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阅读教学之美

2018-07-31 09:18彭欣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路叶子文本

彭欣欣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杂、浅、乱、旧等诸多问题。杂就是教学内容杂乱,缺乏选择;浅就是文本解读浅显,缺乏深究;乱就是教学思路混乱,缺乏规划;旧就是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这样的阅读教学,完全让人感受不到语文之美。因此,本文尝试从创新教学方法,理清教学思路,感悟文本内涵的角度去探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简约之美、精妙之美、深刻之美。

一、文本概读,因文明法。彰显阅读教学的简约之美

文本概读,因文明法,指在大致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作者是如何通过文本将内在的“道”传达出来的,从而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文本概读,是整体感知,须着眼于课文全局,让学生对课文要点进行宏观的理解和把握。语文教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在课堂教学中,决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文本、学生实际等要素,找准切入点,提纲挈领,统领整个课堂教学,感悟阅读教学大道至简的美学追求。

1.找到表达情感的关键词

以《想北平》为例,初读其文,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理清其写作思路,教学中可以抓住标题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想”字进行分析,“想”有三层含义,一是因深爱而想;一是因离别而想;一是因忧虑而更想。

认真阅读分析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是文章围绕“想北平”三字展开写作的,首先写怎么想,表达“真爱北平”;其次写想什么,叙述“爱的理由”;最后写为何想,倾诉“真想北平”,日本入侵,北平不太平,这是爱的忧思。理清了写作思路,我们按照这种情感思路去开展教学,就显得有条不紊。

2.找到表现主题的触发点

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例,这是一篇情节比较简单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这篇文章想表达怎样的主旨?我们又该如何来教授这篇小说呢?

疏通全文不难发现,作者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传播文明的学校,却变成了充满了血腥和死亡的伤兵医院,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我”却因在战场上负伤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通过阅读我们容易找到本文表现主题的触发点:一是传播文明的学校为什么成了战地医院,文章通过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揭示战争对文明的摧残以及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二是人物上身严重伤残的战士为什么精神上不觉得痛苦的分析,揭示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的欺骗与残害。

二、细节品读,因文悟道,感悟阅读教学的精妙之美

细节品读,因文悟道,指通过品读文本的细节内容,领悟其内在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关注本文细节,从而去感受阅读教学中的精妙之美。

例如《我与地坛》中对自然景物描写。“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这段内容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一笔带过。细细品读这些文字,可以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具体内涵,六个“譬如”蕴含六种生存态度,具体说来就是生命中即便遭受挫折也要乐观面对、要拼搏生存、要充满好奇心、要镇静坚持、要愉悦坦然,要有生命气息。作者借古园改变的是形体,不变的是精神,启示作者残废的是双腿,坚强的是意志,从解决了要怎样活的问题。细细读来,真为作者的细节描写叫好。

三、主题研读,因陈出新,领悟阅读教学的深刻之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学习观,对阅读教学有了明确的阐述。而主题研读则是阅读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题研读,因陈出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文本主题的分析与研究,不要拘泥于已有的理解与表述,努力寻找到理解独特而又不脱离文本的主题表达,从而领晤到主题的深刻之美。

例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主题一般理解为信念与精神的重要性,或是赞美自我牺牲的精神与人性的光辉,但文章就是表现这些主题吗?反复研读这篇小说,有一个疑问始终萦绕不去:“一片叶子何以能够拯救一个人?”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海湾。”苏艾说。

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当琼珊病重到只有一成希望的时候,她的心事是“去画那不勒斯海湾”,当琼珊看见在两个风雨之夜后仍然未落的叶子,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欲望,首先想到的还是“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将这两处结合起来看,我们不难理解:在琼珊的心中,艺术高于一切。先前叶子飘零恰如艺术之花的凋落,艺术命运的沦落,让琼珊悲观绝望。而当最后一片叶子在风雨摧残后仍“傲然”地挂在藤枝上,琼珊感到了“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啟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在这里,琼珊忏悔的是,对艺术悲观绝望的念头是有罪的。通过研读分析,可以发现真正拯救琼珊的是艺术。如果说这片叶子是一种信念的话,它应该是一种对于艺术生命的信念,最后一片未落的叶子救赎了琼珊对于艺术生命的信念,文本重点突显艺术的价值与意义,“艺术可以使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救赎”这才是本文真正的主题。能够主题理解到“艺术的价值与意义”的层面上来,语文的深刻之美立刻显现出来。

猜你喜欢
思路叶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片翻转的叶子
舞动的叶子
我的思路我做主
Word Fun
叶子贤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