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慕课1.0到慕课4.0:创新和颠覆*

2018-08-02 02:44王文礼
现代教育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特点学分时期

王文礼



从慕课1.0到慕课4.0:创新和颠覆*

王文礼

(井冈山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慕课经历的四个发展时期,重点介绍了各时期慕课的主要类型,如cMOOCs、xMOOCs,Udacity、Coursera和edX,慕课学分认证,GROOC、麻省理工学院的U实验室,并指出:慕课1.0时期的教学特点是一对多,教师给全球受众授课;慕课2.0时期的教学特点是一对一,采取讲座加个人或小组练习的方式;慕课3.0时期的教学特点是多对多,采用大规模分散式对等教学;慕课4.0时期的教学特点是多对一,深入聆听学习者的声音。此外,文章还分析了从慕课1.0到慕课4.0的进化本质和慕课发展始终围绕的两个基本原则,以期推动慕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为我国慕课的创新和开发提供参考。

慕课;教学;学习;创新;颠覆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旨在通过网络让人们自由参与、开放式访问的在线课程。除了提供传统的课程要素(如视频讲座、阅读和练习题),许多慕课还提供互动的用户论坛,以支持学生与教师、助教之间的互动。慕课于2008年被首次提出,之后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并在2012年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学习模式[1]。

一 慕课1.0时期

世界上第一门慕课产生于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的Cormier在“联结主义和联结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课程讲授中提出了“MOOC”这一术语。而“联结主义和联结知识”是一门由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的Siemens和加拿大全国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Downes合作开设的网络课程。

1 采用的方法

早期慕课不依赖其发布的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和视频讲座,而是采用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开放的Web资源相混合的结构。私立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开设的慕课强调杰出教师的重要性,并将现有的远程学习产品(如播客)扩展到免费开放的课程。

随着这些开放课程的发展,其它种类的电子学习平台如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点对点大学(Peer-to-Peer University)、尤迪迈(Udemy)、艾莉森(ALISON)等纷纷出现,这些电子学习平台都与慕课相似,即都是在大学系统外运营,并强调个人自定步骤学习课程。

2 主要类型:cMOOCs和xMOOCs

随着开放课程、电子学习平台等的不断发展,早期慕课分化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强调联结主义哲学,另一种与传统的课程更相似。为了区分这两种类型的慕课,Downes提出了cMOOCs和xMOOCs概念,两者的异同如图1所示。

(1)cMOOCs

cMOOCs是基于联结主义教育的原理,表明教材应该被聚合(而不是预先选择的)、可再混合、目的可进化、可培育生长的一种慕课,也就是说,cMOOCs认为可进化的教材应该是指向未来的。cMOOC的教学设计方法试图将学习者与每一个人回答的问题或参与协作的项目连接起来,因此强调慕课的协作开发。

(2)xMOOCs

xMOOCs有一个更加传统的课程结构,典型的特点是有明确的录制讲座和自测问题的教学大纲。xMOOCs遵循原始的慕课课程原理,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提供内容的、与机构建立分销合作伙伴的、有自己品牌的IT平台。xMOOCs的教师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常常限于要求协助、在困难的知识点上互相提供意见。xMOOCs与更加强调个人主义的学习存在一定的联系,它们常常被批评为旧的、过时的行为主义者们的教育学,常常纯粹依赖教科书、视频、计算机标记的作业和同行评价来传播信息[2]。

图1 cMOOCs和xMOOCs的异同

图2 慕课1.0~4.0教学特点的变化

3 教学特点

2008~2011年的慕课,被称为慕课1.0时期,教学特点是一对多,教师给全球受众授课。在此时期,教师通过慕课平台向多名学生授课,是向学生提供知识的专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通常限于学生向教师寻求帮助和师生互相告知课程的难点。

二 慕课2.0时期

慕课的出现改变了教育的面貌、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在慕课的发展过程中,慕课本身也发生了变化:慕课从最初的仅有几门课程开始,到2013年底已快速发展到上千门课程;一些慕课提供者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传统的高等教育转向多元的职业培训,并开始尝试对接受他们职业培训的学习者收取一定费用。

