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风险分担与资金约束缓解
——基于农业保险、金融信贷与政府补贴的交互效应研究

2018-08-01 07:53陈新建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经营规模信贷约束

陈新建, 康 晨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是稳定粮食产量、提高农户种粮收入、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适度规模经营是以投入规模和土地规模为内涵,更具规模的生产经营将面临更具规模的生产资金投入和更高的生产经营风险。为了鼓励和支持农户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党和政府不断扶持和引导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支持农户开展粮食规模经营,并通过多项政府补贴政策增加农户种粮的收入,大大缓解了农户粮食规模化生产的资金和风险约束。而在风险和资金约束缓解的政策支持下,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意愿和水平提高了多少,农业保险、金融信贷与政府补贴等风险和资金约束放松条件分别对农户粮食经营规模的影响有多强,多项支持政策之间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大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对改善农业支持政策,促进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稳定粮食生产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风险和资金约束在农民和农场主决策中具有重要影响[1-2],发展中国家的农户在风险和资金约束下多为风险规避者,其生产行为是风险厌恶的[3]。受农业生产不确定性和资金约束的影响,农户在生产决策中的有限理性行为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农户有限资金供给下,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会显著影响其生产水平、投入品的购买、技术采用等农业生产决策[4-6]。当通过政策和金融市场缓解农户的风险和资金约束之后,农户的生产决策会发生较大变化,且农业保险、金融信贷、政府补贴等对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在欠发达地区,受资金约束的影响,农户往往缺乏对农业投资的资金,当向农户、尤其是妇女直接发放生产资料(如肥料)后,农民会增加对农场的投资,如增加劳动力等[7]。当农户通过农业保险、政府贷款补贴或其他补贴缓解资金和风险的约束之后,农户的生产决策会发生显著变化,获得农业保险支持的小规模农户会增加农业投资并增加经营规模[8]。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业保险对粮食作物的覆盖,种植粮食的农户在资金和风险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增强[9]。但金融服务、政府粮食补贴等是否推动了农地流转和粮食的规模化生产仍须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10-12]。

国外学者对农业风险和金融支持环境下的农户决策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国内学者在研究农户粮食规模经营决策时考虑农户的风险和资金约束问题较少,尤其是在风险和资金约束放松环境下的规模经营决策问题更是少有人涉及。本研究以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分析农户在生产风险和资金约束放松环境下的粮食规模经营行为,进而验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和政府补贴对推动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差异化作用,构建和完善适合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风险管理和金融支持工具,以促进农户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1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布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和优质稻种植适宜区,桂东南的贵港、玉林、梧州、贺州等市是广西主要的商品型优质水稻产业带。这些地区土地平整、农田肥沃、水稻种植连片、农村金融活跃、水稻保险全覆盖、财政支农力度大,具备较好的粮食规模化经营条件和政策条件。为研究分析风险和资金约束放松环境下农户的粮食规模经营现状,求证农业保险、财政支农和农村金融信贷等风险资金约束放松条件对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差异,2016年7—8月对广西桂东南地区的宾阳、横县、平南、桂平、博白、兴业、北流、灵山等8个水稻主产县的适度规模经营水稻种植农户开展田野调查,并于2017年1―2月进行补充调查。田野调查以分层随机抽样为原则,在各粮食主产县共随机抽取400户农户,共获得336份有效调查样本,其中1.33 hm2以上适度规模经营有230户农户样本,1.33 hm2以下中小规模有106户农户样本,全部被调查农户均是种植双季商品性水稻。样本的具体地区分布及农户的水稻规模情况如图1、图2所示。

2 规模经营粮农的风险与资金约束缓解现状

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开展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在金融信贷、农业保险、财政支农等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在金融信贷方面,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小额信贷,规范和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积极通过贷款贴息、信用体系建设、提供风险担保、农地抵押贷款试点等手段有序推进农户信贷规模和信贷质量,广西全区涉农贷款总额从2005年不足300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6 000亿元;在水稻保险等粮食作物的农业保险方面,中央和省级财政共给予80%的保费补贴,并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目标价格保险等收益性的农业保险产品,自2007年全国开始试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广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2 716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6.3亿元;政府补贴和财政支农方面,在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传统粮食补贴政策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全程机械化服务补贴、统防统治补贴等多方面多渠道支持农户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此,随着土地确权的逐步完成和土地流转的加快,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保险分担,农户的资金约束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田野调查广西水稻农户2014—2016年3年期间,金融信贷、财政支农和农业保险对农户的资金需求满足程度和风险的分担程度。在总体336个农户样本中,有232户(占总样本69.0%)农户存在资金借贷需求,其中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的农户有73户(占总样本21.7%),通过亲朋好友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借款的农户有103户(占总样本30.7%);从农业保险的参保情况来看,有137户(40.8%)农户购买过水稻保险,其中有49户发生过保险理赔;从财政支农来看,有118户(占总样本35.1%)农户获得过除粮食补贴外的财政支农资金或物质。在农户调查中采用多个五分量表问题调查农户对当前资金和风险约束环境的看法,由表1可以看出,农户对当前资金和风险约束放松环境的评价分值较高,平均均在4分以上,可以认为农户的风险和资金约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放松。

