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朗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2018-07-31 09:18吴明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开课语感形式

吴明军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朗读教学有这样一些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新教材培训中也多次强调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朗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的呢?笔者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观察到的一些普遍现象是:朗读教学在公开课上往往“大放异彩”,但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被忽视甚至无视;朗读教学的指导或者失于空洞,或者失于“专断”;朗读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明确甚至没有;朗读教学的效果不大甚至适得其反……凡此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出现的原因应该是很复杂的,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切实提高朗读教学的时效性,以下几个问题就值得好好商榷。

一、朗读教学的目的

目的决定方向和方法。朗读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朗读教学的目的首先肯定不是教师的个人才艺展示,不是公开课上赚取吆喝和赞赏的技巧。其次,肯定也不是培养朗诵表演艺术家。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只是手段之一且更非目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一定很丰富,但肯定不是培养某一类的专门性人才。公允地说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培养良好语感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特别是体悟作者寄寓在文字中的思想和情感。长期有效地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于整体的语文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朗读教学的对象

朗读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针对一些声音条件比较出色、朗读基础比较扎实的个别学生呢?如上文中所说,既然朗读教学的目的绝不是培养朗诵表演艺术家,而是旨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培养良好语感,那么朗读教学就理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朗读都绝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教师就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朗读学习的状态和变化。

三、朗读教学的材料

是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于朗读教学?应该不是的。课文的类型不同,教学的手段就应该有所区别。有些课文,比如抒情性强的散文、诗歌、文言文、演讲稿等就比较适合作为朗读教学的材料或者说适合于朗读教学的教学形式,但还有很多课文比如一些叙事为主的散文,小说,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就不适于朗读教学。

四、朗读教学的时机

过去通常的做法是朗读教学只在课堂上进行,而且是在一堂课的前半程,往往是在学生还没有了解课文的内容时就开始了,这些做法合不合理,又有哪些局限?

课堂上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能用来朗读教学的时间有多少?而没有时间保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像朗读教学这样费时费力的教学形式是不是就往往会流于形式,蜻蜒点水?那些抛开文本理解的朗读教学是毫无意义也是不可能深入的。朗读教学应该分解在一堂课的不同阶段,分解在对一篇课文的理解的不同程度的阶段,尤其应该出现在由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的过渡阶段,这时候朗读教学的功用更容易被最大化。

五、朗读教学的形式

过去只出现于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教师在录音的范读后由学生练习,再请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练读的情况,最后师生评点。这种形式流传之久之广自然有其省时省事、易于操作的原因。但如前所说,朗读教学不应也不能局限于课堂,朗读教学的形式自然也应有所创新。多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诵活动,比如举办朗诵晚会,创建朗诵社团等。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在网络上开展朗读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六、朗读教学的指导

成功的朗读教学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反之亦然。所以,每位语文教师如果想要胜任指导学生朗读的工作就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这并非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为一个出色的朗诵家,而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朗读指导者。语文教师应深谙帮助学生喜欢朗读,提高朗读,享受朗读的途径和技巧。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能变成一个束缚学生朗读的框子。有一次听了几位教师的同堂异构课《天上的街市》,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在学生朗读之前让学生听了名家的朗诵示范并且出示了标记停连、重音等符号的诗歌文本,这样的做法合不合适?可不可取?不同的朗诵表演艺术家读同一篇作品,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很难说孰对孰错,孰优孰劣,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在朗读上去追求千人一面的“境界”呢?这种抛开了学生对文本具体而鲜活的感受的朗读指导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朗读教学的本意了。

七、朗读教学的评价

评价的环节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多言的,具体到朗读教学同样如此。应该如何科学评价朗读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这无疑对朗读教学的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可惜的是如今我们依然缺少这一方面的最起码的研究和体系。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的最终有效评价被局限在一张薄薄的试卷,这无疑也是导致朗读教学诸多问题的一大因素。虽然有一些中学生的朗诵比赛,但是不能惠及所有都在学习朗读的全国中学生。能不能在中学中推行一种类似于全国普通话测试的考试,即使不能影响语文高考,但如果操作得法应该会有效地推进朗读教学的改革。

猜你喜欢
公开课语感形式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