1 主要类型:Udacity、Coursera和edX

(1)Udacity

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推出三门慕课:第一门慕课是由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Thrun和Norvig共同讲授的“人工智能导论”,该课程一经推出,就广受学生的欢迎,注册学习该课程的人数迅速达到了16万人;在开设“人工智能导论”慕课一周之后,斯坦福大学又推出两门慕课,分别由美籍华人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Widom讲授。随着慕课注册学习人数的不断攀升,人们对慕课这个新事物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兴趣和热情。2012年,Thrun与机器人学家Stavens、Sokolsky共同创建了Udacity公司,这是一个提供慕课的营利性教育组织。2013年,Udacity公司与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门可以授予学分的慕课。2013年5月,Udacity公司宣布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慕课的硕士学位项目——该项目是Udacity公司和美国通信业巨头AT&T、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合作的产物,学生仅需支付6600美元学费,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此费用仅是传统硕士学位项目所需费用的一小部分——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传统的、需要住宿的硕士学位项目需要44000美元学费[3]。

(2)Coursera

2012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Koller和吴恩达联合创建了Coursera公司。随后,Coursera公司宣布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建立伙伴关系。Coursera一直致力于普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它与全球一流大学和机构合作,提供在线课程、专业和学位。截至2017年10月,Coursera拥有的注册用户超过2800万、课程达2000多门,是世界上最大的慕课平台之一。

(3)edX

由于担心网络教育商业化出现种种弊端,麻省理工学院于2012年创立了非营利组织MITx。2012年3月,MITx推出首门慕课“电路与电子学(Circuits and Electronics)”,很快受到了学生的热捧,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15.5万学生注册学习。随后,哈佛大学加入MITx,这两所世界一流大学在2012年共同创建了edX——edX既是一个慕课提供者,也是一个在线学习平台。2012年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加入edX,随后德克萨斯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和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也纷纷加入。2013年9月,edX宣布与搜索引擎巨头谷歌(Google)合作开发MOOC.org,这是一个为非X联盟的成员(Non-X Consortium Groups)建立的,让他们利用这个平台开设慕课。X联盟是一个由32个全球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联盟,这些机构一起合作创建并指导edX的慕课[4]。2013年10月,我国清华大学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投入运营。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2012年成为“慕课年”,因为出现了包括Coursera、Udacity和edX在内的与顶尖大学相关的慕课平台。2012年之后,世界上许多所大学纷纷投身于慕课的浪潮之中,在线教育服务提供者、美国教育软件厂商Blackboard使用“蜂拥(Stampede)”一词来形容这一时期慕课的提供者、参与者的数量之多。随后,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也宣布与美国大型的慕课提供者建立起伙伴关系[5]。如英国推出了“未来学习(FutureLearn)”慕课平台,由英国的23所大学提供慕课课程;德国的第一门慕课是“教育的未来(The Future of Education)”,是2011年由法兰克福大学与一名专门从事教育的博客写手Robes合作开发的一个电子学习平台(e-Learning Platform)。

2 教学特点

2011~2013年的慕课,被称为慕课2.0时期,教学特点是一对一,采取讲座加个人或小组练习的方式。在慕课2.0时期,慕课的提供者通过视频聊天等方式与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面对面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师生的互动更多了,学习也更有针对性了。

三 慕课3.0时期

从2013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机构开设慕课,有数百万学习者注册学习慕课。截至2013年12月,共有超过200所大学提供慕课、开设超过1200门慕课,共有超过1300名教师、10,000,000名学习者[6]。在此背景下,edX、Udacity等机构又开发出了一种新形式的慕课——混合慕课(hMOOCs),并将其融入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中。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教育成就与创新副理事长Sandeen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混合慕课时期,可以称其为慕课3.0时期。

1 主要类型:慕课学分认证

人们对混合慕课(更广泛地说,是开放教育资源)融入传统的学术项目进行了大量的创新[7]。尤其是学分融入慕课促进了多个领域的创新——最显著的是在线教学中,慕课平台收集了大量的接触慕课的学生的行为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人们不断创新在线教学方法。《英国大学报告》()列出了四种主要的证书授予方式:

①承认学生之前的学习(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目前,虽然只有少量的数据显示大学对学生注册学习并完成的慕课直接给予学分认可或考虑给予优先录取,如ACE的学分便是校外学习中的一种正式学分。但一个可行的操作是,大学可以根据高中毕业生的慕课完成情况或获得的慕课学分,在招生时优先考虑录取,就像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一样。