表1 农户对当前粮食生产的资金和风险约束环境的评价

3 风险和资金约束缓解环境下农户粮食规模经营意愿

农户粮食规模经营意愿是指种植水稻的农户愿意种植多大土地规模的水稻、是否愿意继续开展水稻的适度规模化生产和投资的问题。由于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产出的不确定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保守行为仍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风险规避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粮食规模化经营。而在风险和资金约束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环境下,如果存在合适的土地供流转耕种,农户粮食规模经营意愿是否会提高,不同规模的农户其规模经营意愿是否存在差异,根据田野调查样本数据,列出2016年不同经营规模的水稻种植农户对未来1~3年的规模经营意愿(表2)。

表2 不同种植规模农户对水稻规模经营的意愿

由表2可以看出,从总样本来看,当前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仍然比较强烈,但不同经营规模的水稻种植农户其规模经营意愿存在较大差异。样本农户中,35.71%的水稻种植农户希望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而希望减少种植面积的农户只占13.69%;希望维持现状保持种植面积不变的农户占18.75%,而视情况而定目前不确定是进一步扩大还是减少的农户占到31.84%。可以看出,超过1/3的农户仍然具有较高的水稻规模经营意愿,也有接近1/3的农户对未来不确定性表示担忧,不敢贸然决定调整种植规模。

从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来看,对于6.66 hm2以下种植规模的农户而言,规模经营意愿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而增强;而6.66 hm2以上种植规模的农户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急剧下降,对未来经营规模表示不确定的态度越来越强烈。在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中,1.33~6.66 hm2区间的规模经营农户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最为强烈,尤其是当前种植规模在3.33 hm2以上的农户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最强,其中有53.94%的农户愿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农户是否存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一方面取决于农户现有种植规模是否已经达到了适度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农户开展粮食规模经营的收益和风险。根据农户田野调查,如果存在可供流转的连片土地,在现有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和农业保险的支持下,农户开展水稻的规模经营意愿仍然比较强烈,近年来规模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而受水稻市场风险和各种灾害风险的影响,在更具规模的生产投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约束环境下,农户对未来粮食的规模经营意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4 农业保险、金融信贷与政府补贴的交互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当前农村金融信贷、政府补贴与农业保险保障等风险和资金约束放松条件对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对稳定和促进农户粮食规模化生产所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机制,采用层级式的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即采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的交互项的层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8]。

4.1 变量选取

因变量为农户粮食经营规模。农户现有粮食经营规模是农户粮食规模经营意愿和水平的直接反映,是农户在当前经营环境下的决策结果,直接用农户2014—2016年3年内年均实际种植面积表示农户粮食经营规模。

自变量包括农业保险、金融信贷和政府补贴3个变量(表3)。农业保险表示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情况即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保费支出,用农户2014—2016年年均农业保险保费支出表示;金融信贷表示农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用于农户粮食生产的信贷情况即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并用于粮食生产的贷款总额,考虑到农户贷款周期的问题,用农户2014—2016年3年内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额表示;政府补贴表示农户所获得的与粮食生产种植有关的各项政府补贴情况,不包括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农户贷款贴息补贴,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各项以资金形式直接补偿农户粮食生产的各种财政转移支付,用农户2014—2016年年均获政策财政补贴额表示。

表3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控制变量则选用农户的年龄和学历(表3)2个可能影响农户经营规模的因素。

4.2 数据估计结果与分析

采用Stata软件对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层级式多元回归估计,模型1是仅包括控制变量的控制模型,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变量的主效应模型,模型3是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交互效应变量的全效应模型。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模型的总体检验结果来看,3个模型的回归判定系数R2分别为0.432、0.541、0.575,F统计量的检验值分别为 99.02、134.23、102.35,显著性检验值均为0.00,说明3组数据的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表4 多元层级回归分析结果

