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滴鼻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08-02 01:32封位鸣郭勇崔玉娇凤曹锐
医药前沿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刺激器臂丛咪定

封位鸣 郭勇 崔玉娇凤 曹锐

(梓潼县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2150)

针对上臂手术患者,临床多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且近年来在阻滞麻醉中多行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麻醉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具体操作时存在阻滞不完全情况,患者多伴有恐惧、紧张、不安情况,对其心血管机能产生影响,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临床麻醉时多配合使用镇痛镇静类药物,但此类药物使用不当易产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问题,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给药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1]。目前在臂丛阻滞麻醉过程中,右美托咪定应用较为广泛,其效果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综合效果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确定,仍需进一步探究。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右美托咪定滴鼻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7~57岁,平均(42.13±2.47)岁,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16例,其中肌腱吻合术12例,内固定取出术13例,断指再植术15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6例;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6~58岁,平均(42.31±2.59)岁,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15例,其中肌腱吻合术11例,内固定取出术14例,断指再植术14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上述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可进行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上臂手术治疗患者;首次发病;神志清楚且无语言障碍;无麻醉、镇痛药物过敏史患者[2]。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资料不完整、配合度较低患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3]。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行心电图监测,常规吸氧,氧流量控制为2L/min,全部患者均接受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仪器正极与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相连,负极则与外周神经丛刺激针相连,患者仰卧,选取肌间沟径路臂丛行神经阻滞,对照组行常规穿刺,无回血后注入局麻药物,具体选择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0226)联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137),各取10ml混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0097)滴鼻,双侧鼻孔轮流滴注,并适当按压鼻翼,保证药液吸收充分。

1.3 观察指标

入手术室时、穿刺后、切皮时、手术进行20min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其中Ramsay评分1~6分评分,分值越高说明镇静效果越理想[4];不同时间疼痛情况评估,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痛感越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体包括: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其中VAS评分≥5分表示镇痛不全,SpO2降低5%提示呼吸抑制,心率<50min/次提示心动过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比较

入手术室时两组患者MAP、HR、SpO2、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切皮时、手术进行20min时观察组MAP、HR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SpO2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比较(±s,n=46)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比较(±s,n=46)

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项目 组别 入手术室时 穿刺后 切皮时 手术进行20min MAP(mmHg)观察组 92.21±3.15*83.12±1.41&79.15±1.51&78.58±2.33&对照组 92.18±3.31*87.35±1.09 85.23±1.68 84.31±2.41 HR(次/min)观察组 84.43±2.84*74.57±3.11&70.41±2.33&69.31±3.87&对照组 84.25±2.65*80.63±3.41 77.39±2.43 74.41±3.22 SpO2(%) 观察组 98.44±2.51*97.34±2.89*99.34±2.33*98.44±2.67*对照组 98.21±2.15*96.81±3.02*98.93±2.44*99.35±2.45*Ramsay评分观察组 2.11±1.21* 3.01±1.05& 3.89±1.07& 4.54±1.09&对照组 2.21±1.34* 2.55±1.15 2.61±1.15 2.99±1.3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手术切皮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麻醉操作时 手术切皮时观察组 46 4.21±1.15 4.67±1.09对照组 46 5.99±1.32 6.21±1.12 t-- 6.896 6.683 P--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在上臂手术开展中,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较为广泛,且在具体麻醉阻滞过程中,临床多应用神经定位刺激器,具体应用原理为对混合神经进行电流刺激,促使周围肌肉收缩,并基于此进行定位,具体操作时将定位器负极与阻滞针相连,正极与皮肤相连,定位准确,可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且穿刺操作精准,有效避免盲目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但是也有报道指出,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麻醉阻滞存在阻滞不彻底的情况,患者多伴有紧张、焦虑和不安情绪,严重影响其机体状态,临床建议在麻醉中配合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但具体药物选择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其中右美托咪定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效果和作用机制值得深入探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时、穿刺后、切皮时、手术进行20min时MAP、HR、Ramsay评分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操作时、手术切皮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右美托咪定使用后可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缓解患者麻醉前的紧张、焦虑、不安情绪,有效避免对心血管等造成的不良影响,滴鼻给药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稳定,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患者镇静评分较高,可能与右美托咪定可产生自然非动眼睡眠相关,在适宜剂量范围内患者机体唤醒功能仍存在,但机体尤为镇静,不会出现躁动情况,患者VAS评分较低,提示右美托咪定麻醉更为完善,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主要由于右美托咪定可作用于脊髓、蓝斑核及外周气管a2受体,并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产生抑制,可有效中断疼痛信号传导,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进而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在这一镇痛效果影响下,患者疼痛阈值有所提高,疼痛耐受能力明显增强。此外,麻醉安全性是临床关注的主要问题,在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药物会引起系列不良反应,其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镇痛不全较为常见,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给药后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与右美托咪定能够抵抗交感神经兴奋相关,同时这一不良反应与患者身体机能、给药剂量相关,因此在临床使用时,窦性心动过缓、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尽量慎用,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身体机能,并分析既往病史后慎重给药。同时本次研究中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选择经鼻滴注,与静脉给药方式相比在药物吸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与人体鼻腔特点相关,人体鼻腔毛细血管较为丰富,利于药物吸收。

综上,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效果理想,可缓解患者麻醉不适感,止痛效果理想,并可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推荐推广。但本次研究样本来源单一,且样本容量较小,结果难免存在片面性,需在今后临床工作开展中做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刺激器臂丛咪定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国产化脊髓刺激器和骶神经刺激器或将问世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腋入法超声引导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经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