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2018-08-04 09:27李文佳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李文佳

摘要:提出有效性问题,构建多样性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学科优势,使教学活动获得学习收益和教学价值。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型;地图

有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顾名思义是指在正常教学的状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有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性强,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一、有效性的特征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過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和实际教学时间取得的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教师的教学能不能做到有效、高效,这和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有直接的联系。

二、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从外延来说,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改变过去教师讲授为主的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

(二)四种课型的实践

通过多年实践,我总结提炼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活动课四种课型。初中生心理的特点,地理知识融入科技、旅游、生活、美术、军事百科等丰富的题材,最能激发其兴趣,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导游活动、气候新闻点评活动、生活或地域中的地理调查活动等,教师很容易组织有效课堂教学。一是新授课活动课注意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二是复习课、讲评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利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

如新授课,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以上四种课型中,都可以把“讨论”作为启迪学生思维的密钥。教师为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有效度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智力活动会因为学习情景的变化而产生十分丰富的变化,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多种变化。这种变化受到学习情a景的强烈影响, 而学习情景又受到学生最新获得的信息、学生所接触的各种人员对学生的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 处于变化状态的学习情景会使教学过程呈现不确定性特点。

(一)相互适应。

作为教师, 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开始在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 师生的关系一般有一个从不相适应到相适应的过程, 教学秩序也有一个从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在总体上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如,如学生学习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内容, 由于缺乏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 学生对此理解困难。需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天文和气象观测、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地理行为素质,拓宽视野;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成绩,创出地理课外活动的新路,赢得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二)突出“地理味”。

要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就要突出“地理味”。即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的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也是体现“地理味”的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总之,构建了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不仅包括知识的生成,学习品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括道德的完善,甚至人格的建构。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