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盲区及其对策

2018-07-30 11:43李建梅
教育·学习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对策

李建梅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着追逐时髦、赶超前沿、贪图享受等诸多非理性盲区,折射出其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因此,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盲区 原因分析 对策

目前,由于大学生所受教育的情况以及所处的校内外环境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们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却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因此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其消费状况存在不少的问题,而这又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的教育管理。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意问卷调查, 据调查发现,该校的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300—600元之间的为60.3%,600—1000元之间的为26.5%,300元以下的7.4%,1000元以上的为5.8%,47.1%的学生认为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够自己开销,29.1%的学生认为有时不够花,18%的学生有剩余,5.8%的学生通常不够开销。

从消费收入来看,88.4%来自家庭供给,10.1%靠家庭和个人共同解决,1.1%的基本自己解决,0.5%来自社会捐助与贷款。[1](P75)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结构的特点:

其一,消费主要以基本食宿为主,占到消费支出的99%。其二,教育消费的空间十分广阔,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热点,仅次于基本食宿费用,说明大学生们已意识到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的重要性。其三,随着IT业的迅猛发展,通讯工具如手机和电脑等已经从奢侈品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消费品,而手机话费、电话卡费、网络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使得通讯消费呈现出普及化且稳定上升的趋势。其四,娱乐休闲消费诸如旅游、运动、健身等热点消费是大学生所推崇和喜爱的。比如,有46.5%的大学生在节假日时曾和同学或朋友外出旅游,有12.3%的学生寒暑假曾和家人一起旅游过。[1](P76)其五,近几年来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呈现出一种活跃上升的势头,消费主体增长,消费对象

增多,消费范围扩大,消费金额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物质方面的支持通常对人际交往起到良性作用,目前在大学校园里“请客吃饭”已逐渐成为最流行的人情消费。友送精美礼物,陪朋友看电影、吃饭、购物等。而且,情感消费所占的消费比例将会持续上升。

二、大学生消费的合理性一面与存在的盲区

(一)大学生消费合理性的一面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其实有它合理性的一面。他们能敏锐地体察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价值诉求,试图在生活实践中通过拓展消费领域、调整消费、整合消费资源、提高消费能力来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完善。首先是保证自我生存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其次是完善个人社会交往,人际情感的需求,确证个人驾驭其社会关系的能力,在文化消费中不断占有自己的社会性;再次,从个人的生活情趣出发,开发属于自我的消费天地,提升其自我实现的文化张力和主体能力,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总之,主体意识的觉醒,社会化能力的生长,个性化情趣的彰显,成为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新动态、新特点和新趋势,这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先进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根本依据。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盲区

1、追逐时髦,赏新猎奇的消费心理在作怪。

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总乐于接受流行,领先于时代,喜欢追求新颖,赶时髦。他们的口号是“引领时尚,超越时尚”。时尚和新潮消费已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2、不顾实际,超前消费。

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收入都来自父母,他们在消费时往往比较随意,这就加大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一些大學生羡慕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追求名牌和时尚,往往超前消费。他们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就买。他们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往往会失去理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等广告术语在大学校园广泛流行传播。他们往往忽视了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情况以及大部分家庭的经济状况,这种不顾实际的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3、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

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的,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长期被家长娇宠,往往形成自私自大的心理,这使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出现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懒惰成性等弱点,比如:有的学生嫌学校的住宿条件差,学校餐厅的饭菜不合口味,就在校外租房住;还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甚至用国家发给他们的助学贷款来买享受。这些学生陶醉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忘乎所以,很少会考虑到父母的辛劳与不易,他们心中亦很少想到对父母的感恩。以自我为中心,享受生活已在大学生中成为一种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

4、依赖他人,懒惰成性。

现在的大学生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比较强,好逸恶劳,懒惰成性。往往是父母勤劳奉献,子女坐享其成。我们在关于学生打工经历的调查中就可以发现,有过打工经历的大学生仅占总人数的47.6%而大部分学生都是靠家里提供学费和各种其他费用,更谈不上社会经历和自身的生存能力。[2](P82)

以上四个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伦理诉求。如此非理性的消费现象蔓延流行,势必逆向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恶化社会风气,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三、大学生存在消费盲区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在现实生活中,时尚和潮流所代表的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鼓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充满诱惑的商品,促使大学生建立起以不落俗套的形式来展示自我的消费行为。

(二)家庭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对他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子女从小就被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父母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要供给子女足够的费用。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者,由于缺乏劳动教育、勤俭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使其子女在潜意识里认为金钱能够改变一切,如此更助长了他们的高消费意识。

(三)学校缺乏有意识的教育引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的教育工作体系却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表现为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缺乏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另外,在学校课堂教育中所灌输的都是一些偏重应试教育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或很少引导和教育学生在消费观念、消费意识、消费方式等方面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个人主义及其丑恶现象的抵制能力和抗诱惑能力。

四、引导大学生消费的应对之策

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不仅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扭曲校园人际关系,增加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因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消费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一)国情教育

通過国情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到虽然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农业基础还很薄弱,国内有很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且人均拥有量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6;[3](P101)我国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教育经费长期短缺;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但全国人均文化事业经费仍偏低。

(二)优良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素以勤俭朴实著称于世。克勤克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新时期高校学生是优良传统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高校应教育学生把个人的消费需求与社会消费资源的实际相结合,提倡节约性的消费理念,反对铺张浪费。高校可以通过充分挖掘优良传统教育的人文资源,运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或采用电影,文艺演出、书刊、教科书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大学资源,让大学生在感受博大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的同时,理解并接纳传承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同时深刻地领会这些知识内在的精神灵魂,这将会极大的促进高校开展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叶蓓,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2] 刘洁,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高校管理,2005,(7)

猜你喜欢
大学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