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选课的突出特征、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

2018-07-30 11:43梁晶晶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研究生影响因素

梁晶晶

[摘 要] 通过对B高校研究生选课现状开展质性研究发现,研究生选课过程中存在“达标”“实惠”“发展”“追随”和“体验”五大取向;影响选课成效的因素源于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导师选课指导缺位和选课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应地,应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与选课动机,加大选课指导力度,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关键词] 研究生;选课意向;影响因素;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6-0076-03

一 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B高校为个案开展质性研究。B高校是985高校,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资源丰富,研究生选课余地大,因课程资源不足限制选课的概率小,便于准确挖掘研究生选课的真实动机。同时,B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好,研究生具备自主选课的能力并能基于自身需要选择“心仪”课程。最后,B高校自主选课制度实施多年,积累了大量成熟经验并形成了一套个性化的选课机制,研究生有开放听课、自由选课、定期退课的自主权。

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来自不同专业、年级且有选课经历的8名研究生(受访者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男生4人,女生4人,研一学生最多。通过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了解研究生选课意向与影响因素,访谈时间均为45~60分钟,全过程被详细记录与录音,后期借助Nvivo11.0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采用CQR质性研究方法对转录文本进行三级编码,以此归纳研究结论。其中,编码至第6名受访者时信息达到“理论饱和”状态,第7至8名受访者的信息并未生成新的类别,进一步证实8名受访者足以支撑起本研究的研究结论。

根据Miles和Huberman的理论将每个域和类别按照出现频次进行识别,[1]8名受访者均提到的类别定为“普遍的”,5~7名受访者提到的定为“典型的”,2~4名受访者提到的定为“变异的”,少于2人的案例则缺乏代表性(见表2)。

二 选课意向分析

(一)达标取向:培养方案的硬性规定

这类研究生主要为迎合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硬性规定、毕业达标的基本条件而选课。培养方案又称“培养计划”,规定了某专业或群体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内容,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2]

“我最大的选课动机就是满足培养方案的硬性要求。”(H)。

“最低学分一定要修够。”,“学分达不到的话,不能参加开题答辩,更不能毕业。”(A)。

由此可见,“修学分”“硬性规定”成为影响研究生选课的第一要素。究其原因,B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细致、完备,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必修课、学位专业课等平台,每个平台又细分为基础课、方法课等若干模块,不同模块对应相关课程和最低学分要求,因而满足课程体系要求、毕业达标规定成为学生选课的首要条件。然而,現有选课研究忽视培养方案等学校制度因素的选课影响,仅从个人、教师等维度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果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二)实惠取向:课堂考核简单易过

这类研究生相较于课堂时间、课程内容、课程容量等因素,更在乎课程考核评价因素的影响。在功利性心理和实惠取向的影响下,研究生会综合考虑得分水平、考核方式以及通过率三类因素,优先选择课程考核评价简单,得分高、作业少、好过的课程。

“我们都想选一个得分高且考核简单的课程,这是学生的本能。”(H)。

“某些课程评价高的原因在于老师课堂管理较松,作业也不多。”(F)。

“大家交流最多的是课程得分水平”,另外“是否点名成为在外实习同学的重要关注点”(G)。

调查发现,日常管理的松紧程度、作业量多少、考核通过率成为影响研究生选课的主导因素。B高校的课程评价结果与研究生评奖评优相挂钩、与学生未来深造或求职需要相关联,且校内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学术风气,二者双重作用下对研究生选课产生了负效应。该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相近,王秀梅、梁洁敏调查发现学生优先关注考试通过率,且课程难易程度与课程分数、考核方式有一定关联。[3]荆永君等人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灵活的考核方式,会选择难易程度适中、作业量适中的课程。[4]

(三)发展取向:未来人生发展定位

这类研究生群体对于未来发展规划的追求,超越个人兴趣、求知欲等其他个人因素,他们基于升学、就业等人生定位的需要进行选课。

“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熟悉资料检索方法,为未来研究发展打好基础。”(F)。

“我第一年就修完了所有课程,为的是研二、研三可以集中力量发表论文以及考博。”(G)。

“个人兴趣占比有限,我更在乎所学课程对未来专业发展的影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是当前流行的领域,修这门课对我找工作很有帮助。”(E)。

