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山区山茶科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

2018-08-06 05:12杨期和黄楚琪王燕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年3期
关键词:苞片萼片粤东

杨期和,黄楚琪,王燕华

(嘉应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山茶科是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很广的植物之一,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1]。全世界山茶科植物约有36属700余种,亚洲最为集中,我国有15属480余种。本科植物多为常绿的乔灌木,不少种类观赏价值极高,还兼具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1~3]。我国是山茶属的分布中心,自然资源丰富、物种多样,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山茶花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早在1 800年前的三国蜀汉时期,山茶已被人工栽培。茶[Camelliasinensis(L.) O. Ktze.]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原产中国,现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种;山茶属的种子富含油,榨出的茶油供食用及工业用油,其中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特产的纯天然高级油料;山茶(CamelliajaponicaL.)各地广泛栽培,花大多数为红色或淡红色,亦有白色,多为重瓣。1960年,在广西南宁一带发现的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Chi)更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花色金黄,晶莹而油润,单生于叶腋,花开时,有杯状、壶状或碗状,秀丽雅致[1, 3]。粤东地处广东省东部,其行政区包括潮汕地区和兴梅地区,包括1991年以后划分出的梅州市、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4]。植物区系地位属于华南植物省粤东南—闽西南亚省[5]。初步调查发现,山茶科在此区原生分布就有10属56种8变种2变型,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6]。在对植物资源日益重视的今天,调查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工作十分必要。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和利用保护区的种质资源对保护区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山茶科资源较为丰富,并且有 8种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除金花茶外,包含了中国第一批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全部种类。但这些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呈星散分布,仅见于省内少数地点,且每个点仅见少数植株,最为突出的是圆籽荷(ApterospermaoblataChang)和猪血木(EuryodendronexcelsumH. T. Chang),仅见于云开大山两侧的几个地点,代表了高度特有和高度濒危的类型,同时又是山茶科中的单型属种,具有重要系统学意义[1-3]。本文在粤东山茶科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群的保护和恢复、种质保存,尤其是园林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

1 粤东的自然地理概况

本区面积约为31 000 km2,地理坐标为22°37~24°91' N、114°54'~117°10'。背靠南岭,面临南海,广东省第二大河韩江贯穿粤东全境,韩江流域为粤东的中心区域。铜鼓嶂为粤东第一峰,海拔1 559.5 m。年降雨量为1 672 mm,1月均温13.14 ℃,7月均温为28.3 ℃。粤东属东亚季风气候南部。土壤类型主要有地带性的红壤和赤红壤,另外有黄瓤、草甸土等。该区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具有丰富动、植物资源,其中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是植物区系组成中的主要树种。日照数为1 931.4 h,年蒸发量为1 455.8 mm,相对湿度>78%,无霜期220 d。粤东保护区内植被保存完好,其中天然阔叶林占总而积的68%,具有一定的原始性[6-7]。

2 研究方法

于2010年9月—2016年5月,采集、鉴定山茶科植物标本。野外踏查时,先通过查阅《广东植物志》了解其分布的基本状况,再查阅《粤东植物名录》《粤东植物多样性编目》等[6-8]确定调查的路线,进而确定定点观察的地点和位置,并观察和走访这些植物的物候学特性。

3 粤东的山茶科植物资源

山茶科在粤东至少有10属66种,占全国本科属数的2/3,种数的近17%。山茶科10属分别是杨桐属(Adinandra)、茶梨属(Anneslea)、山茶属(Camillia)、红淡比属(Cleyera)、柃木属(Eurya)、大头茶属(Cordonia)、折柄茶属(Hartia)、木荷属(Schima)、厚皮香属(Ternstroemia)、石笔木属(Tutcheria)66种[6]。不同属的种类不同,杨桐属有5种、茶梨属1种、山茶属有19种、红淡比属3种、柃木属23种、大头茶属1种、折柄茶属3种、木荷属2种、厚皮香属4种、石笔木属5种。其中大苞白山茶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头茶和亮叶厚皮香已列为省级保护植物[1]。这些山茶科树种均为常绿树种,树姿优美,花色丰富,不少种类是在冬季和早春开花,花期刚好是少花时节,因此可作为南方地区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目前,在岭南地区园林应用较多的是山茶花(CamelliajaponicaL.),而自然分布的乡土种类,如石笔木(TutcheriaspectabilisDunn)、毛蕊红山茶(CamelliamaireiMelch.)、糙果茶[C.furfuracea(Merr.) Coh. St.]等,应用却较少。在粤东,山茶科树种多生长于海拔840~2 000 m的常绿阔叶林、山谷密林、山坡常绿阔叶林或杂木林中,85%以上的种类集中于保护区和风水林中。在一些保护区,有些种类的种群数量不少,资源较丰富[3]。

