦砾成堆。因而砖堆也就具有了生灭的双重性。

《金发的玛格丽特》中易碎麦秸象征着脆弱的德国又象征着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因毒母杀子服刑,在麦秸床上睡觉,麦秸拥有美好的金黄色,可以做肥料,可以冬日取暖,又正好符合玛格丽特头发的颜色,火的焚烧暗示毁灭,毁灭又意味着新生暗喻着惩罚。二战后德国的破败,经济的落后,军事实力的受压制、民族文化的毁灭,给基弗这几代人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痕。他所构造的精神世界里面融入了对于宗教和哲学的思考,融入了他对战争后的德国所表达出来的悲伤和戏谑。他在当时德国政治文化环境不允许的时代以间接地隐喻方式实现了对人的存在问题的继续追问。

3.2特殊图式、符号的意境表达

中国传统绘画的落款艺术的研究源远流长,诗、书、画、印被称为文人画中的“四绝”。和谐完美、设计得当的落款,可赋予作品更佳的视觉审美效果和更高的精神内涵价值。落款对于中国画作品而言,在形式和内涵方面可定位为:1.以文字、印章形式为主,是书画创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2.是作品重点设计、整体布局中重要的一个部分;3.在构图、构成中,它具有补充、修正画面和谐、完整性的作用;4.提升作品精神内涵,扩大了画面的空间和外延;5.主题的补充性说明,如人物、地点、时间等。高水平的落款(包括诗词、印章、书法),无疑将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

基弗作品中所表现的绘画不仅仅是简单的客观物体的在线,而是以各种特殊的图式符号,甚至于其上抄写人名和诗句,字母在画画中偏于一隅或占据显著位置;字迹模糊难辨或清晰易见,看似随意而为之却并非没有作用,它们应当成为基弗绘画艺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加强了历史空间的真切感,又以或深度或微妙的构造,使画面看上去有更坚实博大的美感震撼,表现一种抽象式的隐喻。

高高的地平线下一片被耕过或已烧焦的田野,火劫后的余烬使天空更加昏黑。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上端抄录着一首德国童谣:金龟子飞吧!爸爸在打仗,妈妈在庞玛伦尼亚,庞玛伦尼亚被焚毁了。”庞玛伦尼亚是二次大战受尽战火摧残的波兰边境土地。基弗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渲染悲伤的气氛,以人道主义的悲悯胸怀吟唱人类的苦难,他认为艺术家只有无惧地面对过去的惨痛,其艺术才能深人。基弗认为:我用将我们的意识与过去联系起来的符号工作,这些符号创造出一种持续性,同时又使我们再一次捡起我们的根。”画面还有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平面比例和法国艺术自然而富感官性的细致敏感之处。他的风景常常是表现以前的战场。基弗曾引用维克多·雨果的名句,它“仍在巨人奔逃的脚步声中颤栗”,因为基弗头脑中是一个时萦绕着回忆与联想的地带。

参考文献

[1]李大琪 苏晓民.安塞姆·基弗艺术作品中的“隐喻”[J].视野.

[2]倪士斌.安塞尔姆·基弗绘画作品的特点及思考.2011-6

[3]魏昭熙.“诗人”的表达———从安塞姆·基弗作品浅谈艺术的时间性.艺术评鉴.P22~23

[4]钟敏.安塞尔姆·基弗绘画的表现性[D].广西师范大学.2010-4

作者简介

王冠楠(1994.3—),女,汉族,籍贯:江苏盐城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16级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弗构图笔墨
笔墨厨神
德国精神废墟上的诗人
笔墨厨神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笔墨厨神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