调查显示,研究生未来发展需要有升学需要和就业需要两类。升学需要体现在学生为提升学术科研能力,理性安排课程为升学备考做准备;就业需要表现为学生为顺应人才市场要求,合理选择应用型较强、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课程,并通过科学规划课时以获取更多社会实践机会。B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将研究生培养定位于研究型教学实践者或高端教育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研究生面临繁重的科研压力以及升学、就业压力,致使上述因素均超越兴趣爱好等个人因素成为重要的选课依据。然而,已有研究成果虽关注到升学、就业需要对选课的影响,[5]但认为该影响的重要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取样差异相关,本研究调查对象为研究生,较本科生群体心智更为成熟,学习目的性更强,未来发展规划更为明确。

(四)追随取向:重要他人渗透影响

这类研究生主要受周围社会网络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关系亲密、可信度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重要他人影响。该群体主要包括同学、师兄姐、辅导员、导师、父母五大类人群。

“了解选课最直接和省力的方法就是听师兄姐的建议。”(E)。

“师兄姐帮助我对课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有时“师兄姐会影响我选择某些含金量低的课,花时间但没学到东西,不利于我的发展。”(B)。

这些研究生多追随师兄姐的建议进行选课。师兄姐作为“过来人”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直接经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师兄姐的建议也具有片面性,盲目听从师兄姐的个人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获得感。该现象与研究生导师制相关,师门成为研究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社交圈子,师兄姐作为资历高、有经验且易于亲近的群体,相较于导师、同学成为选课咨询的重点对象。本研究结果与尉建文等人的研究发现相近,即社会网络机制对大学生选课作用显著。[6]

(五)体验取向:任课教师风采展示

这类研究生通过开放听课、自由退课等方式充分掌握和熟悉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等,从而择优选择课程。具体表现为任课教师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是由任课教师控制且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如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是与课堂教学相关度较低的,如教师性别、外貌等。

“职称等因素对选课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往往授课好的教师职称并不高。”(D)。

“我比较看重任课教师的讲课风格,我会选择幽默且讨论氛围较好的课程。”,而排斥“比较无聊、语速一直不变、从头讲到尾的授课方式。”(F)。

结果表明,职称、名誉、性别、年龄等外部因素的选课影响较小,而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内部因素作用较大,且研究生普遍关注教学风格的突出意义,该群体更倾向于风趣幽默的讲授风格。当前基于教师因素的选课影响部分检验了研究结论,即教师外部因素影响较弱,[7]内部因素中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是影响大学生选课的重要因子。[8]

三 选课影响因素探析

(一)学生选课盲目性过强

研究生忽视自身发展需要与学科知识结构等内在价值,盲目追求课程名称、考核评价等外在因素,易致瞎选乱选、跟风从众、避难就易的选课现象。

“我主要根据课程名称来选课”“周围同学也没有那么理性,选课时也没有考虑自身的接受能力。”(C)。

“我发现自己不太合群,班上大多数同学都选了这门课,我也就选了。”(A)。

“以追求知识为目的的选课是一种理想和应然的状态”,“这类学生挺厉害的,但我可能做不到。”(H)。

由此可见,追求高分值、高通过率的绩效型动机占据主导地位,求知进取、能力提升的掌握型动机居于次位,研究生群体普遍重视“得分”“好过”等因素,追求知识内在价值日渐成为束之高阁的“理想”状态,研究生的选课动机渐趋异化。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研究生深受本科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缺乏对课程规划与学习目标的认识,忽视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理解,且学生未来发展定位不明,缺少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研究生群体拥有较繁重的科研与就业压力,且B高校课程评价结果直接与评奖评优挂钩,与远景升学、就业“门槛”相关联,造成学生选课的功利性与盲目性。

(二)导师选课指导不到位

导致研究生选课“难”的外部环境中,导师因素比例较大、影响较深。一方面,存在导师缺席研究生选课过程或对选课结果放任不管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导师干预学生选课,违背学生选课意愿并打击学生选课积极性的现象。

“导师基本没有参与学生选课,一般也不会否定我们选的课。”,而且“导师希望我有更多的时间做科研,修够学分就行。”(D)。

“我舍友的导师要求她选SPSS,她根本不感兴趣,课也没怎么上,期末论文都是从网上找的。”(C)。

导师选课指导工作落实不到位、选课重视程度较低、指导效果不佳,易造成研究生群体“手握选课大权”盲目选择、避难就易、贪多图快,严重影响选课效果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该研究结果与郭德侠基于大学生公选课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9]原因有三,一是研究生导师学术压力较大,且部分导师身居行政要职,致使导师难以抽出大量时间熟悉课程内容与任课教师情况,更难以“因材施教”;二在于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且认为课程培养对学术能力提升的帮助有限,因而缺席研究生选课指导工作;三可能与部分导师的指导风格相关,期望给予研究生更多的学术发展与职业规划的选择余地,鼓励学生自由发展。

