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
——基于敏感性行业的实证检验

2018-08-02 01:55王朝霞孙付华施文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独立性董事董事会

王朝霞,孙付华,施文君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211100)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12月,国际认证联盟颁布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IQNet SR10),中国企业要发展、要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重视社会责任这一要素。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传递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媒介,但目前信息披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整体水平偏低、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势在必行。而相比于一般行业,社会责任敏感性高的行业(下文简称“敏感性行业”)更易引发政府、社会公众等各方关注,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需要重点关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群体,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其机制设置情况必然会对社会责任这一公司治理新领域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敏感性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从董事会治理机制角度探讨董事会具体特征维度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以期为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提出相关意见。

1 文献回顾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不仅要关注股东利益,还要关注包括政府、社会公众、职工等在内的全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Elkington[1]指出,社会责任是企业治理的一部分,这份职责由董事会承担,董事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已有文献中,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文章较多,得出了一些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特征因素有关的结论。张正勇等[2]指出公司整体治理机制水平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但董事会治理机制却没有发挥显著作用;朱晋伟等[3]发现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而改善;刘婉立等[4]研究表明,监事会规模、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与披露质量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独立性与之显著正相关。刘想等[5]从股权特征、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高管特征几个维度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联系,董事会特征仅从董事会规模与独立性两个变量,发现信息披露水平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而与独立董事比例无显著联系。综合以上发现,单独研究董事会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现有文献仅涉及到董事会特征的个别维度,难以全面反映董事会治理机制对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据此,本研究采用专业评级机构评估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数据,从董事会规模、独立性、领导结构、激励特征、性别特征、行为特征、组织结构7个维度较为全面地探讨董事会治理机制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以丰富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董事会介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关键。完善的董事会机制出于维护整体利益相关者的目的,依靠其监督与决策职能,对于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职责,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2.1 董事会规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董事会规模是影响董事会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要素。宋建波等[6]发现董事会成员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理论上而言,董事会人数增加,监督能力增强,有利于削弱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在做出经营决策决定时能够更全面地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此外,其整体专业能力、经验以及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也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基于此,提出假设:

H1:董事会规模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2.2 董事会独立性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董事会独立性是董事会执行监督职责的有效保证。 刘婉立等[4]、初颖等[7]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不受股东、管理层控制,主要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声誉,是影响董事会独立性的主要因素。此外,独立董事通常为某一行业的专家或者某些成功人士,专业能力、社会责任以及法律意识较强,能够敦促管理层关注职员、政府、消费者等相关者的利益,维护公司声誉,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基于此,提出假设:

H2:董事会独立性与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

2.3 董事会领导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董事会领导结构是指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是分离还是合一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董事会与管理层属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当两职合一后,决策权与执行权都集中在总经理一身,不利于内部牵制,董事会的监督能力被削弱,其为了一己私利可能会损害其他相关者的权利,选择性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基于此,提出假设:

H3:两职合一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负相关。

2.4 董事会激励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根据动机理论,有效的激励方式和程度会产生一定的驱动力,影响人的行为。董事会成员作为“理性经济人”也不例外,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其与公司的利益趋于一致,促使董事会成员勤勉工作,积极履行职责,督促管理层更好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以提高企业公共形象,降低融资成本,使得企业长远发展。基于此,提出假设:

H4:董事会激励程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2.5 董事会性别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社会角色理论研究表明,相比与男性,女性天生更富有同情心,对与社会问题更加敏感。周煊等[8]发现,与均为男性董事的上市公司相比,有女性董事的公司慈善捐款更多。Adams等[9]研究表明,女性董事能够优化治理机制,提高董事会监督能力。Bear等[10]以美国医疗保健行业为研究对象,发现董事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较高能够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据此,提出假设:

H5:女性董事的加入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

2.6 董事会行为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一般而言,行为特征难以量化,借鉴Xie等[11]、曹皖青等[12]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董事会年度内召开会议次数作为替代变量。董事会的决策职能主要通过召开董事会会议进行投票实现,其会议的频繁程度会影响董事之间的交流程度,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会对公司的实际状况越了解,越能够监督管理层的行为,更多地干预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情况。基于此,提出假设:

H6: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

2.7 组织结构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董事会可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设立审计、薪酬与考核以及其他委员会。委员会的设立能够提高董事会的运作能力,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例如,审计委员会能够监督企业财务报告及附注等信息的披露,而如果设立了安全生产、环境委员会,有利于提高员工人身安全,加强废水、废气处理、污水回用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促进企业对相关方面的信息披露,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基于此,提出假设:

H7:委员会的设立数量增加,能够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敏感性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敏感性行业基本上也属于重污染行业,包括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三类敏感行业,具体包括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建筑业、金属非金属制造业、石油化学塑料塑胶业、食品饮料业、医药生物制造业、造纸印刷业等。将2012—2016年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报告中的敏感性行业作为初选样本,并剔除以下样本:金融保险业类上市公司;当年被ST、ST*的上市公司;变量值缺失的上市公司。经过上述处理后,最终筛选出1 318个观测值,其中2012—2016年的各年样本量分别为232、247、269、283、287 个。

本研究中数据除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来自于专业评级机构评价的评级报告外,董事会规模、独立性等相关特征变量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

