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三味”读出语文的精彩

2018-07-31 09:18马学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情感

马学春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许多的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其原因之一是教师以过多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读,下面我就怎样读出语文课的精彩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读标题。读出“情趣味”

常言说“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彰显作者的情感,有的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导入抓住读标题这一环节,读出“趣味”。如现代诗《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引导学生读主标题与副标题,既理解了“说”的主体是“雨”,又理解了“雨”“说”的对象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更理解了全篇所采用的手法是拟人。说明文《被压扁的沙子》,引导学生读标题“沙子为什么会压扁?被压扁的沙子会是什么?”自然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小说《香菱学诗》,引导学生通过重音在“香菱、学、诗”三个不同的词上,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学生了然于心,也减少了对长篇幅文本的恐惧。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引导学生读标题中的语气词“吗”,并试着用肯定和否定语气回答,学生在回答中自然明确驳论文一正一反两个观点,迫切希望知道作者是怎样反驳的。课堂导入读标题往往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为整堂课奠定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语文课堂品味作者的情感是理解文本或实现“立德树人”的途径之一,有些课文我们也可以通过读标题来实现语文的“情味”。教《春酒》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读标题,学生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从“春酒”简单的两个字中读出了“思乡、怀念母亲、自豪、遗憾”等情感,在品味情感中又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文言小说《智取生辰纲》一文引导学生读标题中的一个“智”,既可以读出对“七雄”的赞美之情,很自然就理解了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现代诗《我爱这土地》标题中的一个“爱”字,诗人“嘶哑的喉咙”“眼里常含泪水”的形象跃然会上。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引导学生读标题中的“应有”两个字,作者的观点、对中国学生殷切的期望不言而喻。

我们在写作时常说“题好半篇文”,殊不知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读标题也可以读出语文课堂的“趣味”和“情味”,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二、讀精髓。读出“语文味”

我们常听说“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姜元杰说:“‘语文味就是‘言语形式味。”一篇文章,总有一些字词句段是全篇的精髓所在,它们在凸显文章主旨、蕴含作者情感、突出作者语言技巧等方面起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抓住这些精髓来读,也就读出了“语文味”,也往往能读出语文课的精彩。

如教《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一句时,引导学生读这句中的关键字“晚”字,屠户饥饿疲惫的形象,害怕恐惧的心理都能被学生读出来。《荔枝蜜》引导学生读作者对蜜蜂情感变化的几个句子,学生理解以“情感的变化作为文章的线索”也就不难了。《背影》一文引导学生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关键段落,父亲的不易、父亲的爱子情深、人物描写的方法等都一览无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引导学生读“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和“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等关键段落,作者对人类的谴责、痛心疾首等情感以及排比、呼告的修辞方法的理解自然融入到读中。《紫藤萝瀑布》《散步》等,引导学生读文中议论抒情的段落,既理解了文章主旨,又学习了“叙事文章在结尾说点道理点名文章主旨”的写作方法。

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语文味”,能发掘出有价值的关键处,少一些分析讲解,多一些学生的读,那么有“语文味儿”的精彩课堂也就指日可待。

三、灵活读,读出“特色味”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书声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那么究竟该怎么读呢?

多形式的朗读,读出文本的特色。示范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比赛读等等,可谓形式多样。采用哪一种朗读方式,要依据文本特色来决定,如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分角色读,读出人物形象;现代诗《星星变奏曲》可以分男女生读,女生的轻柔读出美好,男生的浑厚读出沉重;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适合齐读,能读出豪迈之情。

朗读除了采用这些方式在大处着手之外,还可以从局部人手,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出韵味儿。轮读,《紫藤萝瀑布》中的“‘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轮读读出“紫藤萝的竞相开放,生机勃勃”;对比读,《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课下注释“甚箭:甚于箭”),通过学生比较朗读“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让学生自然而然体会了骈句的妙处;加字减字读,《记承天寺夜游》中理解“闲人”的深意,引导学生朗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采用增添“唉、哈哈”等词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复杂的情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罗布泊,泊子旁边是三点水啊!”我让学生去掉“啊”和感叹号来读,原句中作者的痛惜很快就被学生读出来了;想象读,《天上的街市》学生听朗读想象画面或情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再声情并茂的朗读自己描写的画面,在朗读中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样的形式还会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文本的特色,并采用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