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自主·导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实践

2018-07-30 10:20江苏省邗江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向量平面建构

江苏省邗江中学 孙 霞

2012年初,我校启动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我校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循环跟进式”行动研究,深化“自主·导学”,让“成长教育”植根于课堂。五年的研究实践中,我校数学课堂“自主·导学”模式大致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生质疑、教师提炼)→反思总结”几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独立建构,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再提出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个人独立思考,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构建,培养合作意识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这些数学问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交流展示,完善建构,培养批判性思维

展示、交流是课堂的关键,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对话逐渐完善建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比较和评估,同时教师也要抓住学生的生成及时点拨、提升,让学生发现各种解答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

四、反思总结,网络建构,培养理性思维

让学生对交流展示的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并对课本内容进行应用、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概括、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提升。

课例:《平面向量的加法》。

1.自主学习

利用向量的表示,从景点O到景点A的位移为 ,从景点A到景点B的位移为,那么经过这两次位移后,游艇的合位移是 (如图)。这里,向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情景是在物理学位移合成的基础上引入平面向量加法的课题,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平面向量加法的定义,并能够在图上作出任意两个向量的加法。

2.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带着自己对平面向量的加法的理解进行小组内合作学习,互相质疑和探究,并能够形成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和疑惑。

3.交流展示

各个小组形成组内成果进行班级交流,展示平面内两个向量的加法的作法和基本步骤。

学生a展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加法的作图,并总结步骤。学生b:展示平面内两个共线向量加法的作图,并总结步骤。(学生总结不规范,教师及时点拨,进行提炼)

以下是两位学生总结出的作图步骤:(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到三角形法则:首尾顺次相连,首尾连。

学生c:还有其他方法,展示并总结,得出作图的另一个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2)作 ;(3)

教师提问:①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都能适用于任意两个向量求和吗?(学生可以组内讨论)

② 是任意两个向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③平面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4.反思总结

根据以上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以及教师引导探究的过程,请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及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

5.实际应用

变式:在长江南岸某渡口处,江水以12.5km/h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为25km/h,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

这种模式下的数学课堂转换了教育角色,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和提高;一改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性,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树立了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思想,促进了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当然,“自主·导学”课堂不能固化于某一种形式,而是建构一种课堂规则,以学生是不是都在学、是不是都在有效地学、是不是都在深度地学的学习质态为追求目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一切从实际出发,因课而异,因生而异,适时做出调整。

猜你喜欢
向量平面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向量的分解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聚焦“向量与三角”创新题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强化训练B卷参考答案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参考答案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