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红
小说与戏剧、散文、诗歌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它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内容,通过呈现完整故事情节以及周围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体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势必会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分析小说。基于环境、人物以及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在开展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时,就应当从上述几方面人手进行展开。
一、引导学生多阅读小说。疏通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个要素,要想弄清楚一篇小说呈现了哪些内容,我们在阅读小说过程中就需要疏通故事情节,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分析不同人物在每一部分故事情节中呈现出哪些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透彻理解作者写作情感,掌握小说内涵,此时小说阅读才更有意义。基于此,为了提升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有效性,在开展初中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阅读小说,让学生在初期阅读时能够从整篇文章入手,了解故事梗概,进而从细节入手,深入分析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故事情节,有效疏通故事情节,全面把控小说内容。
首先,由于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多阅读小说前,就应该详细为学生讲授不同阅读遍数时重点需要关注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首次阅读时,应做好小说作品创作背景、作品中包含的人物等收集工作。其次,在第二次閱读与第三次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故事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以及结局,让学生能够理顺文章结构;最后,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中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场景变化等特点。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收集小说创作背景,并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让学生掌握小说重点呈现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最终的悲惨命运”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小说主要内容。
二、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小说内涵及主题
由于小说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体裁,因此其内容大多围绕社会生活来进行描写,若学生在进行小说阅读与分析过程中,出现小说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脱离状态,学生就只能掌握故事情节,大体分析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无法进入小说的情感世界,不能理解作者创作的真实含义。要想提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就需要结合小说创作背景下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分析小说反映出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融入到小说创作的时代以及创作背景中去,以作者的思想及视角分析小说故事内容,在透彻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时,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与小说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就要为学生讲授都德在创作该篇小说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当时正处于普法战争的第二年,对于法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场自卫战争,对于任何一个拥有爱国情怀的人来说,都想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弘扬爱国思想。因此,都德在作品中描述了热爱祖国、对祖国儿童寄予深切希望、对国土沦陷感到深切悲痛的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通过讲述韩麦尔先生与小弗朗士之间发生的故事,展示出作者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引导学生学习《多收了三五斗》这篇小说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授其创作时间为20世纪30年代,作品描写了当时江南农村所发生的故事,通过描绘旧时代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下层民众的真挚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恨。
三、整合情节、人物与环境,审视环境作用
环境与情节及人物相同,也是构成小说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小说主要包含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部分,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说人物形象,也是决定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表现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自然环境也是影响小说情节、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从环境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一般在小说中起着烘托氛围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效地将小说情节、人物以及环境整合起来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审视不同环境对小说故事情节、人物I生格的影响,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小说内容。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时,该篇小说景物描写相当成功,侧面表现出了祥子在拉车过程中的痛苦与艰辛,表达出作者对旧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对旧社会制度提出了抗议。
在讲授《台阶》一课时,作者通过对台阶这一环境因素的描写,呈现出一个老实厚道、有毅力、有创业精神的“父亲”形象,作者在表达心酸、凄楚情感的同时,也呼唤社会的发展进步,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
小说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揭示,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小说分析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小说环境、小说写作背景以及小说故事情节等多个角度分析小说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以上几方面的分析,促使学生对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