3.2 变量定义

3.2.1 被解释变量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主要有内容分析法、指数法、声誉评分法、社会责任会计4种方法。本研究以润灵环球责任评级公布的数据作为衡量社会责任披露水平,该数据是按照系统的评价流程与指标体系得出的,全面科学客观,权威性、可靠性高。

3.2.2 解释变量 董事会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具体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领导结构、董事会激励程度、董事会性别、董事会行为、董事会组织结构7个维度。其中,董事会规模以董事会总人数作为替代变量;董事会独立性以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衡量;董事会领导结构采用虚拟变量表示,当两职合一时,取值为“1”,两职分离时,则为“0”;董事会激励程度则以前三名董事的薪酬之和的自然对数测量;董事会性别特征以女性董事比例表示,即女性董事成员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董事会组织结构以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总数表示。变量的具体内涵与预期符号见表1。

3.2.3 控制变量 公司规模、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会对社会责任披露水平产生影响,故选择这3个方面指标作为控制变量。①公司规模。本研究采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公司规模,通常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引起政府、投资者、消费者等的关注,面临的外界压力越大,越倾向于提高社会责任披露质量,此外,企业规模越大,越有能力投入足够的资源用于该方面的建设。②财务状况。本研究以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财务状况越差,融资能力越差,越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提高公共形象,降低融资成本。③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以净资产收益率表示,企业当年的盈利能力越差,更有意识好好履行社会责任,希望对此进行披露以传递利好消息扭转公司状况。

表1 变量定义

3.3 模型构建

为了探究董事会哪些特征变量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拟构建以下多元回归模型对前述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

CSRD=α +β1BS +β2BDI+β3TJP +β4ID +β5PFD +β6BMEET+β7CN+β8CS+β9ALR+β10ROE+ε

式中,α 为常数项,β1~β10为各个变量回归系数,ε为残差项。

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主要变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等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来自敏感性行业的样本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均值仅有40.467,表明中国敏感性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有待改善;而信息披露得分在16.697~87.948,反映出不同公司间信息披露水平差距悬殊。董事会规模在4~18人,符合《公司法》对董事会人数的要求。独立董事比例均值为0.374,说明样本公司基本上符合独立董事最低占董事会总人数1/3的规定。仅有16.3%的样本公司中董事长与总经理是由一人兼任,表明两职合一情况并不普遍。前3名董事薪酬之和的对数在0~17.188,反映出样本公司间董事会成员薪酬差异较大,激励程度明显不同。女性董事在不同公司的情况差异较大,有些公司均为男性董事,而有些公司女性董事比例高达80%。董事会会议次数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37,董事会召开会议的次数满足《经济法》的要求,但也反映出样本公司在该方面差距较大。董事会设立委员会的数量在1~7之间,说明个别公司董事在设立战略、审计、提名等四大委员会之外,另根据公司需要增设委员会。

表2 描述性分析结果

4.2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两两变量间的关系见表3,由表3可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董事会规模、独立性、激励程度、会议次数以及下设委员会的数量均显著正相关;与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情况显著负相关,与预期假设一致;而与女性董事比例的关系假设截然相反,有待放入回归分析模型中进一步考验。变量之间的Pearson系数均在0.6以下,说明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入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

4.3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回归模型的F值为40.157,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整体解释力较强,调整后的R2为0.23,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由表4可知,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会议次数、下设委员会数量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董事会独立性增强、会议召开次数增加、加设委员会,能够正向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假设H2、假设H6、假设H7得到验证;董事会规模、薪酬激励程度的系数为正,均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董事会规模扩大、激励程度提高,都能促使信息披露水平提高,假设H1、假设H4通过验证;董事会领导结构在10%的水平上系数为负,说明两职合一不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假设H3得到验证;女性董事的系数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可能由于女性董事更加关注家庭方面,导致工作中缺少时间和精力,也可能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对董事会的决策影响能力较弱,假设H5并未通过检验。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此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也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而盈利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4.4 稳健性检验

为了消除样本数据极端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对连续变量按照1%的比例进行缩尾处理后重新进行回归分析,主要解释变量的符号及显著性未发生改变;另外,以独立董事的人数作为董事会独立性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依旧相同,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是稳健、可靠的。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2012—2016年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报告中的敏感性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董事会特征变量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披露质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不同公司间差距悬殊。②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薪酬激励、董事会会议次数、委员会设立数量均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董事会规模、独立性、激励程度、行为特征、组织机构特征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③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不同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导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存在差异。④女性董事比例与披露质量没有显著联系,说明女性加入董事会或者增加女性董事比重,并不能显著改善信息披露质量。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适当地增加董事会规模,强化董事会成员专业素质。②增加独立董事所占比重,同时完善独立董事任职条件、选任机制等制度建设,以提高董事会独立性,保障其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工作中。③健全内部制衡机制,减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情况。④建立科学合理的董事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⑤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保障董事会的知情权、对公司事物的控制权,妥善处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⑥适当增加委员会的数量,尝试增设环境委员会、职工委员会和社会责任委员会,加强企业对社会环境保护、职工福利与安全生产方面的关注,提高董事会的运转效率。

猜你喜欢
独立性董事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论董事勤勉义务的判断与归责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兼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吗?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董事对公司之赔偿责任研究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