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2018-08-08 01:48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河南平顶山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门脉低密度高密度

1.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2.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马建平1 马洪德1 刘百舸1陈鲁豫2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高发区,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原发性肝癌也非常常见,且患病者基数众多[1]。肝硬化与肝癌联系紧密,肝癌是由肝硬化再生结节恶化而成,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而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是指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2]。目前,SHCC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辅助性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可对癌灶进行定性、定位的图像分析,在SHCC手术、介入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3例乙肝肝硬化相关性SHCC临床资料,旨在探讨256排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SHCC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3例乙肝肝硬化相关性SHCC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0年版)中乙肝的诊断标准[4];②经临床确诊为乙肝肝硬化患者;③术前均接受256排CT检查;④临床确诊或疑似SHCC患者;⑤CT检查前未接受过介入治疗或肝脏手术;⑥符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中SHCC的诊断标准[5];⑦病灶证实为乙肝肝硬化相关性SHCC;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有腹部手术史者;③CT检查前未注射低张药物者;④病灶直径>3cm者;⑤有严重心脏、肾脏疾病者;⑥有严重过敏史者;⑦不配合检查者;⑧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⑨转移性肝癌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⑩临床资料不完整者。73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11例;年龄35~76(50.17±6.53)岁;甲胎蛋白(AFP)阳性者59例;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3例经介入手术证实。

1.2 检查方法 采用256排CT机(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所有患者检查前禁食至少6h,扫描前20min口服1L凉白开,指导患者进行屏气呼吸,于吸气末开始扫描,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肝脏下极,并调整窗位、窗宽,确保显示清晰的SHCC图像,先行常规平扫,扫描参数:120kV,260mAs,层厚5mm,层间距1mm。而后行三期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2.5~3 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欧乃派克100mL,注射后对肝脏进行动脉期(25~30s)、门脉期(50~60s)及延时期(120~180s)扫描。

1.3 图像分析和SHCC诊断标准 由2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影像学医师分别独立进行图像观察,包括癌灶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各期强化特点及与周围肝实质相比较的密度等。SHCC诊断标准[6]:①动脉期等密度,门脉期、延迟期低密度者;②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延迟期等密度,并伴有假包膜环状强化者;③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延迟期低密度,不伴有假包膜环状增强者。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量数据以(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92个SHCC癌灶CT检查结果 73例患者中,CT平扫检出SHCC癌灶59个(64.13%),CT增强扫描检出SHCC癌灶85个(92.39%),CT增强扫描检出率显著高于平扫(p<0.05);其中60例为单发,13例为多发;癌灶形态为类圆形,直径0.6~3.0(2.09±0.65)cm;分布位置:肝右叶54例,肝左叶19例。

2.2 92个SHCC癌灶CT各期检出情况比较 CT平扫高密度3个,低密度56个,等密度34个;肝动脉期检出癌灶84个(91.30%),高密度(明显均匀强化)63个,边缘强化或中心点状强化17个,低密度4个,等密度8个;门脉期检出癌灶66个(71.74%),高密度8个,低密度58个,等密度26个;延迟期检出癌灶73个(79.35%),均呈低密度,另19个呈等密度。各期扫描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目前,全球仍无统一的乙肝肝硬化相关性SHCC定义标准,其发生、发展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是肝硬化相关性多阶段、多步骤动态过程,依次由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结节发展为SHCC[7]。乙肝肝硬化相关性SHCC患者非手术治疗预后较差,若在病变早期确诊,行切除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乙肝肝硬化相关性SHCC的检出率[8]。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扫描时间明显缩短,Z轴分辨率明显提高,扫描速度的提高可降低运动伪影对腹部扫描的干扰,提高图像质量,可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层厚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最薄层厚可低于0.15mm,更有利于显示肝脏的微小病变[9]。应用造影剂的增强扫描在显示SHCC形态学特征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病灶的血容量、血流、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能更好地鉴别诊断SHCC。

256排CT扫描速度快,与传统动态增强扫描方式相比,其扫描方式更优,一次性注射造影剂后可完成全肝三个时期的扫描,可清楚显示肝静脉、动脉、门脉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可同时观察不同性质病变不同时期的强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这种增强扫描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SHCC的检出率。SHCC癌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时,表现为显著强化,可能与SHCC癌灶体积小,坏死面积相对较小有关,其供血主要来自肝动脉,而正常肝实质尚未开始强化或轻度强化,故癌灶区强化明显;门脉期时,正常肝组织70%的供血来自门静脉,强化逐渐加强,而SHCC癌灶密度却减低,呈低密度;延迟期时,SHCC癌灶密度迅速减退,呈低密度,与正常肝组织对比明显;这种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特征可作为256排CT诊断SHCC最有价值的增强扫描征象[10]。

表1 92个SHCC癌灶CT各期检出情况比较[n(%)]

图1-4 为同一病例肝脏右后叶SHCC,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高密度;门脉期强化下降、呈略低密度;延迟期强化继续下降、呈低密度。图5-8为肝脏左内叶外缘SHCC;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增强后呈轻度均匀强化;门脉期可见癌灶边缘环假包膜状高密度强化,病灶呈低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CT平扫检出SHCC癌灶59个(64.13%),CT增强扫描SHCC癌灶检出率为92.39%,显著高于CT平扫的64.13%;说明通过造影剂,可清晰的观察到256排CT三期增强扫描中不同时期SHCC癌灶与正常肝实质之间的区别,更有利于提高SHCC的检出率。本研究中,SHCC癌灶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呈高-低-低、高-等-等或高-等-低信号,动脉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门脉期、延迟期和CT平扫,与动脉期大部分正常肝实质尚未开始强化,而SHCC癌灶强化明显,两者对比明显有关,虽然肝动脉期的SHCC癌灶检出率最高,但也有8例漏诊病例,而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可作为辅助性诊断,以提高SHCC癌灶检出率。

综上所述,CT三期增强扫描可显示乙肝肝硬化相关性SHCC的强化特征,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相结合有助于提高SHCC诊断的特异性和检出率,对SHCC的早期手术、介入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门脉低密度高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低密度网格覆盖分析的重访星座优化设计
TIPS术后门脉显影和肝脏体积对肝功能及并发肝性脑病的影响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