3.1 杨桐属

本属植物在粤东发现有2种3变种,分别是杨桐[Adinandramillettii(Hook. et Arn.) Benth. et Hook. f. ex Hance]、两广杨桐(A.glischrolomaHand.-Mazz. )、尖叶杨桐[A.bockianavar.acutifolia(Hand. -Mazz.) Kobuski]、长毛杨桐[A.glischrolomavar.jubata(Li) Kobuski]、大萼杨桐[A.glischrolomavar.macrosepala(Metcalf) Kobuski]。长毛杨桐通常是常绿乔木,最高可达12m以上,而其他4种为灌木或小乔木。除大萼杨桐较少之外,其他4种均较常见,尤其是杨桐。这5种树木多生于海拔600~1 300 m,最高可上达1 200 m,常见于山坡路旁灌丛、山地阳坡疏林或密林中,也见于林缘沟谷或溪河路边。其花两性,单朵腋生,偶有双生,具花梗,下弯,稀直立;小苞片2,着生于花梗顶端,对生或互生;萼片5,覆瓦状排列,厚而不脱落;花瓣5,覆瓦状排列,基部稍合生。花多为白色,较小,除大萼杨桐的花瓣长宽超过或接近1cm之外,其他均不足1 cm,花期集中于5—7月,果期7—10月。在日韩两国,杨桐被尊称为“神木”, 鲜叶常用于民间的供奉、祭祀和居家插花,因此用量巨大,年需求量可达4亿束以上,且多数需要进口,其中80%是从我国进口,目前在江浙一带已建立了一些人工种植基地[9]。

3.2 茶梨属

该属在粤东地区仅一种,即茶梨(AnnesleafragransWall.)。常为乔木,最高可达15 m。粤东地区仅在丰顺有少量分布。叶较大,长8~13 cm,宽3~6 cm,花数朵至10多朵螺旋状聚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片5,淡红色,长1~1.5 cm;花瓣5,长1.3~1.5 mm。花期1—3月,果期8—9月。多生于海拔300 m以上的山坡林中、林缘沟谷地以及山坡溪沟边阴湿地。花虽不大,但数量多,且在冬春少花的季节开花,有较高观赏价值。其根、树皮、叶亦可入药[10]。

3.3 山茶属

自然分布的山茶属植物多达19种(表1),为灌木或乔木。叶多为革质,羽状脉,有锯齿,具柄,少数抱茎叶近无柄。花两性,多数种类的花既有顶生又有腋生,单花或2~3朵并生,有短柄,有些种只有顶生,如尖连蕊茶、毛柄连蕊茶的花通常是单独顶生,尖萼红山茶是1~2朵生枝顶,而微花连蕊茶的花却是1~2朵腋生;苞片2~6或更多;萼片5~6,分离或基部连生,有时更多,苞片与萼片有时逐渐转变,组成苞被,6~15片;花冠白色或红色;雄蕊多数,排成2~6轮。花期差别很大,秋冬季节(8月至翌年1月)较多,共11种,如茶、香港毛蕊茶、长尾毛蕊茶、心叶毛蕊茶、柳叶毛蕊茶、糙果茶、肖糙果茶、落瓣短柱茶、披针叶连蕊茶、细叶连蕊茶、微花连蕊茶;夏季开花(3月至6月)的有尖连蕊茶、毛柄连蕊茶、尖萼红山茶3种;集中于春季开花(1月至3月)的有5种:油茶、柃叶连蕊茶、大苞白山茶、细尖连蕊茶、小石果连蕊茶。粤东山茶属植物不仅花期差异较大,花的大小差异亦不小,较小的花直径只有2 cm,较大的超过10 cm,一些人工栽培的品种甚至可达16 cm。即使同一种类,在不同生境中,也有显著差异。山茶属植物在山茶科植物中,观赏价值是最高的,花大而美丽,花色亦多样,有红、白、粉红色[11]。