②学分认可(Credit Recognition)。在慕课产生后不久,个别高校就开始接受学生完成慕课可以获得一定学分的做法,但需要获得教师的批准或大学对学生完成慕课的情况进行评估。如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在2012年就采用了这种模式,是世界上第一批采用这种模式的大学之一。2013年1月,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宣布允许学生通过学习慕课来获得学分,完成慕课学习的学生将由本科生入学办公室(Office of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和院系来评估他们是否已经获得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后,世界各地的其它大学也纷纷采用了这种模式。

③内容授权(Content Licensing)。内容授权这种慕课融入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形式似乎更容易被大多数高校接受。许多所大学已经宣布同意为慕课的内容颁发授权证书,将其纳入特定机构开设的基于校园的课程中。圣何塞州立大学是最早采用这种形式的先驱者,它于2013年与edX和Udacity合作,以一种混合的方式开展了试点项目。

④互惠安排(Reciprocal Arrangements)。互惠安排是大学联盟同意接受其它机构的慕课为学分。这种互惠安排通常由第三方提供商充当中介,如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2U和学术伙伴(Academic Partnerships)。2U是美国一家发展速度飞快的教育公司,由Katzman在2008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它的合作伙伴都是一些世界顶级的大学和学院,它们一起运营在线学位项目。2U并没有涉足实际的大学教育内容,也没有授予学位的权力,但是它为大学开发课程提供工具。学术伙伴的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它的使命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教学,帮助公立或私立的非营利性大学增加招生人数和收入。

2 教学特点

2013~2015年的慕课,被称为慕课3.0时期,教学特点是多对多,采用大规模分散式对等教学。这一时期的慕课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大规模分散式对等网络,不需要中间人帮助寻找教师,学生或学习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慕课平台上选择一名特定的教师或一组教师。

四 慕课4.0时期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清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Scharmer在2015年指出:慕课已经进入4.0时期,而“慕课4.0在我们的经验中真正有新意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型维度,使社会领域变成了一面镜子,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未来的可能性。”[8]

1 主要类型:GROOC、麻省理工学院的U实验室

(1)GROOC

世界上第一个面向群体的慕课——GROOC,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和edX共同发起、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国际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大师Mintzberg在2015年合作创建的,旨在促进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人合作,共同促进社会变革[9]。GROOC认为,如果你只是一个人,你就不能进行社会学习,所以鼓励学习者作为一个群体或加入一个团体进行学习。截至2015年9月4日,共有来自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学习者注册学习“为了社会影响的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 for Social Impact)”这门GROOC。

(2)麻省理工学院的U实验室

慕课4.0的关键设计原则是围绕着社会领域进行灵活组织。麻省理工学院的U实验室(MITxU.Lab)创建于2015年9月10日,是一种新形式的慕课平台,旨在通过将全球化的变革性平台与一个深度的、基于个人和当地学习社区的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使慕课的设计达到极限。以麻省理工学院U实验室的“变革商业、社会和自我(Transforming Business, Society, and Self)”课程为例,该慕课由edX平台提供,其课程的目标是让变革者能够共同感知、共同塑造未来。该慕课共有来自190个国家的28,000名注册学习者、300个原型(行动学习)计划、350个自我组织的中心、700~1000个自我组织的教学环(每5个人组成一个自我组织的教学环)、4个全球直播的会议(每一个有10,000~15,000名参与者/观众),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学习社区生态系统。

2 教学特点

2015年之后的慕课,被称为慕课4.0时期,教学特点是多对一,深入聆听学习者的声音,慕课成为通过他人的眼睛感知一个人未来最高可能性的载体。这一时期的慕课平台多采用两种形式:①分布式组织,将教室开放给世界各地的机构和个人;②生成性对话,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性对话,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下载式对话。

五 从慕课1.0到慕课4.0的变革

1 交谈层次的不断进化

从慕课1.0到慕课4.0的进化,从本质上说是交谈层次的不断进化——

①慕课1.0使用第1个层次的交谈:下载(愉快交谈)。其中一个人讲授,其他人都在听讲。讲授者说学习者想聆听的内容,外加礼貌的动作、空洞的措辞。第1个层次的交谈遵守的原则是“说的不是我自己的想法”。

