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创新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初探

2018-07-30 09:36冉思毅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因素化学

冉思毅

自教学体制由传统重视双基的“1.0时代”的应试教育转变为重视三维目标的“2.0时代”的素质教育进而转至现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3.0时代”以来,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大量的改进,由原来的填鸭式转变成了如今的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实验式、练习式等多种创新教学模式,而如何在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学下的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情感教学下的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通过设计有矛盾 、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其次是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情绪气氛,适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性行为指导,不能过早地插手,也不能太迟,否则,都有可能使学生灰心丧气,对自己失去信心。再次是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摒弃只注意他们的奇特、固执、怪诞以及不合规矩、不守纪律等品质,而忽视他们的巨大价值和对集体、社会的真正意义的传统的学生评价观,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通过情感交流开发学生的无意学习资源,充分重视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动力功能,把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大胆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教学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函数,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缺一不可。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 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教学中教师大多只勤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运作。面对21世纪人才的竞争,化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使学生形成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的“非智力心理优势”,使智力上的某些欠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使智力的发展如虎添翼达到更高的水平。在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古人也说“有志定有趣,有趣必有志,趣从志生,志能生趣”。只有让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师善于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饶有兴趣的课堂情境,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的化学和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很有用处;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有“形”有情的语言揭示较为深奥的科学道理,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节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气氛,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解决的关切心情,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悬念维持的时间长短不同,但都要求有始有终,充分体现其“引新”和“启下”的作用。针对学生“三分钟热度”学习化学的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有联系,必须能够提供某种新知识,创造引人入胜的情境,在学生精神状态最佳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高,以便学生记忆深刻,余兴不消。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挖掘知识的规律,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学生在多次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反复地体验到学习化学学科的规律,他们在尝到甜头之后自然便能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有效激发、保持以及巩固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才能为化学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内部因素,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和目标的内心驱动力。事实证明,学生学习的动机越明确,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教师要结合当前形势,联系生活实际,展望社会前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学习化学的重要性,适当利用测验和竞赛等手段,激励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知道学习化学是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是自己升学、就业、生活的需要。我们还要保护学生好奇心,引发学习动机,撒播创新思维种子。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利用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险困苦、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的实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韧不拨的毅力,培养刻苦求学的精神。意志坚强者能理智地对待挫折、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排除挫折,實现预定的目标。相反,意志力薄弱的人,遇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而是怨天尤人,回避退却最终导致失败;要把崇高的理想同眼前的学习联系起来,融化在学生的行动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创造挫折教育的机会,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向学生提出要求;对学生所遇困难,教师要鼓励并指导,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师要有意设置教学“坡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克服困难的过程,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又磨练他们的意志;对智力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着重使他们在复杂的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磨练意志,提高耐挫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自觉地向提高化学学习的“精度”、“深度”和“新颖牲”方向发展;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耐心引导,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克服知识和心理两方面的障碍,尝到成功甜头,并且持之以恒,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细心、稳定的心理品质。

三.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传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溶情于学习之中。同样,学生良好的情感反馈于教师,教师受到感染,又作用于教,从而形成师生情意交融的境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植入”情感因素?首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植入”情感因素~化学科教材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不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赋予教学内容情感色彩,从而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情感,内心产生强烈的反响、同情、激励、喜悦、惊奇等。教师有意识地,并通过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经过无数次薰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爱祖国、爱科学、敬佩科学家、充满幻想、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维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也是教师寓情于教的重要前提。教师和颜悦色,期待信任,亲昵适度,讲解有力,使学生从中获取喜悦、亲切、激动、自信等情感体验。再次在揭示化学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美感~璀璨夺目的金刚石,晶莹剔透的食盐立方体,黑色的磷铁矿和红棕色的赤铁矿,奇特的钟乳石和石笋等等,能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争奇斗艳的物质形态美,并促发他们产生探求化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此外,实验装置美观,实验仪器整洁,布局比例恰当,连接顺序合理,教师操作娴熟规范,面部表情自信从容,构成一幅融科学于其中的艺术造型,会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滋生出一股驾驭自然的内在力量。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交织在一起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扬长避短,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方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搞好化学教学,在学生智力水平已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化学动机和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师生情感因素的利用,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是我们化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因素化学
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奇妙的化学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奇妙的化学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