表1 粤东地区山茶属树木

续表1

种名拉丁名生长型分布花部主要观赏特征花果期微花连蕊茶Camellia minu-tiflora矮性匍匐灌木。丰顺、潮安,少见。花白色,1~2朵腋生;苞片4~5片,长不及1 mm;萼片5,披针形,长1~1.5 mm,无毛;花瓣5~6片,倒卵形,长6~8 mm,宽4~6 mm。花期9—11月。油茶Camellia oleifera灌木或中乔木,高达2~7 m。各县市均有分布,常见。花顶生或腋生,苞片与萼片约10片,由外向内逐渐增大,阔卵形,长3~12 mm花瓣白色,5~7片,倒卵形,长2.5~3 cm,宽1~2 cm。花期冬春间。肖糙果茶Camellia para-furfuracea灌木海丰,少见。花1~3朵腋生及顶生,白色;苞片及萼片9~10片,长3~4 mm,其余7~8片,长7~10 mm;花瓣7~8片,长1.2~1.4 cm,宽8~11 mm。花期9—12月。细尖连蕊茶Camellia parvi-cuspidata灌木丰顺、蕉岭、潮安,常见。花顶生;苞片5片,长1~2 mm;萼片5片,长4 mm;花瓣7片,白色,长8~11 mm。花期3月。小石果连蕊茶Camellia par-vilapidea小乔木,高7~8 m。汕头、潮安,罕见。花萼浅杯状,有柔毛,下半部连合,上半部分裂为5片萼片,半圆形,长5~6 mm花期1—3月,果期9—11月。细叶连蕊茶Camellia parvil-imba小灌木,高1 m。梅州各县市,少见。花顶生,苞片阔卵形,长0.5~1 mm;花萼杯状,长3 m,萼片5片,长1.5 mm;花冠白色,长1.6 mm;花瓣6片,倒卵形。花期1月。柳叶毛蕊茶Camellia salici-folia灌木至小乔木各县市常见。花顶生及腋生;苞片4~5片,长4~10 mm;萼片5片,长7~15 mm。花冠白色,长1.5~2 cm;花瓣5~6片。花期8—11月。茶Camellia sinensis灌木或小乔木。饶平、潮安、丰顺,偶见野生种。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花瓣阔卵形。花期10月—翌年2月。

3.4 红淡比属

红淡比属(Cleyera)为小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常绿,具叶柄。花两性,白色,较小,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苞片2,细小,着生于花梗近顶端,紧贴于萼片之下;萼片5,覆瓦状排列,基部稍合生,宿存;花瓣5,覆瓦状排列,基部稍合生;果为浆果状,圆球形或长卵形;种子少数。在粤东地区发现有3种,即红淡比(C.japonicaThunb.)、厚叶红淡比(C.pachyphyllaChun ex H. T. Chang)和小叶红淡比[C.parvifolia(Kobuski) Hu ex L. K. Ling],红淡比、小叶红淡比在粤东各县均常见,但厚叶红淡比较少,在丰顺较常见之外,其他县市并不多见。3种树木的花期为5—6月,果期10—11月。多生于海拔200~1 200 m的山地、沟谷林中或山坡沟谷溪边灌丛中或路旁。其树型、叶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花量不少,还可用作绿地中的观花灌木。它们均有较好的耐荫性,因此在较荫处种植更为适宜。红淡比属树种因其树枝优美,最近几年作为主要插枝原料出口日木,是目前江浙一些园林企业重要出口产品[12]。

3.5 柃木属

柃木属均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多高至1~3 m,稀为大乔木。嫩枝圆柱形或具2~4棱,叶多为革质,互生,排成二列,边缘具齿,稀全缘。多数种类的开花时节在冬季,鲜有春季和夏季,花较小(表2),花色有白、淡黄、黄绿,小花密集,量多,单性,雌雄异株,花期长达1—2个月,一般从9月下旬至翌年3月先后开花,整个柃属植物的花期可达半年。浆果如珠状,熟时多呈紫黑色、紫色,具光泽;枝干密集,为观花观果园林植物,可用于园林植物配置,花坛栽培或盆栽观赏等,本属树种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和药用植物(如米碎花、岗柃、微毛柃、细枝柃等)[9]。