②慕课2.0使用第2个层次的交谈:讨论(说不一样的观点)。讨论是一种双向互动,学习者根据教师预先定义的解决方案(即“找蛋”教学法——寻找教师所放置的鸡蛋),来重新生成内容和解决方案。讨论说的是我自己的想法,可以是不一样的观点。第2个层次的交谈遵守的原则是“说的是我自己的想法”。

③慕课3.0使用第3个层次的交谈:对话(反思性谈话)。对话是一种多边的、自我反思的互动,它能让学习者通过其他人的眼睛看清一个情景。对话是“我”通过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的其他人的眼睛重新认识自己,表现为从辩护到对观点的探究,是自我反思,即反思我自身。

④慕课4.0在聆听和交往中位于第4个层次:集体的创造力(说话方式的转型)。对话来自于集体的创造力,来自于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对话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旨在达到宁静、自然、流畅的状态,能够让师生双方产生深刻的变化,呈现真实的自己。

2 慕课发展的基本原则

纵观慕课从1.0到4.0的变革,可以看出慕课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两个基本原则:①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促进教育的变革,并产生了慕课。随着社会、大学和劳动力市场越来越依赖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必须利用数字资源的力量来寻找变革的战略,必须重视慕课等新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而慕课自身的发展——从慕课1.0到慕课4.0的变革,更离不开技术的提升。众所周知,在慕课产生之前,在线教育已经发展了多年,但是并没有成为教育的变革性力量;而正是因为慕课的出现,才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当前,慕课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未来它的发展仍然有赖于技术的进步。②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慕课1.0到慕课4.0,这四个发展阶段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即紧密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开发:在慕课1.0时期,主要采用一对多的教学形式,考虑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行学习;在慕课2.0时期,慕课的提供者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慕课3.0时期,采用多对多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规模分散式对等教学,既照顾到大多数学习者的共同兴趣,又兼顾到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在慕课4.0时期,更加注重不同学习者的需求,重视聆听学习者的声音,开发学习者的潜能。

慕课从2008年诞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世界得以广泛盛行:在地域上,世界上五大洲的众多国家、大学、企业和机构都参与其中;在人数上,数以千万计的学习者注册学习慕课。慕课在短时间内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如此大范围的颠覆性影响,这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比较罕见,可以预计未来其产生影响的范围和领域将会更广。目前,我国上线的慕课数量已达5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已突破7000万人次,逾1100万大学生获得了慕课学分。但是,目前我国对慕课的创新和开发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今后我国应重视慕课的创新和开发,努力成为慕课5.0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1]Wikipedi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OL].

[2]E-learning Matters. cMOOCs vs xMOOCs: The battle of the pedagogies[OL].

[3]Scott A. MOOC 2.0: Open online education moves forward[OL].

[4]Edx. Edxannounces new membership structure; Expands edx.org[OL].

[5]Pappano L. The year of the MOOC[N].The New York Times, 2012-11-2(26).

[6]Shah D. MOOCs in 2013: Breaking down the numbers[OL].

[7]Sandeen C. Integrating MOOCS into traditional highereducation:Theemerging “MOOC 3.0” era[J].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2013,(6):34-39.

[8]Scharmer O. MOOC 4.0: The next revolution in learning & leadership[OL].

[9]McGill.Social learning for social impact[OL].

From MOOC 1.0 to MOOC 4.0: Innovation and Subversion

WANG Wen-li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a disruptive change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our development stages of MOOC, and focused on the main types of MOOC in each stage, such as cMOOCs, xMOOCs, Udacity, Coursera, edX, credit certification of MOOC, GROOC and the MITxU.Lab. Meanwhile,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1.0 were one-to-many and teachers’ teaching to a global audience.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2.0 were one-to-one and taking the ways of lecture and individual or group exercise.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3.0 were many-to-many and using massively decentralized peer teaching. While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4.0 were many-to-one and deep listening to the voices from learners.In addition, the evolutionary nature of MOOC 1.0 to MOOC 4.0 and the two basic principl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OC always centred on were analyzed, expecting to promote the further study of MOOC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OC in China.

MOOC; teaching; learning; innovation; subversion

G40-057

A

1009—8097(2018)07—0092—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8.07.014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通往卓越化的历程:1980-2010年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项目编号:DOA1702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文礼,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学,邮箱为wangwenli80@sina.com。

2018年3月20日

编辑:小米

猜你喜欢
教学特点学分时期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学分美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基于数控机床联网后教学特点的研究实践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