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视角下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研究

2018-07-31 09:20黄河
科教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参与以生为本教学管理

黄河

摘 要 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也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管理活动。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的放矢提出改进意见,在教学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参与的机制,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相互促进,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参与 教学管理

“以生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这种多元参与的管理模式有益于高校管理体制自身的发展,有助于增强领导决策的正确性。”①近年来淮南师范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加强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分析在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的现况,针对性地提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多种措施,构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1 调查对象、问题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共20道题目,分别调查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学生持有的态度、参与的能力、对教学管理内容知晓和对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梳理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2)调查对象。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和法学专业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316份,回收问卷310份,有效问卷306份,回收率达到98%,有效率达到96%。(3)调查方法。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并及时回收,收集数据做出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拟定访谈提纲,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在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想法。(4)研究方法。以淮南师范学院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为例,实地收集第一手研究资料,运用调查法、座谈法、资料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分析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现况,提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制。

1.2 问卷调查的分析

从表1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有33.7%学生认为参与教学管理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45.8%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只有4.1%的学生认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不重要。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参与教学管理是认可的。

从表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学校教学管理内容是否了解时,分别有45.4%和14.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和不了解。可见一部分大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了解程度不高。

从表3问卷调查数据分析,75.5%的同学对“是否有参与教学管理的能力”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说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热情很高,具备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说明学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拥有知情权、建议权和决策权的迫切愿望。

从表4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对参与教学管理的现状70.9%的同学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有12.4%的同学是不满意的。说明学校的教学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加以改进。

2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淮南师范学院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深度不够。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形式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还没有深入到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提出更多的建议。每个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没有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尤其是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与学生的考研、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性很强,应该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需求什么知识,就开设什么课程。课堂教学的评教制度、选修课程的选择、教学信息员制度和遴选“我最喜爱的教师”等。(2)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渠道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评教、选课、教学信息员和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这四种方式来收集教學信息,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学生与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参与教学管理的形式不够多样化。担任教学信息员的学生也只是少数学生,而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直接参与的机会。学校只在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过程中,召开学生信息员会议,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而会议上只是听取而已,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解决。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只是进行网评,并不了解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对老师的评教随意性较大,不能真实反映课堂的教学质量。(3)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效果不够理想。由于参与的形式单一,学生的评教不够深入,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解决,挫伤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学生参与全凭着自身的自律,没有参与动力,随意性较强,有些只是走过场而已,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学生的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2.2 影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因素分析

2.2.1 个人因素

(1)品格修养。一部分性格开朗、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选课、评教和反映教学中的问题,态度认真,心态也很轻松,体现了学生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向上的愿望。也有一些学生只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不去过问课堂外、书本外的事情,对参与教学管理的事务缺少了解,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管理,而是敷衍了事,随大流。(2)就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一部分同学选择考研和公务员的应试。这都是应试性的考试,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和识记,因此,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这部分同学平时只注重考研和公务员应试科目的学习,不关注其他的事情,更谈不上去思考如何积极参与教学管理了。

2.2.2 学校因素

(1)学校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视不够。教务部门没有提供让学生深入参与教学管理的形式,在教学管理中没有提出对学生的奖励机制,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比如选课制度,仅限于部分选修课程的选择,选修课程的种类较少,课程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走过场”现象。学生评教,每学期都如期开展,但对于评教的结果不够重视。学生信息员制度,只在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例行公事,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对学生反映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体现。

2.3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趋势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学校按处、科来设置相应层级。学校教学的实施和管理,主要通过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教务处牵头布置各类教学活动,二级学院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规划专业建设发展。(2)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尊敬教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学生和教师二者关系中处于不对等地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局面,(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69页)自己的合法权利不能主动维护。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修养,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淡薄。

3 完善“以生为本”参与教学管理的机制

“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参与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与教师和管理者一起,共同形成高校教学管理新秩序”。②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渠道,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1)建立由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组织机构,给学生构建一个维护自身权利的平台,保障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这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学校可以成立学生学习委员会、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等,作为学生群体的代言机构,可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更多的工作。可以接受学生的申诉、投诉、举报等,使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减少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要完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为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立奖项对教学管理的积极参与者给予表彰。从激励措施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从制度保障上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

(3)进一步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渠道,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学校管理部门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多渠道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去。利用微博、微信便捷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管理部门要深入下去,定期召开不同类型的学生座谈会,广泛了解学生在教学上真正的需求,使学生意见表达的渠道通畅。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会议,对收集的教学信息及时进行梳理,尽快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可以向管理者提出异议,可以向教师提建议,通过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建立一个平等、开放的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学校教学管理。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改革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应把学生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群体,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的贡献活动,在参与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热心关注学校的发展,使得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者合力形成一股力量,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注释

① 林永柏,邬志辉.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I(7).

② 林爱菊.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實证分析[J].教育评论,2006(5):45.

猜你喜欢
参与以生为本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