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中的隐形信息

2018-07-31 09:18江伟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蛙声语段风儿

江伟伽

浙江省语文高考卷的第五、六题为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一般来说,题型不固定,语段的压缩、语句的扩写,图文转换等都会轮流考查。笔者在翻阅大量资料之后,发现老师们对于扩写这种题型没有较为清晰的思考角度,还仅仅停留在就题目提供的显性信息进行答题的层面,缺乏对于语段中隐形信息的把握。何谓隐形信息?《考试说明》对“语句的扩展”的考查要求如下:“扩展语句”是指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词语或句子)进行扩展,使其表达更丰富形象,有血有肉。笔者以为扩写语句中最为重要的隐形信息就是语言情境。只有正确把握了语言情境,才能做到表达得丰富形象,有血有肉!那么如何正确地把握语句中的语言情境呢?

一、眼中有“我”,心中有“情”

(2017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语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级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上述的小诗清晰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但是,诗歌是朦胧多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首小诗没有将坐在台阶上借着月光数蚂蚁的那个人清楚地表达出来。那个人是谁?小诗里是第一人称“我”,这个“我”又是谁?这个“我”显然是一个成年人,“我”已经远离了童年,“我”正在台阶上借着月光数蚂蚁、回忆童年。因此,在回答這一题目时就会出现很多种可能,这个“我”会有很多个解读。这也是我认为做这一类题目需要注意的,那就是确定表情达意的主人公。

我们可以对主人公形象进行各种设定,在设定了抒情主人公的基础上,情感的表达就会有迹可循。在这种思考角度的驱动下,学生的写作也有针对性地向这个方面靠拢。

学生例文: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那个年少便离家的游子坐在自家陌生而熟悉的台阶上,月光朗照,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俯下身,数着向布满青苔的小缝里前进的蚂蚁,远望着泥泞而曲折乡间的小路,他心想:眼前的路尽管曲折,但最终还是指向家的方向。

这一段文字中就设定了抒情主人公:年少便离家的游子。一个漂泊多年的游子,当他坐在自己家的台阶上时,那种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既有“越鸟朝南枝”的踏实感,也有“近乡情更怯”的不适感。而这个年少便离家的游子此时此刻正在自家的台阶上,看着朗月,或许再也不会说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哀叹,但是那种陌生感如何排遣呢?当他数着眼前台阶斑驳的青苔上的几只小蚂蚁,真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生活有渊源。语文需要逻辑

《考试说明》提出试题的语言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这是在选材上向考生透露出一些倾向性,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但是,我以为,考生除了需要了解生活化的语言材料外,还要更多地关注写作本身的生活化。很多考生的写作其实是不够生活化的。生活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在讲授题目的时候,有个学生的答案给我以思考。

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青年坐在十八级的台阶上,旁边的田野里传来了蛙声,青年借着空中洒下的月光数起了在台阶爬动的蚂蚁。他回想起童年了,童年他也像蚂蚁在台阶上爬动……一阵风吹来,把他带回了现实,此时蚂蚁全爬下了台阶。

我以为这个语段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最后的一句:此时蚂蚁全爬下了台阶。这一句话把全段都连缀起来了,让读者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语段,而不是随意拼接的。还有一点这个学生写得很不错,就是提及乡间的小路时也提及了旁边田野里传来的蛙声,蛙声既符合了乡间这一特点,也契合了偏僻小路这一特征,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在有月光的傍晚,蛙声四起,看似嘈杂,实则静谧,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一个青年数着蚂蚁回忆童年,美极妙极。

三、迷信答案不可取,理性思考更合宜

(2013天津卷)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照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网上流传一个参考答案示例:

和煦带有丝丝暖意的风轻轻地吹来,天空湛蓝,飘浮着朵朵白云,在风儿吹拂下,白云轻轻的飘荡,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我觉得它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这句话没说清楚一个重要事件:对白。什么叫做对白?人之间的对话即对白。在这句话中,说出语言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我”,一个“天空”,那我和天空怎么展开对白呢?借着风儿,我和天空展开了对白,因此风带来了一些讯息,也带走了一些讯息。

学生例文:和煦的春风掠过发梢,在我耳边低语,传来四月的口信和新燕的啼叫,告诉我这甜蜜的馈赠,也把我心中宁静的爱传向远方。

正如这位同学所写,春风传来了四月的口信和新燕的啼叫,带走了心中宁静的爱意。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和天空展开了对白,有信息的传递,也有信息的接受。

学生例文:狂风向我劈来,携着砂砾,在我脸上划开红丝,戈壁的春如此,此时我向天空祷告,风渐小去,眼前竟有绿洲,谢谢上天给我的回答。

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大胆,狂风传来了砂砾,告诉我眼前可能是一片黄沙,带走了我的祈祷。我突然发现眼前原来还有绿洲,这才是天空的回答。这也恰好契合题目“春暖花开”,一切都是欣欣然的,一切都有希望。

猜你喜欢
蛙声语段风儿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秋夜
蛙声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风儿吹吹,看谁跑得更快
我逮住了一阵蛙声
听取蛙声一片
风儿在哪里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我在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