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厦门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所感

2018-08-10 08:58邓日镗
福建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莫兰蒂厦门园林

邓日镗

(厦门远太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0 引言

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于9月15日3时5分在厦门翔安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是福建记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最强台风,让厦门这座城市遭受了重创,居民生活用水用电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居住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台风过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灾后重建,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班子,点、线、面进行空间划分,分区、分片有序开展灾后重建项目,重点对市政道路、绿化等与居住环境紧密联系的环节入手,力求打造比灾前更高标准的居住环境。

灾后重建的过程,也是环境改造的过程。文章以灾后重建项目为例,列举灾后重建前后的对照,进一步说明园林建设的必要性,并以此阐述居住环境改善过程中所采取的园林建设措施和包涵的切实意义。

图1 厦门环岛路(一国两制至北山宫段)平面示意

图2 厦门莫兰蒂台风后环岛路景象

图3 厦门莫兰蒂台风后人行道景象

图4 厦门志愿者对倒伏树木进行清理

1 灾后重建项目实例

实例项目位于厦门环岛路,起点位于环岛路一国两制标示位置,终点位于北山宫,全场长4.8km,如图1所示。周边分布有会展中心及众多住宅小区,莫兰蒂台风对这一片区造成了较大破坏及影响,部分苗木被连根拔起,市政设施也遭到重创,如图2~图3所示,仅是其冰山一角。项目施工启动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图4~图5所示,组织调用大量机械设备进行辅助作业。施工前后分3个阶段进行,前期以清杂、整理工作为主,中期以种植、补植为主,后期再调整、养护。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干劲十足,对项目的提升改造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市领导对项目高度重视,经常到项目实地考察并督促(图6),对项目建设的质量提出严格的要求。经过近一年的提升改造,如今,环岛路的景观(图7)得到了重生,全新的居住环境面貌在园林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再一次呈现在市民面前。

图5 环岛路施工过程

图6 市领导视察提升改造成果

图7 厦门环岛路灾后重建成果景象

2 灾后重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2.1 不足现象

在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局部地块未做到“因地制宜”

项目提升改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种对人工堆叠、铺草坪就是高水准、高档次的认识误区。因此,局部地块未考虑周全,直接将沟壑及山包一律填平处理,未能有机结合实际地形的变化来考虑。

(2)园林绿地结构系统过于单一

项目在园林绿地结构的构成配置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性。项目投入了过多的花化、彩化工程,极大损害了园林建设的生态性,对园林生态系统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居住环境的品质。

(3)市民对绿化保护意识淡薄

项目施工在进入收尾阶段,在临近人行道的刚完成的施工区域,市民往往为了抄近道,直接踩踏绿地的现象颇为常见,草地及地被区域被强行开辟出一条小径,有些围挡形同虚设,给刚成型的绿地效果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4)绿化管养工作过于草率,重视度不够

项目施工期间,局部乔灌木出现死苗现象普遍,其因在于低估了科学管养工作的重要性,对刚植栽完的苗木未能合理安排好浇水管护工作,未采取生态性的养护流程,以为简单浇水就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2.2 解决措施

(1)须制定园林建设地方规范

要将园林建设得到更良好的发展,使达到生态、科学的园林建设标准,须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关地方规范,以法定、规范的形式对园林建设的科学性和生态性制定一个全面的指导纲要,将园林建设的综合性要求以法制的手段来要求和执行,使园林建设项目得到高要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

(2) 须构建完善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完整的绿地系统建设对构建植物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其能促使良好植物生长环境的形成。过于分散的绿地,很难形成良好的系统生态环境,也将导致居住环境的不完整,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绿地占比。

(3)提高全民园林绿化意识

在当前园林建设过程中,由于全民园林绿化意识比较淡薄,居民还没有深切认识到园林建设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导致在本次的实施项目中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对绿化设施破坏,对花草随意踩踏,破坏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完整性,影响甚至阻滞了园林建设的稳健发展。因此,为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顺利进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市民园林绿化意识,同时结合相应的地方法制监督,唯此方能确保实现绿色、环保、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4)加强生态性的绿化管养工作