表2 粤东地区山茶科柃木属树种

续表2

种名拉丁名生长型分布花部主要观赏特征花果期米碎花Eurya chinen-sis灌木,高1~3 m。各县市均有分布,常见。花1~4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细小;萼片5,长1.5~2 mm;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2~3.5 mm。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6—7月。光枝米碎花Eurya chinen-sis var. glabra灌木,高1~3 m。陆丰、潮安,常见。与米碎花相似。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6—7月。华南毛柃Eurya ciliata灌木或小乔木,高3~10 m。五华,少见。花1~3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萼片5,长2~2.5 mm;花瓣5,长圆形,长4~4.5 mm。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4—5月。二列叶柃Eurya dis-tichophylla灌木或小乔木,高1.5~7 m。各县市均有分布,常见。花1~3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萼片5,卵形,长约1~1.5 mm;花瓣5,白色,边缘稍带蓝色,长约~4 mm。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6—7月。偏心毛柃Eurya dis-tichophylla f. asymmetrica灌木或小乔木,高1.5~7 m。饶平、大浦、潮安,常见。花1~3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萼片5,卵形,长约1~1.5 mm;花瓣5,白色,边缘稍带蓝色,长约~4 mm。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6—7月。腺柃Eurya glandu-losa灌木,高2~3 m。五华,少见。花1~2朵腋生;小苞片2,微小;萼片5,长约1.5 mm,;花瓣5,长约3 mm。花期10—11月。粗枝腺柃Eurya glandu-losa var. dasy-clados灌木,高2~3 m。大浦,少见。花1~2朵腋生;小苞片2,微小;萼片5,长约1.5 mm,;花瓣5,长约3 mm。花期10—11月。楔基腺柃Eurya glandu-losa var. cune-iformis灌木,高2~3 m。饶平、丰顺,少见。花1~2朵腋生;小苞片2,微小;萼片5,长约1.5 mm,;花瓣5,长约3 mm。花期10—11月。岗柃Eurya groffii灌木或小乔木,高2~7(10)m。海丰、潮安,常见。花1~9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萼片5,长1.5~2 mm;花瓣5,白色,长约3.5 mm。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6月。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灌木或小乔木,高1.5~5 m。大浦、丰顺、潮安,常见。花4~7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极小;萼片5,长2.5~3 mm;花瓣5,白色,长约3.5 mm。花期12月—次年1月,果期8—10月。柃木Eurya japoni-ca灌木,高1~3.5 m。五华,少见。花1~3朵腋生。小苞片2,长约0.5 mm;萼片5;花瓣5,白色,长约4 mm。花期2—3月,果期9—10月。细枝柃Eurya loquai-ana灌木或小乔木,高2~10 m。各县市均有分布,常见。花1~4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长约1 mm;萼片5,长约2~3 mm;花瓣5,白色,倒卵形。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7—9月。黑柃Eurya macart-neyi灌木或小乔木,高2~7 m.五华、蕉岭,常见。花1~4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长约1 mm;萼片5,长约2~3 mm;花瓣5,长4~5 mm。花期11月至次年1月,果期6—8月。细齿叶柃Eurya nitida灌木或小乔木,高2~5 m。各县市均有分布,常见。花1~4朵簇生于叶腋。小苞片2,萼片状,长约1 mm,无毛;萼片5,长1.5~2 mm;花瓣5,白色,长3.5~4 mm。花期11月至次年1月,果期次年7—9月。窄基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 var. at-tenuata灌木至小乔木,高2.5~ 5 m。各县市均有分布,常见。花1~3朵簇生叶腋;小苞片卵圆形,长约0.5 mm;萼片卵圆形,长约2 mm;花瓣卵形,长3~4 mm。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5—8月。毛岩柃Eurya saxicola f. puberula灌木,高1.2~4.0 m潮安、丰顺,少见。花1~4朵腋生。小苞片2,极小;萼片5,长约1.2 mm;花瓣5,长约1.5 mm,白色。花期9—10月,果期次年6—8月。窄叶柃Eurya steno-phylla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潮安,少见。花1~3朵腋生;雄花小苞片卵圆形,长约1 mm;萼片长约3 mm;花瓣倒卵形,长5~6 mm。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7—8月。毛果柃Eurya tricho-carpa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3 mm。梅州,常见。花1~3朵腋生;萼片5,圆形或近圆形,长、宽各约1.5 mm;花瓣5,长约3 mm;雄蕊约15枚。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7—8月。单耳柃Eurya weissiae灌木,高1~3m。潮安,常见。花1~3朵腋生,长7~10 mm。小苞片2,细小;萼片5,长1.5~2 mm;花瓣5,长约3~4 mm。花期9—11月,果期11月—次年1月。

