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云雀》教学中三个课堂提问的思考

2018-07-31 09:18潘丽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云雀预设分层

潘丽华

一、预设与实践

预初年级的新生刚刚步入初中生活,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教师对学生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授课之前将班级学生分成A、B、C、D四类。这样的分层是一个暂时的定位,每个层次的学生个体是动态变化的。其中,A类学生属于预习充分、语文理解力好、课堂活跃;B类预习充分、认真听讲、不善表达的;C类有一定的预习、敢于发言、缺乏思考;D类预习较少、课堂听讲不集中、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較差。

针对这样的层次,我在教学《云雀》时,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考虑到了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希望他们各有所获,也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够展示自己。

在此,撷取三个案例片段:

案例片段1.“我提问,你回答”环节

预设:(1)《云雀》这篇课文的中心比较明确,文中的描写也很生动鲜明,又是学生喜欢的有关动物类的文章。记得国学大师、教育家陈垣先生曾告诉启功:教一个班的学生与私塾里教几个孩子不同,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因而设计此环节意在于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自身对文本有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认为能够很好理解文章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2)学生的问题设计也是在预习时提出,写在作业本上;我对此做了简单了解,并在作业本上给了一定的提示,给予学生提问的点能更加集中,更好展现个人的理解。其中AB类生的提问质量较好,能抓住理解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语句,甚至有的还会简单分析描写精彩的语句。

实践:

师:我们疏通好字词后,可以看出大家的预习还是不错的。现在请你们自己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你提出的问题再找其他同学回答。

(学生反映兴奋,在3分钟左右的思考后,请学生质疑来理解课文。)

C类生:法兰西为什么把云雀尊为“国鸟”?我要找xx(B类生)回答。

B类生:因为第一段说“这是庄稼人的珍禽,她总是殷勤地伴随着他们,在艰辛的犁沟中间,到处都有的足迹”。这说明云雀和田野、法兰西的庄稼人是分不开的。

C类生:老师,我对这个答案不是最满意。

(这时,有个D类生竟然举手了,手举得很低,眼神渴望。我就鼓励他起来回答。)

D类生:我觉得,还有一句话也可以——“她为他们鼓劲,为他们歌唱希望”。我觉得正是云雀的歌声给庄稼人带来了希望,所以才会这么说。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谁的答案更合适呢?

A类生:老师,我觉得xx(D类生)分析得更好。

师:我也赞同,这两位同学回答的都有道理,都能从课文中去分析,xx(D类生)的能更好地解释了云雀作为“国鸟”的深层原因。

(D类生脸上露出喜色,之后的回答积极了,听讲更认真了。)

案例片段2.“朗读中品味文本”环节

预设:温儒敏老师指出:要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我想,那么朗读可以更好地去体味文章,因而更要注重学生形成看到好句好段时有朗读的好习惯,能更好地品味作品,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语感。这篇文章虽是翻译之作,但文质兼美。所以在对文章内容中心把握、理解之后,我设计了朗读、细读的教学环节,以此进一步沉浸于文本中。对于原本朗读水平不错的学生重在于更好地在理解基础上把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实践:

师:我们刚才一起来分析欣赏了课文中值得品味的语句,那就请大家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读给我们听。其他同学听听,能否打动你,谁读得更好。

A、C类生选择了同一句:“这是一首神圣的诗,像黎明一样清新,像童心一样纯净,快乐!”

(两位学生朗读的语气高昂,把全班带入了纯净、愉悦的心境。)

D类生(在前两位相同的段落中继续选择句子朗读,但缺少对语句的深入理解):

“她把流泉般的柔和曲调倾泻在少女蒙胧欲睡的侧过的头上。”

师:你找的句子很好。这句话应该是全文的收尾句了,注意“柔和”“倾泻”“蒙陇”等词要孕育了那种淡淡的、美好的心境。能不能再试试?

(该生看了看我,思考了一下,又试了一遍。读出的效果好于之前。我及时肯定了她。)

B类生却选择了“当她孵化幼雏时,要度过多少动荡不安、布满风险的日子啊!无数的烦忧、无数的忐忑不安!”

师:xxx(B类生)你为什么选这句?

B类生:我觉得云雀在这样不安、恶劣的环境里却为了孩子能够这样的勇敢,后面的一句“一旦脱离险境,国鸟又重新获得静谧”也写出了云雀的乐观精神。

师:好,那你再读读这句话。

B类生再次读得声音动情、凄婉中却有着坚定,感染了全班。

案例片段3.拓展迁移

预设:在作者的笔下,将云雀的歌唱赋予法兰西人民乐观勇敢的品质。在此环节中希望以文互释,通过学生对学习阅读过的其他文中的人物那种乐观勇敢的精神分析,在表述过程中逐渐内化。当然不同思想认知的学生对此的感悟不同,只要学生能够感点正确,表达完整即可。

实践:

师:我们通过理解课文,感受到了云雀所具有的勇敢、乐观精神,也明白了法兰西人尊他为“国鸟”的原因。那么,这样平凡的云雀有着不平凡的勇敢和乐观,我们人类有没有同云雀一样的杰出者?

A类生:鲁滨逊遇到困难不气馁,战胜了人生旅途中的很多困难,也给我们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我认为他就是云雀那样的人。

师:嗯,很对,这种人的确是有勇敢乐观精神的人。

C类生1: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受伤,告别了运动生涯。她却勇敢不抱怨,感动了大家。连美国总统也写信鼓励她。

C类生2:还有张海迪、海伦·凯勒……

师:这些身体有残疾的人的确有超出我们常人的地方,但这些例子却不大符合“平凡”这一点。

B类生:苏轼数次被贬,却仍然豁达面对人生。他被贬至杭州还一心为民,疏导灌溉农田,关心百姓生活。

师:是啊,这样的人不仅乐观,还以天下为己任,值得敬佩。

二、感悟与反思

其实,所谓的分层最终都为了让学生之间减少层次。分层教学的体现还在拓展迁移、课后作业、个别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这堂课中都有各自的收获。

1.提问分层,因材施教

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学生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能参与其中,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有意识地在提问预设中拟定层次,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A层学生回答,简单地问题给C层学生展现机会,这样的设计下来学生课堂活跃了很多,愿意说,愿意思考。

2.课堂中体现语文价值的核心内容

这堂课不仅在分层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同时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研读、从不同层面上挖掘了课文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内涵。学生在分析、朗读之后也能与作者走得更近,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对语言的感受力来理解云雀精神,也体现了语文价值的核心内容。

3.调动积极性,增加趣味

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有的变得积极大胆地回答,有的了解回答问题要表述完整,还有的理解了细致的分析才能指引更好的朗读等等。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他们能够有自己发言、展示的机会。

当然,这堂课的分层教学只是一个点,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体验、有所提升。要做到更好的分层教学,我想,不仅要了解学生、将其分层,更应该做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每一类的学生;给予他们鼓励、更要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给他们机会、给他们舞台;能够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不仅是后进生,更是那些常被忽略的中等生;并能够友善地、有耐心地去倾听。

猜你喜欢
云雀预设分层
云雀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云雀叫了一整天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云雀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