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2018-08-09 03:00陈永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蝶骨显微外科脑膜瘤

陈永峰

脑膜瘤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但通过临床数据得知,中年人是此疾病高发人群,女性高于男性。由于我国老龄化加剧问题,从而导致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发生率近年来发生率呈递增模式,对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手术难度高,若操作不理想就会诱发患者死亡或者残疾[1]。因此,本文针对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观察其临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17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为33~70岁,平均年龄(57.74±2.11)岁。

1.2 方法

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在翼点入路,应用三点式头架把头部固定好。显微镜下阻断硬膜和肿瘤之间的供血通路。通过患者CT影像得知肿瘤与周边关系,从而评估肿瘤质地以及和周边血管的关联,从而形成立体三维印象,开颅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对神经和血管进行分离和保护。术中应用B超进实时监控,以免出现盲目操作的情况,尽可能降低对机体损伤。开颅后,沿着蝶骨嵴向内剥离颅底和硬膜的粘连,磨除蝶骨嵴后把硬膜剪开,减少颅内压,暴露术野,扩大手术空间,利于操作[2]。实施肿瘤分离过程中,先沿着蝶骨小翼处理肿瘤的基底,利用双极电凝器在肿瘤基底和硬脑膜之间进行灼烧分离,在蝶骨小翼内侧前床突处肿瘤和硬脑膜粘连紧密而且供血丰富为肿瘤生长点进行电凝后断离[3]。将肿瘤在血管和神经上剥离,剥离较难可将小部分肿瘤残留,从而达到保护血管和神经的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

对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有效率为88.24%。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n,%)

2.2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情况(±s,分)

表2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情况(±s,分)

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 60.43±3.23治疗后 94.03±5.31 t值 4.865 P值 <0.05

3 讨论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有着发病隐匿[5],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特点,若不及时开展治疗,患者颅内压会持续性升高[6]。对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可有效将病灶切除,从而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没有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可暂缓手术[7]。有相关研究称:对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不仅治疗效果理想,还可获得患者和医师的认可,从而在临床中应用率非常高。因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疾病发生率递增,所以,对此疾病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建议首选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将供血丰富的肿瘤尽早切断,根据病症的具体情况分析是否全切。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对是神经和血管进行保护,因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极易出现推移、包裹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而且术中处理血管也存在一定难度[8]。在显微镜下实施手术,可将肿瘤掏空[9],肿瘤充分暴露后,把瘤壁向外侧牵拉,从而找到颈内动脉,小心分离后可成功[10]。术中由于牵拉刺激以及电灼损伤,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痉挛的情况,从而使颈内动脉或者大脑中动脉死[6]。给予患者4~5天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治疗,降低血管痉挛情况发生,术后实施有效的辅助治疗,可控制肿瘤复发[11]。

此次研究中:对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有效率为88.24%,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说明了显微外科治疗的优势性。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患者生活水平,显微外科治疗对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机体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蝶骨显微外科脑膜瘤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CT平扫结合MRI扫描在左侧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对比分析
视频脑电图监测中蝶骨电极加做过度换气提高检查阳性率的护理配合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