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挤提按整复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2018-08-06 00:59刘绍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正骨夹板腕关节

刘绍海

(重庆市忠县中医院,重庆 忠县 404300)

我院用端挤提按整复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44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男21例、女51例,年龄54~86岁、平均(65.65±6.73)岁,平均病程(1.76±0.82)天,跌倒伤40例、高处坠落伤14例、车祸伤18例。观察组男26例,女48例,年龄55~87岁、平均(66.05±7.13)岁,平均病程(1.77±0.84)天,跌倒伤42例、高处坠落伤17例、车祸伤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经X照片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排除开放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合并其它骨折、影响患肢功能,受伤时合并有患肢肌腱、神经、血管损伤。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臂丛神经麻醉下,切开皮肤及软组织,吸净骨折部的积血,巾钳复位,确认关节面平整后,骨轴位穿入2枚克氏针,钢丝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腕关节2~3周,同时进行止痛、消肿处理,24h后开始活动手指,石膏拆除后逐渐进行腕关节功能性训练。

观察组: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先用X射线摄片明确骨折部位,患者平卧位,前臂保持中立位且肘部屈曲成直角。首先两助手对患腕进行充分的拔伸牵引,拔伸牵引是骨折整复的基本手法,应注意拔伸力要充分、要足够。如果是Colles骨折,用端挤法纠正骨折远断端向桡侧移位以恢复尺侧倾斜角和提按法纠正向背侧移位以恢复掌侧倾斜角,如果是Smith骨折,在两助手的牵引下,术者双拇指推顶桡骨远断端的掌侧,余四指扣住桡骨近断端的背侧,同时远端助手在牵引下背屈腕关节,然后用端挤法纠正远断端向桡侧移位。釆用抱合法纠正下尺桡关节半脱位。如属关节内骨折合并关节面不平整者,术者将桡骨远端的桡背侧紧紧按住,牵引远端的助手在维持牵引下反复数次向掌背侧屈伸和尺侧尺偏,以便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光滑平整并不断磨合关节面从而更有利掌倾角及尺倾角的恢复。最后用小夹板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固定。并通过X线片密切关注患者复位情况,每周至少检查1次,骨折端稳定之后方能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

3 观察指标

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疼痛,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微痛,4~6分表示显著疼痛,但可忍受,7分或以上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

石膏或夹板拆除后1个月进行观察,按Green-O’Brien评分标准评价,分疼痛、功能恢复、活动范围、屈伸幅度、握力5项。①疼痛:无痛25分,轻痛20分,耐受15分,剧烈0分。②功能恢复:完全恢复至受伤前状态25分,轻度受限20分,大部分功能受限15分,无法动0分。③活动范围:屈伸幅度大于等于120°为25分,屈伸幅度91°~119°为15分,屈伸幅度61°~90°为10分,屈伸幅度31°~60°为5分,屈伸幅度小于等于30°为0分。④握力:握力恢复至受伤前100%25分,恢复75%以上15分,恢复50%~74%10分,恢复25%~49%5分,恢复小于等于24% 0分。总分为100分,优为大于等于90分,良为80~89分,可为70~79分,差为小于70分。

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

时间 例 术前 术后0.5h 术后1h 术后3h对照组 72 8.2±1.4 6.1±0.9 6.4±0.9 4.5±0.6观察组 72 8.3±1.3 7.4±1.1 5.2±0.7 3.3±0.4 P>0.05 <0.05 <0.05 <0.05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骨断端复位,加快受伤部位的愈合,所以必须针对骨折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针对骨折的不同情况和受伤程度运用不同的正骨手法对其进行复位。复位是治疗的关键环节,所以一定要复位正确,否则就会出现骨折断端错位生长,导致治疗的失败。正骨闭合复位是指中医正骨依靠成熟的具有传统经验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法将骨折部位的骨断端进行复位。小夹板固定是能动固定方式,可以通过小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及棉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复位的效果,符合中医“骨肉相连,筋可束骨”的理论。能以最快速度帮助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恢复受伤的腕关节,从而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对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虽然术后半小时疼痛指数较高,但术后1h疼痛指数低于手术切开复位,这与以往权威报道相一致[2]。

猜你喜欢
正骨夹板腕关节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