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和声终止研究

2018-08-06 09:11王蓓蓓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练习曲曲式大调

王蓓蓓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引言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1857)于1791年出生在维也纳,是奥地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被后人称作“现代钢琴演奏的奠基人”,他是贝多芬演奏风格的最佳演绎者,是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车尔尼练习曲融古典乐派的典雅格调和克列门蒂的动态风格为一体,通过精心及严格的编排分类,适合不同层次的钢琴练习者。他的练习曲注重强调指法技巧的发展及手腕的自由性,同时训练渐强、渐弱的控制力等,是钢琴练习的基础教材。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其中《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属于初中级程度练习曲,在旋律及和声语言上、织体句法上都展现了他独具匠心的思维与智慧。[1]

二、《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的曲式结构

《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三十首中全部建立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上,其曲式结构主要采用了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通过分析得出在车尔尼 849流畅练习曲的30首练习曲中第1、24首是属于再现单二部曲式;第2、11、16、29首是属于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 4、5、8、9、10、19、20、21、27、28、30首是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第 6、7、12、13、15、22、25、26首是属于综合型中部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第3、14、17、18、23 首是属于并列单三部曲式。[2]

三、乐句终止情况

(一)正格终止与变格终止

乐句是乐段的次级结构,一般在和声上表现为有明确的终止或半终止在旋律上有明显的间隙。从和声进行的性质上,终止式又被分为正格终止、变格终止两大类。《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中较多地使用了正格终止作为乐句的结束,但也有一些乐句在终止处使用变格终止IV——I结束,如图所示第15首:(见下图):

图3 —1《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第15首第3—4小节

这是《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第15首,该练习曲是一个综合型中部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上图所示是练习曲中A乐段的第一乐句3——4小节半终止处,A段一开始是在E大调上陈述最终转到它的属方向调B大调上,第一乐句半终止处仍在E大调上陈述其和声进行上是IV——I变格终止,右手在旋律上使用琶音音阶的形式结束在主音上,左手两个加连音线的柱式和弦最终结束在主和弦上。[3]这两小节在力度的变化上都是随着旋律的上行逐渐加强旋律下行时逐渐减弱,和声上这种用变格终止来结束乐句半终止的情况,使乐曲的进行构成了不稳定性因素从而推动了后乐句的发展。

(二)开放终止与收拢终止

乐句的终止中存在着完满与不完满差异。这些也要看乐句终止式和声进行的力度及结束和弦的节拍位置、排列、重复音等因素的情况。通过分析《车尔尼 849 流畅练习曲》,其中第 2、3、4、6、9、11、18、19、25、28、30 首中部分乐句中采用了收拢终止结束。第 4、7、8、13、15、18、21、22、30 首中部分乐句中采用了开放终止结束。[4]

四、乐段终止情况

乐段的终止情况一般都是与曲式结构有着密切联系的,不同的终止类型配合的乐段的功能与整个乐曲的构成逻辑。从曲式结构方面分析乐段终止的类型,其中在《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中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的乐段和声终止主要有以下几种:

正格终止:通过调式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来巩固调性,是古典主义时期传统的乐段终止形式。

变格终止:在练习曲第12、15、条等中使用。这是一种通过下属和弦到主和弦的和声进行。

完满终止:与正格终止一样,通过两种不同的具有非稳定性的和弦进行到主和弦上,形成S—D—T的功能体系。

不完满终止:在练习曲第 4、7、8、13、15、18、21、22、28、乐曲中使用。

开放终止:车尔尼在很多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乐段末尾采用了转入属调终止的方式,使后乐段的进入更为自然。

收拢终止:乐曲的结束需要稳定的和声进行,车尔尼在所有的结束段落都使用了收拢终止,在大部分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也采用了收拢终止。

《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中完满终止的情况如图所示第14首:(见下图)

图4-1 《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第14首第26—28小节

这是《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的第14首,该练习曲是并列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这是练习曲中C乐段的第26—28小节,该乐段一开始在A大调上陈述中间转到其属方向调E大调最后回归原调终止在主和弦上。上述谱例和声进行IV—K46—V7—I,右手一小节下行音节进入左右手十六分音符休止加十六分柱式跳音最后四分休止结束。此终止处采用的和声进行属于完满终止的和声进行方式。在《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中也有开放终止的情况如图所示第7首:(见下图)[5]

图4 —2《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第7首第15—16小节

这是《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中第七首,该练习曲是综合型中段再现单三部曲式类型,整首练习曲调性一开始在C大调上阐述后转入其属方向调G大调最终回归原调C大调上。上述谱例是练习曲B乐段第15—16小节其左手伴奏是属于保留音加十六分音符分解织体形式,右手主要是均匀的八分音符,在和声终止处采用是V来结束,是典型的开放终止处理方式,同样也是单三部曲式中段的常用终止类型。

五、终止后的附加部分

补充是在一个结构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之后发生的。补充通常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如最后的乐句或终止式),以加固基本结构的调性和终止式。在《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中有一些就使用了补充终止作为结束。如图所示第17首:(见下图)

图5-1 《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第17首第11—17小节

第十七首练习曲的曲式结构是并列单三部曲式结构类型,该练习曲分为三个乐段调性上一开始在G大调上陈述后转入其属方向调D大调上后回归原调G大调上。上述谱例是练习曲中A乐段第11——17小节,在旋律上左手前五小节柱式和弦后两小节柱式和弦加八分休止符最后以一个四分休止符结束,右手旋律前三小节每小节四个八分音符在强拍和次强拍的八分音符上加颤音后半拍八分音符是跳音,后四小节均匀的十六分音符最后三个跳音结束,在和声终止处使用K46——V7——I做完全终止后,又用V7——I进行补充。

在《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中也有一些运用转调补充终止来结束乐句如图所示第16首:(见下图)

图5-2 《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第16首第12—16小节

上述谱例是《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中的第十六首第12—16小节,该练习曲的曲式结构是属于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类型。上述谱例是练习曲中A乐段中的后乐句,该乐句在和声进行上是K46——V7——I——V7——I在乐句结束之后有增加了一组和声进行来巩固调性及终止式的结束。整个第16首练习曲在调性上一开始在C大调上到A乐段终止处转到其属方向调G大调来完成补充终止结束,在右手一个八分跳音柱式和弦加三十二分音符的级进下行最终一个主和弦加八分休止和四分休止结束,左手主要是柱式和弦跳音加级进上行三十二分音符加后半拍八分音符最中结束在一个主音八度结束较为突出调式调性的转变和发展,后面紧跟着一拍的休止使得终止感更加的强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和声终止在各练习曲的乐句、乐段及曲式结构中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们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研究《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每一首作品的和声终止式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整部作品创作过程中都是严格遵循莫扎特、贝多芬式的古典和声规则,各级结构的和声终止都与其结构特征紧密联系。又因为车尔尼练习曲是每一位初学琴者必弹的钢琴基础教程,所以在演奏技巧方面也可以根据和声技巧的规律来加强理解和弹奏,从以上研究分析也让我们从和声终止的角度了解和体会《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的音乐价值和作曲家创作智慧,以及这部作品沉淀出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从和声学的角度去理解更多车尔尼练习曲作品。

猜你喜欢
练习曲曲式大调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G大调随想曲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绘事感言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