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知识树”在作文教学中应用理论的探析

2018-08-06 13:52曹大忠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构建

曹大忠

摘要:本文探讨的是关于“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研究,从“知识树”运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把“知识树”运用习作的理论方面,就这一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等角度运用具体案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的作文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应用理论

从2014年到2016年,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市级重点课题“小学中高年级运用‘知识树梳理课文知识结构的阅读教学的研究”。该课题历时两年,主要研究了学生如何通过绘制“知识树”理清文章结构层次,通过“知识树”对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等方面的问题。两年的研究发现,“知识树”运用于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效的将教师从阅读教学不厌其烦的讲解与灌输中解放出来,形成了运用“知识树”梳理课文知识结构的一般教学模式。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从2016年9月起,本课题组开展了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挖掘,拓展到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的研究领域,开展了“小学中高年级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的课题研究。我们从学生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的调查开始,到了解国内作文教学改革中处于前沿其它的成功的教学案例。吸取他们成功的优势,结合我校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法,现将绘制“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在作文教学中应用理论作以下简要的探析。

一、“知识树”结构原理的提出及其运用于教学领域的作用

国内把知识树运用于语文教学的第一人是魏书生老师。20世纪70年代,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来梳理语文知识结构,把繁杂的语文知识进行条理性的梳理,避免了学生在语文复习中盲目的重复无效的做应试题,节省了学生在语文复习中的时间,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四川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老师把“知识树”运用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中;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认为“知识树”有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寻求教学的序列性,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和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知识树”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认为把“知识树”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好处:

(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主题为单元进行分组,每一个单元教学内容都是一个相对的整体,运用知识树可以对这一整体进行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学科“知识树”,可以是学段“知识树”,也可以是单元主题“知识树”。尤其是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的“知识树”体系,对教学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从而做到在教学中思路清晰,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知识树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帮助教师正确处理知识规律,建立知识体系,使教学从无序到有序。

(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运用“知识树”对语文知识点的梳理,可以改变学生在学习中面对庞杂繁芜的语文知识无从下手的局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单元“知识树”,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知识树”运用于写作教学的作用

把知识树运用到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上,是把“知识树”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实践研究的深入。在“知识树”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意识,通过知识树的绘制较好的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对文章写作方法进行较好的分析,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独立的板块。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提升,自然就会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而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从阅读理解中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知识树进行阅读活动中,通过绘制“知识树”的实践活动,逐步学习和掌握了怎样确立文章主题与建构文章结构,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有此基础,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的作文教学方法的应用就变得轻松自然。

我校8个课题实验班级运用这一方法进行作文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首先是解决了学生在作文时无法开头的的困难,作文开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是瓶颈,一旦无法打破这个瓶颈,学生将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在教学中,我们把文章的主题(标题)作为“知识树”的主干,这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写作的目标明确了,接下来要解决的“怎么写?”的问题,这就是文章的段落层次的结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单元课文为范例,运用知识树分析文章结构,为学生习作打开思路。另一方面,教师以单元习作为主题,运用“知识树”作文章结构构建的示范引领,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的“知识树”。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实验班级学生大多在作文教学中做到了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写作手法灵活,构思新颖,很好地解决学生在习作中面临的诸多困难。

三、“知识树”运用于写作教学的原理

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的作文教学方法,具有如下原理:

(一)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可以培养学生思维上的整体意识。

学生在作文中常出现的“中心不明确、无法开头、偏题、离题”等现象,其实是学生思维意识上缺乏整体意识的集中体现。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绘制“知识树”明确写作主题,完成了文章的结构层次的划分,构思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作文中可以做到按图展开写作。

以我教学作文训练“我的理想”为例,学生习作之前,教师运用单元知识树引导学生对本单元主题进行回顧,本单元四篇课文围绕“崇高的革命理想”这一主题,讲述了李大钊、郝副营长、张思德、周恩来总理等为了他们心中崇高的革命理想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把握本次习作的主题。然后根据习作要求,引导学生确立“我的理想”是什么。继而分析这一理想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可以初步确立文章结构分为三部分,即“文章的开篇,我的理想是什么”“文章的主体部分,产生这一理想的原因是什么”“文章的结尾,怎样实现这一理想”当然,有的学生思维会更开阔,可能会写出第四部分,“实现理想后,我将会怎样”。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树”的第二层,即每一部分的延伸,如第一部分,使用怎样的开头方式,是开门见山?还是名人名言,亦或采用小故事等;又如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人的故事感染了你,还是从新闻报道,亦或听来的、想到的使自己产生了这一理想,包括每一部分是用什么表达方法,修辞手法,我们都可以在“知识树”上作进一步的构思,以此方式完成全文结构“知识树”。