广东是我国柃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根据《中国植物志》和《广东植物志》的统计,我国柃属植物有80种12变种30变型,广东有27种6变种3变型,约占全国柃属植物总数的30%,粤东地区目有18种4变种2变型。由于种类多、分布广,所以生境较复杂,在山地、山顶或山谷溪岸的林下、荒坡灌丛或岩隙间,均有不同种类分布。喜疏林湿润地方,耐半阴,也能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喜酸性土,通常生长在排水良好的轻沙质土、壤土和重粘土,有些种类生长在盐碱化的海滨、干旱贫瘠的荒地等。根系分布浅,繁殖力和萌芽力较强,病虫害少。

3.6 大头茶属

本属在粤东仅发现1种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Roxb.) Dietr.],为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 m,稀可逾10 m。叶厚革质,倒披针形至矩圆形,长6~18 cm,宽2~6 cm,全缘或顶部有浅齿,两面无毛;叶柄粗壮,长7.5~15 mm。花乳白色,直径为7~12 cm,单生或簇生小枝顶端;花瓣5~6,宽倒心形,顶端深裂。五华、饶平、潮安等县常见,生长于海拔500~3 000 m的山谷、溪边、林地。木材致密,可为建筑用材;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种子可榨油。花期8月,果期12月。大头茶枝繁叶茂,叶革质,浓绿厚实,具有光泽,花冠大而华丽,花成簇挂于枝端,花期正值冬季少花季节,可供做庭园树、行道树、公园树、造林等用途。木材淡红色,质地致密坚韧,可供做建材及薪炭[13]。大头茶在粤东地区还用为药材,有活络止痛之功效,可用于风湿腰痛,跌打损伤。

3.7 折柄茶属

折柄茶属(Hartia)为常绿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全缘或具锯齿,叶柄对折成舟状;花单生于叶腋内,有苞片;萼片5,花瓣5。粤东地区有2种1变种,小花折柄茶(HartiamicranthaChun)、毛折柄茶[H.villosa(Merr.) Merr.],前者花瓣长15 mm,宽10 mm;苞片2,长2.5 mm;萼片,长4~6 mm;后者苞片披针形,长8~15 mm;萼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5~1.8 cm;花瓣黄白色,长1.8 cm。一变种为短叶毛折柄茶(H.villosavar.elliptica),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短小,椭圆形,长4.5~6 cm,宽2.4~3.8 cm,萼片也较小,萼长1.5~1.8 cm。小花折柄茶少见于大埔、饶平、潮州,毛折柄茶在丰顺较常见,短叶毛折柄茶则分布较少,稀见于海丰一带。其花期均为5—6月。折柄茶属植物叶色常绿,花较大且量多,颇有观赏价值,在园林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8 木荷属

木荷属植物在粤东仅发现两种,木荷(SchimasuperbGardn. et Champ.)和疏齿木荷(S.remotiserrataChang),均为常绿乔木,花大,两性,单生叶腋,蒴果球形,木质,五角形,种子扁平,肾形,周围有薄翅。前者高可达25m,各县市均有分布,常见;其花生于枝顶叶腋,常多朵排成总状花序,直径3 cm,白色;苞片2,贴近萼片,长4~6 mm;萼片半圆形,长2~3 mm;花瓣长1~1.5cm;花期4—8月,果熟期9~10月。后者少见于丰顺、潮安;其花6~7朵簇生于枝顶叶腋;苞片3片;花瓣长2 cm,萼片圆形,长6 mm;花期8—9月;其树冠浓荫,花有芳香,叶茂常绿,花单生枝顶叶腋或成短总状花序,白色,具芳香,径约3 cm。木荷属两种树木花具芳香,嫩枝叶紫红及入冬叶色变红,有极佳的环境美化和香化作用,既可作行道树及风景林,又可在庭园中孤植、丛植。由于叶片为厚革质,耐火烧,故可植作防火带树种。在华南地区,多与马尾松混植成针阔混交林,有防止松毛虫蔓延之效。

