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语言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08-06 00:59王香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神经功能

王香花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脑一病区,河南 开封 475000)

本研究将早期功能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效果

1 临床资料

较好,报道如下。

共99例,均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41~72岁,平均(56.40±5.20)岁;肌力分级为0级10例,1级13例,2级11例,3级12例,4级3例;偏瘫部位为左侧21例,右侧28例;失语类型为皮质下失语12例,皮质性失语37例。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2~73岁,平均(56.51±5.26)岁;肌力分级为0级11例,1级12例,2级13例,3级10例,4级4例;偏瘫部位为左侧20例,右侧30例;失语类型为皮质下失语14例,皮质性失语36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头颅CT、经颅多普勒、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1];②肌力检查为0~4级;③CRRCAE评分小于55分;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②中途退出;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护理干预,监督患者禁烟酒,遵医嘱合理用药,给予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湿润,避免褥疮发生。

观察组联合早期功能训练。①饮食指导: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食物为主,多饮水,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②心理干预:与患者多进行沟通,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疾病治疗的过程及伴随症状,列举成功病例,提升患者自信心及锻炼积极性。③语言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咀嚼、吞咽、舌头伸缩训练,每次15min,1日2次。采用口型示范法对患者的发音进行指导,由单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音节,由字到词再到句,循序渐进。④肢体训练,先对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训练,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肢体训练,首先进行床上翻身训练,逐渐过渡至被动活动关节训练,缓慢转变为主动运动,随后进行坐位训练、坐起训练、床旁站立、扶壁行走、上下楼梯训练,每次20min,1日2次,锻炼时间依据患者的自身体质。⑤日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握手、穿衣、洗漱、进食、洗澡等生活能力训练,每次30min,1日2次。

两组均于训练3个月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分数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评分(CRRCAE)进行语言功能,其内包括复述、阅读理解、抄写、计算等9项,分数越高提示语言功能恢复效果越佳。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价运动功能,分数越低提示运动功能越差。依据Barthel指数评价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数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差[2]。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痊愈:偏瘫症状体征消失,能够自主生活,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大于90%。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神经功能评分减少60%~90%。有效:偏瘫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5%~60%,基本能够正常生活。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及语言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CRRCAE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CRRCAE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NIHSS评分 CRRCAE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9 12.36±2.02 6.88±1.01* 50.01±4.88 106.39±12.41*观察组 50 12.38±2.06 4.69±0.91*△ 49.96±5.02 151.01±19.33*△t 0.0488 11.3392 0.0502 13.6365 P 0.4806 0.0000 0.4800 0.0000组别 例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FMA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9 41.66±5.35 71.33±5.02* 43.31±4.66 73.99±7.34*观察组 50 41.59±5.41 83.61±6.33*△ 44.01±4.51 84.36±7.66*△t 0.0647 10.6811 0.7595 6.9753 P 0.4743 0.0000 0.2247 0.0000组别 例

6 讨 论

脑梗死偏瘫失语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破坏而发生,属于中枢性瘫痪的一种。临床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依然有着较佳的重组及代偿能力,但机体自主的重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配合日常的训练及学习[3]。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较佳的可塑性,其内的神经元在死亡后不会重生,但是其周围的神经组织能够从轴突侧支而再生,逐渐重建神经功能网络,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过程,形成新的通路,使神经能够从新支配肌肉组织。同时对神经元及脑细胞进行刺激,调节其兴奋性,产生功能代偿,与神经系统建立新的联系,收获正确的运动输出,可加快语言功能的恢复。早期的功能训练能够避免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改善肌肉血供,提高肌力及协调性,促进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4]。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前,先进行饮食指导,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提高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为后续的功能锻炼奠定基础。心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及消除心理障碍,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中会出现的症状,以及解决方法,成功病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自信心,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康复积极性。随后应用语言训练、肢体训练及日常功能训练,使训练成果最大化。但是,进行功能锻炼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一训练未见成果前不可盲目进入下一阶段,训练的具体时间及训练难度依据患者体质而定,避免造成二次损伤,或因训练难度过大降低患者的康复积极性。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神经功能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