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十年就业社保发展报告

2018-08-09 02:05四川省人社厅宣传中心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5期
关键词:重灾区就业结构汶川

【编者按】

转眼,“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了整整十年。

十年来,四川省贯彻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就业社保特殊政策,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推进发展振兴,灾区群众就业稳定有保障,劳动关系和谐,养老看病基本有保障,人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明显,不断增强着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5月11日,四川省人社厅发布了《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十年就业社保发展报告》,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十年来在就业社保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梳理盘点。

值此“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刊发此报告,以示纪念。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更好地开创未来。

我们相信,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来,四川省贯彻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就业社保特殊政策,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推进发展振兴,重灾区(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6市州)群众就业稳定有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稳步增加

2008年到2017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7.7万人,年度新增就业规模由2008年的24.8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46.2万人,增幅达86.3%。其中,阿坝州2017年新增就业人数为2008年的2倍,德阳市2017年新增就业人数为2008年的1.5倍。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十年来,重灾区6个市州城镇登记失业率逐步趋于平稳,由2008年灾后高峰时的7.5%降低至近几年4.5%以内的较低水平。其中,广元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8年末的4.9%降至3.85%,下降1.05个百分点;绵阳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8年末的4.1%降至3.7%,下降0.4个百分点。

城乡就业结构明显改善

城乡就业总量由2008年的1613万人提高到2016年的1793万人,增加180万人,增长11.2%。城镇、乡村就业结构由2008年的31.1∶68.9变化为2016年的43.8∶56.2,城镇占比提高1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38.9:27.6:33.5变化为2016年的25.3:31.3:43.4,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提高3.7个、9.9个百分点。

劳动关系总体和谐

十年来,灾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养老看病基本有保障

十年来,灾区群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由2008年末的544万人、790万人、214万人、268万人、266万人分别增加到2017年末的2078万人、2548万人、513万人、558万人、552万人,分别净增1534万人、1757万人、299万人、290万人、287万人。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规模增长最为明显,增幅分别达到282%、22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达到95%以上。

2008年到2017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由119万人增加到977万人,净增858万人。城镇离退休职工和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

人社公共服务水平较大提升

推动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灾区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和绝大多数行政村建立了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人社公共服务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日常服务事项大量下沉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平台,服务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办理人社业务。

图1 2008年和2016年城乡就业结构比较(单位:%)

图2 2008年和2016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较(单位:%)

猜你喜欢
重灾区就业结构汶川
云上远眺新汶川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工信部发布第二批劝退名单专用汽车成“重灾区”
健康养生类话题成谣言重灾区
为什么县医院成人才流失重灾区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