3.9 厚皮香属

厚皮香属植物为灌木或乔木,花两性或单性,直径1~1.4 cm,常单生于当年生无叶的小枝上或生于叶腋,花梗长约1 cm;叶螺旋排列,常簇生枝顶,全缘;花两性;萼片和花瓣均5枚,稀6枚。在粤东有4种,厚皮香[Ternstroemiagymnanthera(Wight et Arn.) Beddome]、厚叶厚皮香(T.kwangtungensisMerr.)、尖萼厚皮香(T.luteofloraL. K. Ling)、亮叶厚皮香(T.nitidaMerr.),在粤东各县市均较常见。在粤东地区,四种树木的花期集中于5—7月,果期8—10月,花白色或淡黄色。厚皮香属树木树冠浑圆,枝平展成层,叶厚光亮,姿态优美。初冬部分叶片由墨绿转绯红,远看疑是红花满枝,分外鲜艳。园林应用时,适宜配置于门厅两侧、道路角隅、草坪边缘。在林缘、树丛下成片种植,能丰富色彩,增加层次。该属树木对CO2、Cl2、HF等抗性强,并能吸收有毒气体,是优良的环保树木[14-16]。

3.10 石笔木属

石笔木属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叶革质,互生,边缘有锯齿,具柄。花两性,白色或淡黄色,单生于枝顶叶腋内,有短柄,苞片2,与萼片同形,萼片5~10片,革质,半宿存;花瓣5,外面常被毛。花期集中于6—8月,花径为1.5~5cm;蒴果球形,直径5~7cm,由下部向上开裂;果爿5片。在粤东地区,本属植物有4种,石笔木(TutcheriachampioniNakai)、小果石笔木(T.microcarpaDunn)较常见,但长柄石笔木(T.greeniaeChun)仅稀见于丰顺、锥果石笔木(T.symplocifoliaMerr. et Metc.)稀见于大浦。石笔木属花一般较大,尤其是石笔木,花径可达5~7 cm,淡黄色至白色,单生枝顶。树冠椭圆形,多分枝,花色清丽,略有芳香味,可于庭园中孤植或丛植观赏,根、叶还可药用。喜温暖湿润,常生于海拔500 m左右的山谷、溪边常绿阔叶林中。生长快,抗SO2的能力强,抗HF的能力较强[14~16]。石笔木属树木常绿,树姿优美,花大果奇,但当前开发应用于园林景观的种类只占少数。它们均喜光,无需半阴,石笔木、小果石笔木、长柄石笔木可作为上层树种,锥果石笔木可植于林下[17],因此,它们在风景园林应用中将有广阔的前景,且应用形式可多样化,孤植、对植、群植均可,可用作为庭院观赏树、标志树、指示树,也可用作行道树和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坡堤绿化的树种。

4 开发利用价值

根据前述的调查,可将粤东山区的山茶科树种按其种群分布状况划分为常见、中等和较少三类。常见类有茶、木荷、米碎花、油茶、杨桐、柃叶连蕊茶、柳叶毛蕊茶、穿心柃、二列叶柃、细枝柃、细齿叶柃、窄基红褐柃、厚皮香、厚叶厚皮香、尖萼厚皮香、石笔木、小果石笔木,共17种(包括变种变型),尤其是前5种,不仅分布广,其数量也最多;中等种有尖叶杨桐、两广杨桐、长毛杨桐、香港毛蕊茶、长尾毛蕊茶、心叶毛蕊茶、尖连蕊茶、糙果茶、落瓣短柱茶、细尖连蕊茶、红淡比、厚叶红淡比、小叶红淡比、耳叶柃、光枝米碎花、偏心毛柃、岗柃、微毛柃、黑柃、毛果柃、单耳柃、大头茶、毛折柄茶、亮叶厚皮香,共24种;较少种大萼杨桐、茶梨、尖萼红山茶、毛柄连蕊茶、大苞白山茶、披针叶连蕊茶、微花连蕊茶、小石果连蕊茶、细叶连蕊茶、肖糙果茶、翅柃、短柱柃、华南毛柃、腺柃、粗枝腺柃、楔基腺柃、柃木、窄叶柃、毛岩柃、小花折柄茶、短叶毛折柄茶、疏齿木荷、短果石笔木、长柄石笔木、锥果石笔木,共25种。

