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漫谈

2018-08-06 13:52李志峰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鉴赏诗歌初中语文

李志峰

摘要:语文教学中,诗歌的学习占了很大比重,同时诗歌的鉴赏也是考试的难点和重点。要学好诗歌鉴赏就要从最基础的阶段开始,只有对诗歌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体会诗歌中的观点,理解诗歌中的感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鉴赏

当代学生深受21世纪新兴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诗歌由“诗”和“歌”两部分组成,未谱曲的称为“诗”,合曲之后的诗便是“歌”。最早的诗歌产生于先秦时期,主要记载和歌颂当时人民的劳动场景。因为先秦时期还没有文字,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来传播和传承,所以大部分先秦的诗歌都没能保留下来。诗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原始诗歌主要以人民劳动为主题;隋唐诗歌充满了浮华艳丽之风;唐朝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多为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诗歌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叙事绘景、抒情言志。诗人往往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或描绘美丽景色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感情,只要学生能读懂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怀,就很容易在诗歌鉴赏中取得高分。那么怎样才能读懂诗歌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诗美如画,爱诗才能懂诗

每一首诗都有它独特的风情,每一首诗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或隐晦或直白,诗的美只有爱诗之人才能真正体会。中学生常常抱怨诗太难懂,其实并非他们读不懂诗中的文字、看不懂诗中的美景,而是他们感受不到饱含在那字里行间的情感。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读诗歌是为了鉴赏,而鉴赏是为了考试,归根结底他们并没有把诗歌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反而把它们当成了任务和负担。诗本是美丽的东西,若学生背着考试的负担去读诗,带着一种功利的心态去读诗,甚至于在教师的逼迫下读诗,又怎么能读懂诗、读懂情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和享受中读诗,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的美、体会诗人的情。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多接触诗歌,教师应经常为学生读诗,与学生一起品诗、评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班上开展写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写诗积极性,让学生之间互相改诗、评诗。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写诗比赛,丰富学生的阅历,锻炼其写作能力。相信在“诗”与“歌”的世界里,学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二、读诗从了解诗人开始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写诗风格,而同一个诗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在读懂一首诗之前首先要先了解这位诗人,了解他的生平、性格以及做诗的背景等。如唐代诗人王维,他曾在朝堂之上有所造诣,然而人到晚年便厌恶了官场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一心想要归隐山林的他创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出一幅幅清新脱俗、质朴恬淡的乡野风光,让人心驰向往,读他的诗就像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般明亮、透彻。“诗中有画”,这就是王维的写诗风格。在了解诗人,熟悉他诗风的条件下,学生更容易推测出诗人写诗的心境以及蕴含在笔下的深情,所以读诗首先应从了解诗人开始。

三、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景至情

“借景抒情”是诗人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又称“寓情于景”,该种手法通过描绘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当然也不乏以哀写哀、以乐称乐的手法,景中寓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十里,吹绿了江南的缕缕青丝,面对此情此景,王安石的心中却不禁升腾起一股浓烈的忧伤,不知家乡的春天是否也如這江南一般生机盎然?家中的亲人是否还像离家时一般健壮安康?这皎皎明月何时才能照亮我归家的漫漫长路?这是一首典型的借乐景抒哀情的诗,江南的三月春意盎然,而作者从此景中写出的是对家乡的思念。

四、抓住“意象”,体会深意

每首诗中都有一个到几个意象,这些意象便是诗歌的“眼睛”,它们可以透露出诗人的主旨和感情。那什么是意象呢?顾名思义,意象即寓意之物,是作者想要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借以抒发的景物、物体。

不同的意象蕴含着不同的寓意和感情,而这些寓意都是在几千年的诗篇中沉淀、积累而来的。“月亮”这一意象常与思乡联系在一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是以“月”这一意象来寄托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另外,还有传说蜀王杜宇在被逼迫的情况下让位给自己的臣子,自己却含恨归隐山林,死后他的灵魂化作杜鹃鸟,在山林之间啼血盘旋。后来杜鹃鸟便成了凄凉、哀伤的代表,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子规”便是指杜鹃。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应重视意象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体会意象中蕴含的深意。同时,还应该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意象,以诗句为例进行讲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读懂诗歌,做好考试中的诗歌鉴赏不是一蹴而就的,依靠学生在平时的积累和沉淀,以及踏踏实实的苦练。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学生读诗的技巧,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材料。对诗的敏感度还得靠学生长期的阅读和思考来沉淀。从中学开始,学生慢慢接触到诗歌这一体裁,所以中学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素养的基础阶段,应该尤为重视。诗歌本是美的化身,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步入诗歌的殿堂。

猜你喜欢
鉴赏诗歌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七月诗歌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