(三)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培养大纲内容陈旧且一以貫之用了好几年。”(E)。

“培养大纲并未说明具体的选课要求,更没有老师进行选课培训,我们选课时比较盲目,绝大多数同学还不清楚毕业要求。”(H)。

“行政人员并不清楚选课的规则和要求。”“如果你去咨询的话,教务老师会很肤浅地回答,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询问师兄姐。”(G)。

调查表明,培养方案陈旧、解读有限以及教务队伍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造成研究生选课盲目、冲动,影响了课程获得感与管理工作认可度,更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升。本研究结果得到部分研究证实,有研究者同样发现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成为影响选课结果的重要因素。[10]深入分析后发现:高校基于培养方案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培养方案一经颁布就被束之高阁,培养方案的利用价值被轻视,影响了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灵活性。此外,选课制在加重教学管理难度的同时,规定不健全、程序不配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频发,现有教学管理制度并未明确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标准以及选课管理职责,教务人员缺乏定期培训且考核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与建议,造成教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教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加剧了研究生选课的随意性与冲动性。

四 选课优化对策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一方面,研究生应自觉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激发求知欲望,端正学习态度,坚持以追求知识的内在价值为导向,避免过度盲求绩效型目标或近景型目标。此外,研究生更应明确学习计划,及早制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增加选课的规划性与目的性。有研究生因此建议:“选课应以兴趣爱好为第一位,避免为了修学分、不点名而选课的恶性循环,虽修够了学分,但没有任何意义。”(G)。“及早进行自我规划有助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对于未来发展有利。”(B)。另一方面,研究生应主动发挥主人翁精神,既主动求教于指导老师与管理人员,又应提高学生参与监督和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及时反馈选课环节、指导过程以及管理服务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贡献力量。

(二)完善选课指导制度、加强指导力度

一方面,健全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应自觉明确人才培养责任,基于院校培養方案、专业发展要求,并考量学生自身需求与发展特点提出合理的选课建议与学习计划,帮助研究生熟悉本专业知识结构,降低选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高校应从输入、输出环节加强导师考核力度,建立导师指导激励机制,将学生指导评价纳入职称评定指标,并大力表彰认真负责、专业能力强的研究生导师,以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建立导生制。聘请经验丰富、表现优异的研究生担任导生,通过讲座、咨询、答疑等环节为“新手”提供学习经验与参照,帮助“新手”快速了解选课要求与流程、课程内容与标准,增加指导的针对性与可靠性。有学生建议“学校可通过有偿请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进行选课指导,这样效果更好。”(D)。

(三)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增强管理的专业性

一方面,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大纲,既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师生反馈意见及时更新与调整,以增强培养大纲的实效性,又注重加强对培养方案的宣传与解读力度,以增强学生的专业定位与课程理解程度,加大培养方案的选课指导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效、专业、有责任心的教务人员。教务人员应明确本职工作,熟悉工作流程,增强服务意识,自觉接受岗位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答疑解惑的专业能力,更有学生建议“高校可借鉴国外学生事务管理经验,设置专门的选课指导老师,就学生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推荐课程。”(G)。在教务人员考核评价方面,可将相关利益群体的评价引入其中,以增加考核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以此倒逼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质性改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1]Miles,M.B.,&Huberman;,A.M.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M](2nd ed.).Thousand Oaks,CA:Sage,1994.

[2]赵冬臣,马云鹏,解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0(6):57.

[3]王秀梅,梁洁敏.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选课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2):153-154+156.

[4][5]荆永君,李昕.MOOCs时代下大学生选课影响因素及问题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5-8.

[6]尉建文,杨中英.大学生选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效率、社会网络与合法性机制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107-110.

[7][8]黄照旭,彭亚伟.基于教师因素的西部省属高校学生选课动机实证研究[J].中华少年,2016(31):264-265.

[9]郭德侠.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06):20-23.

[10]刘桂琪,赵宇.完善高校学分制下选课制度的几点建议[J].高教论坛,2010(12):40-41+65.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研究生影响因素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分析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