木荷是粤东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山茶科树种,好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酸性土类。其高可达10 m以上,个别甚至达30 m,胸径1 m以上,在蕉岭南蔡镇风水林中,有数株胸径近1m甚至超过1m的植株。在粤东地区广为栽培,人工林中主要用于营造防火林带,公园中也用作行道树。厚皮香木材坚实致密,难于锯解,是床柱、文房用具及车辆把柄首选材料;而亮叶厚皮香的木材致密而软,是优质的雕刻用材,还可用于加工高级家具。木荷属、厚皮香属、石笔木属树种花大而多,早春幼叶泛红,入冬叶色染红,花叶颇具观赏价值,其材质优良、坚硬耐用,材色多样,亦是加工各种旅游工艺品的优质原料,可为粤东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工艺品生产提供良好的原料基地及原材料。油茶、石笔木等又是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SO2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较强;厚皮香对CO2、Cl2等气体抗性强,适应于街坊、厂矿绿化和营造环境林。山茶属、柃木属、大头茶属树种枝叶繁茂,叶革质,浓绿厚实,富有光泽,盛花期正值冬季少花季节,“吐于红梅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后”, 不同种类山茶花混种在一起,花期可从秋天陆续绽放至早春时节,可用作庭园树、行道树、公园树、造林等。山茶属树种拥有其他花卉难以比拟的观赏优势,花形俱佳。在庭园小区中,与阔叶树种相互穿插种植,既利用其耐荫性,又可突出其花期效果,在片林的边缘地采用不规划的连片种植或空旷草地的孤植、丛植,都可创造园林景观[1,11, 15]。山茶科中的灌木类型又是很好的盆栽材料,用自然古朴的花盆栽植,可摆放于寺庙、庭园、学校、景区、医院、宾馆等公共场所的人口两侧或作为绿墙成列排放,家庭摆设于阳台、客厅,不但美化空间,还可以净化空气。茶叶在我国传统的饮料,含有的咖啡碱等对人有提神利尿之功效,其经济价值不再赘述。山茶属、柃木属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柃蜜无色透明,近水白色或玻拍色,不易结晶,气味清香,味道香甜,高有营养价值,为优质蜜。杨桐属的浆果红色素含量丰富,达9%~10%,属水溶性花青素苷类,在酸性条件下呈鲜红色,耐光耐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葡萄糖、蔗糖、苯甲酸钠、柠檬酸等对其无不良影响,有较好的增色护色作用,是食用色素新秀。山茶属树木的种子富含油,可用于生产食用油、润滑油和印油,亮叶厚皮香的种子油可作为制作肥皂原料。

近几年,粤东又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山茶科树种,尤其是金花茶(Camelliassp.)、西南红山茶(C.pitardiiCoh. St.)、滇山茶(C.reticulataLindl.)观赏树种,在许多景区、公园甚至少数私宅周围都有种植,越南油茶(C.drupiferaHuang)作为一种经济树种,在油茶园中也广为种植。在引进外来山茶科树种时,更应该加强对乡土树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建立野生资源的种质库,充分筛选和利用优良资源,在园林上进行推广应用,发挥粤东地区的区位优势,生产出优质的茶类食用油、山茶蜜和柃蜜,将有力地促进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苞片萼片粤东
采后1-甲基环丙烯与自发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火柿软化及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系1. 征镒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亚组3. 高翠雀花亚组 Subsect. Elata
组2. 密花翠雀花组 Sect. Elatopsis
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珙桐苞片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
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
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