注:回归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括号内为参数估计的标准误;*、**、*** 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差异显著。

由表4可知,农业保险对农户粮食经营规模存在极显著正向影响,且农业保险变量的回归系数最大。这说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对农户开展粮食的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参与政府农业保险计划的农户而言,农业保险是一项低价的风险规避措施,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保险对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分散作用越强,农户更加有能力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和进行生产投资。在田野调查中也发现,规模经营农户对农业保险表现出了较高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个别地区因自然灾害少,种粮大户根据土地的灾损特征进行选择性的水稻保险投保,存在明显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金融信贷变量在模型回归结果中的系数为负,在模型2中通过了5%显著水平检验,在模型3中通过了10%显著水平检验,与理论预期不一致。根据田野调查,可能的解释是农户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所获得的贷款并不多,一般在2万~5万元之间,农户因缺乏必要的资产抵押物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还处于较低额度的小额信贷层次,近年来,农地抵押贷款仍然因土地确权、农地流动性差等原因缺乏被金融机构普遍认可,农户开展规模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或向亲戚朋友的非正规金融借款。因此,对于较高种植规模的农户而言,小额金融信贷无法满足农户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对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政府各项财政补贴对农户规模经营有着显著正向影响。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户开展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样本回归数据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对农户粮食经营规模的边际贡献远小于农业保险的边际贡献。这一方面说明政府财政补贴在农户粮食规模化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财政补贴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绩效水平。结合田野调查,种粮大户往往不能获得农户普惠性的粮食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往往被土地流出方获得,规模经营农户所获得的政府补贴主要是购买农机设备时所获得的农机购置补贴,而对于一般的适度规模种植农户往往所获得的政府补贴非常有限。

模型3中的交互效应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农业保险与金融信贷、农业保险与政府补贴分别对农户粮食经营规模存在显著交互效应。金融信贷水平对农业保险与农户粮食经营规模之间的正向作用起到了抑制作用。具体对金融信贷水平比较高的农户而言,农业保险与经营规模之间的正向作用较微弱;而对金融信贷水平较低的农户而言,农业保险与经营规模之间的正向作用反而更加强烈,即表现出种植大户缺乏金融信贷支持但农业保险购买较多,种植小户获得小额信贷反而对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现象。政府补贴对农业保险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的交互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发挥着正向强化作用。对于获取政府补贴较少的农户而言,农业保险与经营规模之间的正向作用关系较弱;对于获取政府补贴较多的农户而言,农业保险与经营规模之间的正向作用关系较强。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采用2016—2017年对广西8个水稻主产县的336户水稻适度规模种植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风险分担和资金约束缓解的支持政策为视角,从农业保险、金融信贷和政府补贴3方面研究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环境及对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主效应和交互影响,得出主要结论:第一,在近年中央和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户开展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的环境下,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和资金约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农户在金融信贷、农业保险、政府补贴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农户对当前资金和风险约束缓解环境的评价分值较高。第二,政策支持下的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对粮食规模经营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意愿,但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其规模经营意愿存在差异,其中1.33~6.66 hm2区间的规模经营农户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最为强烈。第三,农业保险和政府补贴对农户粮食经营规模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农业保险的正向作用和边际影响远大于政府补贴;金融信贷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是负,可能的原因是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还处于较低额度的小额信贷层次,对于较高种植规模的农户而言,小额金融信贷无法满足农户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从而导致金融信贷越少的农户其经营规模越大的假象。第四,金融信贷与农业保险的交互效应表明,当前的信贷水平对农业保险与农户粮食经营规模之间的正向作用起到了抑制作用,而政府补贴能够强化农业保险对农户经营规模之间的正向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归纳政策启示:第一,以新时代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契机,通过品质提升、品种结构改良和土地适度规模连片的产业结构改革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农户开展优质粮食的适度规模化生产。第二,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风险管理核心地位,建立并完善适合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基于目标价格、农场收益、天气指数等创新型的农业保险产品,进一步满足规模经营农户的投保需求和保障水平,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第三,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建立并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改善规模经营农户的融资环境,提高农村金融对规模经营农户的信贷水平。第四,调整和完善各项政府补贴,将生产性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品质和补偿生产风险的方向转变,以改善农户开展规模经营的生产环境和市场条件,提高并放大政府各项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进一步明确政府补贴资金的使用规范和细则,加强补贴使用的后续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切实提升适度规模农户的经营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经营规模信贷约束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神木县贺家川镇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粮农收入分析
不等式约束下AXA*=B的Hermite最小二乘解
农地经营规模与效率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