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探讨

2018-07-30 09:36张涛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职业院校动作

张涛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而养成自覺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体育教育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全心理和人格,提升个人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职业院校中的体育教育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思想,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地把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学生个性列为学校体育的目标。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体育教学具有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交往频繁性的特点,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一个班的学生既有共性,但是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发展水平等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个体差异,既要针对学生的共性,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更新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二、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人施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学方法不同。少年期(11-15岁)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很大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做支持,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青年初期(15-18岁)的学生,抽象思维居于主要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理想,关心未来事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逻辑能力。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教学方法不同。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性特征。动力性特征指的是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等特点。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就会看到有的学生精力充沛、生气勃勃、思维灵活、动作敏捷,善于适应;而另一些人反映较慢、不善应变等等。学生的这些表现,都是气质的表现。

胆汁质类型。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于冲动、动作剧烈。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兴奋性高,掌握动作技能快,恢复速度快,能迅速调动其身体的能量,爆发力强,能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量。但容易冲动或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情绪变化剧烈,也不容易注意动作细节。对这类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委以小组长的职责,让他们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引导他们向热情奔放、勇敢顽强方面发展。对于他们脾气暴躁容易任性的缺点,多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肃批评,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小组中作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多血质类型。特点是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感、动作反应迅速、灵活性高、模仿能力强、动作技能掌握得快。但注意力容易转换,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在学习中只求做出动作,不求做好动作的每个细节,尤其不愿意学习较单调的动作。对这类学生,在教学中让他们为集体服务,多安排他们做帮助与保护工作并注意检查其完成任务情况。既引导他们向活泼、热情、灵活、机智方面发展,也注意培养他们扎实、专一、坚持到底和克服困难的作风,在完成动作出现困难时多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出现见异思迁毛病时,多向其提醒和严厉提出,防止他们向轻浮、浅薄方面发展。

粘液质类型。特点是安静、稳重、动作缓慢、不易激动、情绪不容易外露。因此,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安静、稳重、踏实且有坚韧性,注意力和情绪均较稳定。但动作反应较缓,灵活性差,注意难以转移。对这类学生,在教学中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性、趣味性、娱乐性、竞赛性等活动;对于他们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动作,耐心开导和帮助他们,不做简单急躁处理,允许他们在问题面前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他们发展稳重、踏实、沉着自制的优点,克服无生气和惰性的缺点。

抑郁质类型。特点是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能觉察出别人觉察不到的细微事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承受大强度运动负荷量的能力差、灵活性差、动作反应迟缓,而且不强烈。对外界刺激又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到的细节,在压力的情境下容易紧张、惊慌、情绪体验深刻而不外露。在教学中教师给予这类学生关怀、帮助、鼓励,让他们多参加一些竞赛活动、趣味活动,并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提出适当要求,在群体活动中,让他们承担记录工作,有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然后再担裁判员工作,锻炼胆量,引导他们向真挚、诚恳、细心的性格特征发展。

(二)实施分类教学

“因材施教”最重要的就是实施“分类教学”,进行“分类教学”的前提就是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发达国家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总体发展趋势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上体育课。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宗旨是课程服务学生,

教师服务学生,而不应该是以既定课程的方式强制学生修习规定项目。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尤其是课程制定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志趣、性别、体质、特长、运动基础等因素,首先确定学生的运动类别,即活跃型、半活跃型和不活跃型,找出区分度,然后再进行细致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相应的体育项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针对半活跃和不活跃类型的同学,也要区别对待,能多参与运动就多加鼓励,不能的话不可强求,可以转而让他们学习体育知识,通过知识的影响逐渐培养兴趣。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设置体育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对于职业院校中的体育课程来说,尤其要注重实现这五个目标。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开设,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应有的效果,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增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社会需要做好全面准备。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职业院校动作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下一个动作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