(二)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据我多年来对小学生写作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作文所表现的是害怕。其实,学生的怕也不无道理,因为他们在作文过程中思路不清,思维空间狭小。不知道怎么开头,不知道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不知道如何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不能灵活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法。最终导致的就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任务,即使勉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也可能出现中心不明确,层次不清晰,结构不完整,所选择的材料不能很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出现偏题离题等现象。所以,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借鉴他人的成分太多,甚至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作文成了一件令学生头疼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对于作文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最终“谈文色变”。

自从开展“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课题研究以来,通过课文知识树结构分析,让学生感受知识树在文章分析中的条理清楚的优点,并在授课活动运用知识树反观作者写作思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习作中注重文章构思的良好习惯,加之在作文教学前老师通过范文知识树的引领,习作主题知识树、主体结构图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到习作不再是一件望而生畏的事情,通过绘制知识树构建他们习作的主体框架,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树结构图完成文章的写作,逐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提升他们的习作能力。以习作“童年趣事”为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就是畏惧。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作文指导很关键。本人运用知识树结构图分析文章的构思,引导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思考。按照三部分的结构模式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1.开篇点题,作文的开头形式多样,可以运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揭示文章主题。如“童年的往事,有如天上的繁星,每一刻都那么耀眼。童年的往事,有如一串跳动的音符。总是那么缠绵,童年的往事,有如欢快的小溪,时时漾起圈圈的涟漪”;也可以运用朴实的语言文字交代要写作的事情,如“童年的趣事很多,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发生的…”;2.叙事,选取生活中最有趣的事展开叙述,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趣”的成分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详细描写。3.结尾,点名文章主题。可以抒发情感,可以谈收获体会。

对于如何选取“趣事”,为了拓展学生生活空间,教学中我运用右面的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组材选材,在知识树层层展开的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路,原来自己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只是自己没有留心罢了,一下子就解决了学生没有内容可写的问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正因为以往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困难,所以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树状结构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有效避免了学生在习作中中心不明,层次不清,结构混乱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習作后享受的是习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另外,绘制知识树时,为了很好的区分每一层次的内容,往往通过颜色的搭配来处理,根据人体对外界认知事物的规律,这种色彩对比鲜明,结构和谐的知识树结构图可以很好地调动人体感官,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在习作中的自觉性,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知识树”运用于写作教学所取得的成果

开展运用知识树构建文章主体结构的习作方法研究已经快两年了,两年来,我们从最初帮助学生弄清知识树运用于习作教学的好处着手,通过教会学生构建基本的树形,运用单元范文知识树结构图分析文本,引领学生逐步学会构造自己的知识树。如今,所有教学实验班的学生,都能够根据习作题目和习作要求绘制自己的知识树,成功的完成作文训练过。两年来,课题组对我校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班级的学生学期测试卷习作得分与普通教学班级的学生习作得分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实验班级学生习作得分率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班级,而且呈逐步上升趋势。在2016——2017年我小学生参与的校内校外作文征文竞赛活动中,无论是参与的积极性和获奖的学生比,实验班级的学生都明显地优于普通班级。

如果把文章结构的各部分看作知识树的第一层,把每个部分分为几个层次看作知识树的第二层,每个层次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重点词句看作文章的第三层。我校实验班级的学生绘制知识树能够达到第一层的为100%,达到第二层的80%,达到第三层的为65%。也就是说,在课题实验班的学生,基本上能够把习作中的主要内容,段落层次,优美语句,重点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一一展示在自己的知识树上。为此,课题组每期都要举行“学生作文命题知识树绘制大赛”,学生通过知识树绘制大比拼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累经验,提升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材应重视理论知识的统帅作用——从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谈起》谢象贤,倪文锦,何晓文.《语文学习》 1985

[2]《从图式理论看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 解正宝.《学语文》

[3]《让师生在知识树构建中共同成长——高密市“师生共建学科知识树”初探》韩金洲.《山东教育》2010

[4]《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