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洲际赛“团结”说开去

2018-08-05 17:53董思尧
电子竞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团结赛制赛区

董思尧

去年洲际赛LPL在高雄夺冠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今年在大连举办的新一轮洲际赛已经结束,LPL力克LCK卫冕冠军。这个拳头公司在2017年新增加的区域对抗性赛事一推出便受到了巨大的关注,来自13个赛区的队伍被分成5组,其中,包括LPL赛区,LCK赛区,LMS赛区的亚洲对抗赛被认为是这5组中综合实力最强,也是最有看点的赛事。

洲际赛与英雄联盟的其他赛事最大的不同在于:所有的对抗赛都将在不同赛区间互相比拼,观众将不会看到来自同一个赛区的两支队伍之间产生对抗,每支队伍的成绩都计入该队伍所在的赛区。这一特别的赛制就意味着,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就需要最大程度上的“团结”。

IG战队虽然没有参加去年的洲际赛,但是甘当陪练,给其他四支参赛队伍提供了不少思路和经验。尤其是到了最后两天“田忌赛马”式的对战方式,靠着LPL四支队伍选手和教练的精心布局和出色发挥,3:1击败LCK,在前期失利的情况下逆风夺冠。

相较于去年前期不顺,甚至有一天遭遇了LPL队伍以全败的收场的巨大失利的情况,今年洲际赛赛前,LPL各个俱乐部的官博头像换成了统一为LPL加油的背景,比赛中四支队伍RNG,IG,EGD和RW也秉承了去年“团结”的精神,在小组赛上发挥正常,在小组赛第二天创下四战全胜的战绩。基于小组赛第一后淘汰赛和决胜局的稳定发挥,四支队伍共同将LPL再次送上了冠军的宝座。

这背后的逻辑无论是真正了解团结的意义还是只是出于对赢的渴望或是别的原因,在洲际赛的赛场上,LPL的队伍似乎终于触到了那象征着胜利的关键一环,最终一跃而起。

“团结”一词总是和“合作”一同提起,在团队体育项目中也是被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其内核是对自己所在集体的认同,然后对自己所在集体做出贡献。对于洲际赛来说,“团结”价值的挖掘或许是其赛制制定之初最想体现的一个东西,即各个赛区的队伍接力合作获得最终“最强赛区”的称号,看起来足够激情,足够热血。

然而,对于俱乐部来说,“团结”却是需要一件需要冒着极大风险才能做到的事。最直接的利益关系在于:“团结”带来队与队之间的交流会导致不可避免的战术泄露,这将直接影响战队在接下来比赛的战绩。RW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小申在微博上也这样记录到:“其实这次洲际赛对于每个战队来说都是有很大风险的,我们和edg即将在LPL面对RNG和IG。在版本刚更新的情况下,互相交流各队的想法,对接下来的比赛可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获得这次洲际赛的胜利,甚至不惜在战队交流时“说出自己战队的英雄池甚至弱点”。

从短期来看,LPL卫冕了洲际赛冠军,可从长期来看,LPL赛区内各个战队的战术不仅泄露给了LPL的战队,还泄露给了LCK的战队。比如,在本次洲际赛事RW战队中单选手Doinb拿出一手克烈carry全场,比赛结束后LCK出战的4个战队里有3个战队的中单也开始练习克烈这个英雄。当然,信息的交流是双向的,LCK以及LMS赛区展现出的新战术新套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英雄联盟频繁的版本更新使得战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对旧战术的突破才有创新,其利弊也是相对来说的。

“赢”当然足够重要,毕竟赢得的每一场比赛都是选手和战队的功勋章。只是对于俱乐部来说,赢得眼前的一场比赛和长远利益与风险的权衡又是难以做出抉择的,甚至是矛盾的。由此,如果赢得一个比赛的胜利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参赛方的利益,或者说举办赛事的目的与结果有冲突,那么这个比赛的定位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回到洲际赛本身,一方面,观众不仅仅看到了赛区内部的“团结”,也看到了赛区与赛区之间的交流。对于一年一次的S赛和MSI来说,拥有新颖赛制的洲际赛一加入确实丰富了英雄联盟的赛事形式,增强了用户粘度,从选手到俱乐部到英雄联盟这个大IP也在暑期得到了更多的曝光量。

另一方面,前面提到了洲际赛赛制的独特性,可以这么说,洲际赛与所有的英雄联盟比赛赛制相比都是有很大创新的,BO1接力是其最大的特点。那么为了避免损害俱乐部利益,又为了保留上述洲际赛带来的好处,完全可以把洲际赛“娱乐化”,像全明星那样,BO1可以想出更多的跨界玩法和“骚套路”,把这个赛事纯粹当成一个各个地域交流的平台,而电子竞技赛事只是一个载体罢了。从游戏内容到周边的联动,最终回归到游戏带来娱乐这一最原始的意义,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而事实是洲际赛的成绩也会计入到S赛的积分中,其竞技性强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迫使俱乐部不得不损失一些利益去为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赛事“团结”起来去获得胜利。

最后一点,即便是我们已经了解到联赛不同于奥运会,俱乐部不是国家队,但把同一个地域的队伍聚集起来与其他地域打比赛的赛制,仍然在不知不觉中让比赛多了些政治色彩。在“地域对抗”这样奇怪的引导之下,我们会下意识把LPL等同为中国队,LCK等同于韩国队,LMS等同于中华台北队,而这是在商业联赛中非常忌讳的。

去年在台湾高雄的洲际赛出现了不少令LPL队伍和粉丝既尴尬又气愤的情况:LPL的选手们出场时,不同于LCK和LMS的队伍受到了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全场陷入了一片微妙的寂静;几天的比赛中,LPL的队伍获胜之后得到的欢呼与掌声寥寥;最终LPL夺冠后给LPL的队伍冠军颁奖时,观众席已然空空荡荡。今年的洲际赛又曝出一段视频,视频中原LMS赛区的FW战队選手Karsa与教练Heart模糊不清的对话,疑似说了一句“我不是中国人”,之前接受采访颇有争议的老视频也被尽数挖出,尽管Karsa在转会RNG后成绩显著,但还是免不了被LPL这边的舆论带“台独”的节奏。

所以这么看来,洲际赛其实自身存在许多矛盾与困境,作为拳头对英雄联盟的一个补充性赛事,它太过“创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对于观众来说,当然更乐于看到丰富的比赛架构和竞技纬度,可对于洲际赛来说,想要融入整个英雄联盟赛事生态体系还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历更多的阵痛和磨合。

猜你喜欢
团结赛制赛区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