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再出发

2018-08-08 15:32宗平
老友 2018年7期
关键词:成员国共同体命运

宗平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峰会于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这是今年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上合组织在扩员后八国领导人参加的第一次峰会。如何确保进入新阶段的上合组织进一步开好头、起好步,备受国际关注。

不是“清谈馆”,而是“行动队”

6月10日13时45分许,8个成员国领导人走上会议台。他们签署、见证了23份合作文件,这是历届峰会成果最多的一次。

超越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政治互信是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的前提所在。“我们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实现普遍安全。”习近平主席在6月10日讲话中对上合组织加强安全合作提出新期望。

安全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成立伊始,上合组织成员国始终把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作为优先方向,努力打造地区安全的“稳定之锚”。

会议期间,成员国领导人深入分析国际及地区安全形势,明确应对风险挑战的努力方向,提出一系列安全合作新举措:

——批准《〈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8—2022年)》,明确未来5年深化各领域合作的重要举措;

——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9年至2021年合作纲要》,进一步推动安全领域务实合作,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将发挥更大作用;

——将继续推动打击非法贩运毒品领域的合作;

……

专家认为,一系列共筑安全的新举措,将充分发挥安秘会机制的作用,妥善应对各类安全威胁和挑战,共同营造良好的地区安全环境,推动上合组织“安全合作之轮”越转越顺。

6月8日,一辆满载青岛啤酒的中亚班列从胶州发车前往阿拉木图。青岛啤酒在上合组织国家备受青睐:2017年,青啤在俄罗斯销售量增长78%,在哈萨克斯坦销量同比增长102%……青啤销量的增长正是上合组织拓展务实合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前4个月,青岛对7个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出口额达93.1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各类投资存量约为840亿美元,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工程承包累计营业额达1569亿美元。

“一带一路”建设使上合组织经济合作进入“快车道”,早期收获硕果累累,展示出这个世界上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的勃勃生机。

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乏抬头表现,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仍将是全球发展大势所趋——这是青岛峰会与会各国和国际机构的共同心声。

上合组织发表成员国领导人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有关部门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贸部门间促进中小微企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文件……峰会上,上合组织成员国用一系列具体行动扩大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主席在青岛峰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宣示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互利共赢的决心和魄力。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将落户青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将设立,为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峰会上,中国正在将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方能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上合组织成员国覆盖多种文明。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年来,在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首届上合组织妇女论坛、首届上合组织文化艺术高峰论坛、首届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论坛……一个个“首创”成功实践,推动成员国间的互动与交往不断加深。

在青岛峰会上,各方表示愿在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旅游、青年、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成员国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签署了《2019—2020年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旅游合作发展纲要〉联合行动计划》等,这些务实举措将汇聚起促进民心相通的人文力量,夯实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民意基础。

“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6月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为推动“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中方将在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

——未来3年,中方愿利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等平台,为各方培训2000名执法人员,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未来3年,中方将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

——中方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

……

“中国担当”促成一个个“上合方案”,破解时代难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清晰实践,体现了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十七载,同舟共济

从打击“三股势力”到助力区域一体化,从发展战略对接到打造“命运共同体”,17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欧大地上汇聚力量、发挥影响,展现出不凡的力量。

从1996年的“上海五国”到2001年的上合6国,再到2017年的上合8国,上合组织日益壮大。特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使上合组织实现成立以来的首次扩员,成员国地域范围延展至南亚。

目前,这8个国家的国土总面积约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除8个成员国外,上合组织还有4个观察员国,即阿富汗、白俄罗斯、伊朗和蒙古国,6个对话伙伴,即斯里兰卡、尼泊尔、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

从合作领域来看,“上海五国”时期,成员国合作以解决边界和安全问题为主题,如今,上合组织在反恐、军事、情报共享、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方式不断翻新,合作深度不断加大。

组织规模由小到大,合作领域由少到多,上合组织的合力不断增强。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20个字所浓缩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17年不平凡发展历程的最佳注脚,更是上合组织的灵魂所在。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上海精神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是本组织发展的保证。”

超越意识形态,摒弃冷战思维,包容多元文化……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上合组织各方在互信互利基础上建立起了新型国际合作范式。

从元首理事会会议,到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再到多个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部门间会议,健全的合作机制如强有力的黏合剂让上合组织成员国紧紧团结在一起。

坚持国家关系平等、倡导多元文化共生、创造共同发展的良性环境,在中国的倡导下,上合组织决心走出一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结成更广泛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这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向,也是上合组织生命力所在。

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上合组织的发展,如何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着眼各国共同利益,提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主张,为上合组织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需要凝聚团结互信的强大力量、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础、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兼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通过求同存异促进和睦团结,才能凝聚起以合作实现共赢的强大力量;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效打击“三股势力”,才会有持久的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我们必将迎来更高水平的共同繁荣。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需要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人文合作对深化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需要进一步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更加密切的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今天,地缘政治版图日益多元化、多极化,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我们要强化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等地区国家交流合作,密切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伙伴关系,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对话,为推动化解热点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17年风雨兼程,上合组织遵循“上海精神”,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不断加强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同舟共济、精诚合作,不断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成员国共同体命运
爱的共同体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什么是IMF份额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