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2018-08-08 15:33聂然张明欣
上海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危人群筛查糖尿病

聂然 张明欣

摘 的 目的:分析社区35岁及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现状,为社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抽取上海长风街道35岁及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650例进行筛查体检,其中男性319人,占49.08%;女性331人,占50.92%。年龄35~91岁,平均年龄(57.93±11.72)岁。结果:在35岁及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查出糖尿病70人,检出率10.77%;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36人,检出率为5.54%;葡萄糖耐量受损(IGT)108人,检出率16.62%。糖尿病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IGT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成为糖尿病早发现的有效途径,可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社区干预提供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4-0053-03

Analysis of screening results of diabetes high risk population in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NIE Ran, ZHANG Mingxin

(General Practitioner Team of Changf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high-risk groups with diabetes aged 35 and above in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community health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random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650 high-risk groups aged 35 years and over in Changfeng Community, Shanghai for the screening examination, of whom 319 were males(49.08%) and 331 were females(50.92%). The age was 35~91 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7.93+11.72) years. Results: Among the high-risk groups with diabetes aged 35 and above, 70 were found to have diabetes,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0.77%; there were 36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regulations(IFG)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5.54%; there were 108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6.62%. The detection rate of diabetes increased with age; the detection rate of IGT decreased with a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screening of high risk people for diabet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find diabetes early, which can provide a certain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of high risk people with diabetes.

KEY WORDS diabetes; high risk population; screening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及时诊断而导致无法进行早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都是巨大的威胁[1]。而在社区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尽早发现异常者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缓解高危人群向糖尿病患者的转化。本研究旨在分析社区35岁及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7年3月至4月,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根据长风新村街道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编号,通过抓阄法共隨机抽取糖尿病高危对象650人。入组标准为具有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中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并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为(1)妊娠期、哺乳期患者;(2)被明确的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合并有恶性肿瘤、急慢性胰腺炎、全身代谢性疾病、全身严重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患者;(4)近3月内使用影响血糖药物者。

650例糖尿病高危对象中,男性319例,占49.08%;女性331例,占50.92%。年龄35~91岁,平均年龄(57.93±11.72)岁。已婚者615例,占94.6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220例,占33.85%;高中及中专者203例,占31.23%,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27例,占34.92%。一级亲属中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者79例,占12.15%。有血脂异常者61例,占9.38%;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者169例,占26.00%;有妊娠糖尿病史者7例,占1.07%;有糖调节受损史23例,占3.54%。BMI≥24者383例,占58.92%。静态生活方式者642例,占98.77%。

1.2 筛查方法

采用统一自制的筛查表,由经过培训的筛查员对每个筛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内容包括一般状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文化水平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慢性病患病情况等。

身高是使用最小刻度为0.1 cm的身高计测量。体重采用最小刻度为0.1 kg的电子体重秤,在脱鞋、帽、外衣后空腹称重。腰围是使用最小刻度为0.1 cm的无伸缩性卷尺在肋缘下和髂前上棘两点中线进行测量。空腹毛细血管血糖使用电子血糖仪检测,电子血糖仪的最小刻度为0.1 mmol/L。对空腹毛细血管血糖<5.6 mmol/L或者≥8.0 mmol/L的调查对象仅采集空腹静脉血,对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5.6~7.9 mmol/L的调查对象,除了空腹静脉血糖检测外,还进行餐后2 h血糖的检测。空腹静脉血采集是在指尖血采集后10 min内进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检测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采用75 g葡萄糖,用250 ml水溶解,5 min内口服,服糖前抽空腹血,服糖后2 h再次取血。

1.3 評价方法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1)年龄≥35岁;(2)有糖调节受损史;(3)体重指数(BMI)≥24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 mmol/L、三酰甘油≥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11)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

糖尿病诊断按照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75 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受损(IGT)为空腹血糖<7.0 mmol/L,服糖后2 h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为空腹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服糖后2 h血糖<7.8 mmol/L。

1.4 统计方法

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检出情况

在650例调查对象中,检出糖尿病患者70例,检出率10.77%;其中男性的糖尿病检出率12.85%,女性糖尿病检出率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糖尿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糖调节受损检出情况

在650例调查对象中,检出IFG者36例,检出率为5.54%;其中男性IFG检出率6.58%,女性IFG检出率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的IF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650例调查对象中,检出IGT者108人,检出率为16.62%。其中男性IGT检出率23.51%,女性IGT检出率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GT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4]。糖尿病早期筛查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有临床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受到患者机体代谢影响较小,检测准确性较高,在糖尿病筛查诊断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5]。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糖尿病检出率为10.77%;IFG检出率为5.54%;IGT检出率16.62%。男性IGT检出率高于女性。糖尿病检出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趋势。而IGT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现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交通工具使得人们的运动量下降有关。

姚志本[6]通过对4 884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知、信、行分析,发现对糖尿病认知的知晓率偏低。因此,加强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关糖尿病防治知识普及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继而引发多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带来沉重疾病负担,严重危害劳动力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7]。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岩, 赵冬, 王薇, 等. 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应用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28(1): 83-87.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7): 447-498.

[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26-28.

[4] 陈灏珠, 林果. 实用内科学(13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018-1070.

[5] 郭来敬, 王健松, 王闻博, 等. 2型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筛查方法的探讨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6, 10(4): 497-501.

[6] 姚志本, 糖尿病高危人群4884例知-信-行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19(2): 124-125.

[7]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1): 12.

猜你喜欢
高危人群筛查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