要构建良好的园林绿化建设质量,不仅体现在设计、施工环节,后期的养护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如果后期管养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将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甚至出现苗木的大量死亡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后期管养工作,确保植物生长环境的良好发展,直到植物达到自我调节生长的一个阶段。

3 灾后重建的启示

3.1 园林建设对居住环境改善作用显著

灾后项目重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若干不足。尽管如此,但还是给人们带来些许启示。

(1)增强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建设,不仅仅是美化了厦门环岛路的环境形象,对环岛路片区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改善了气象变化,大量的绿地提升了空气质量,有效缓解和降低雾霾的形成,提高了能见度。另一方面,促进了人体的健康,园林建设中栽植的大量乔灌木可以遮挡烈日直射,光合作用有效降低了气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植物有效地降低空中有害物质扩散,同时还能减轻城市噪音,给城市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

(2)增强社会效应

本次项目提升改造,完善了市民的休闲活动基础设施。环岛路不仅是厦门市民休闲活动的良好去处,同时也是外来游客津津乐道的活动场所,项目提升后对市民和游客观光休闲提供了便利。此外,它还是普及科学和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园林环境对人们日常的健身和身体康复有重要的帮助。项目的实施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此外,在城市发生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还可以成为避难和疏散的场地。

(3)提升城市形象

美化城市环境是园林建设重要的功能之一,一个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能代表城市的气质,乔木、灌木、花草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不仅对莫兰蒂受灾情况作了很大的改观,同时彻底提升了绿化环境形象。园林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环境,也对城市的形象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降尘减噪、净化空气

本次改造项目补植、种植了大量的植物,不仅能降低扬尘,也能减弱城市的噪音,保证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对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调和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能源浪费,促使城市环境更加生态、环保。

(5)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一个城市能否持续发展,环境的优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园林建设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城市环境的品质。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在完善和提升绿地建设,也是在不断提升城市总体环境。不仅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也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对厦门城市活力、档次,永葆青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园林建设与人居环境联系紧密

(1)园林景观

园林建设是园林景观的载体,园林景观环境的塑造和改善过程,也是园林建设的过程。园林景观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事物,公园、公共休闲绿地是人们在茶余饭后首选的游憩场所,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观赏小品等园林公共设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园林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2)城市生活

园林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城市生活的改善很大部分归根于园林建设的大力投入。

在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宁静、自然的园林环境能成为缓解压力的调节器,怡人的生态环境更能使人的精神状态保持在一种更加平和、舒适的状态。如今,人们比以往更渴望回归自然、接触自然。因此,生态怡人的居住环境,日趋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深刻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

生态园林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对城市整体生态居住环境系统的构建有巨大的影响。

4 结语

园林建设对人居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需提高对园林建设的关注及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促进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和持续健康发展。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直接跟人们有关联,因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要求,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居住环境已成为首要考评的指标。因此,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是构建良好居住环境的重要保证。

厦门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项目,深刻折射出园林建设在居住环境的改善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个成功的居住环境营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凝聚了政府及基层各方的智慧和劳动价值,灾后重建让厦门的居住环境再一次焕发生机。

人是园林建设的主体,而园林建设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居住环境是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必须背负着构建美好家园环境的使命,围绕在新的时代主题下,把人居环境建设得更加璀璨夺目。

园林建设的大力投入,将对城市居住环境带来改变,对城市生活带来改变,要想创造更高、更美好的城市未来,必须始终不断完善和提高园林建设的标准,探寻多样的园林建设手法。

猜你喜欢
莫兰蒂厦门园林
厦门正新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特征分析
“偶”遇厦门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莫兰蒂”台风对厦门园林的影响及后续台风抢险建议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