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掇山叠石的生态性体现

2018-08-10 08:58刘明欢马建武杨倩
福建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假山造园营造

刘明欢 马建武 杨倩

(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0 引言

作为表现我国传统园林的精湛艺术和丰富手法之一的掇山叠石,不仅鲜明地映照出“意在象外”的艺术文化和意境之美,同时也蕴含着自然朴素的生态哲学观念。在如今盲目追求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中,一味地崇拜与模仿西方的造园手法已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与其一味地采用“他山之石以攻玉”策略,不如挖掘本土民族的生态设计的造园艺术思想与技术方法,结合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内涵要求进行创新,形成符合自身生态环境要求的园林艺术体系。

1 我国生态设计思想

我国的生态设计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是把人的生命运动和自然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尊崇的天道是纯粹的自然之道,认为天道无为,万物皆应顺应自然,应该纵情率性,保持自然之态。主张“法天贵真”,道合自然,倡导“天人合一”“返璞归真”[1]。这种强调“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是古典园林生态理念的核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抱以和谐态度的自然哲学观。同时,道家哲学也对古典叠山技法产生了影响,崇朴尚俭、因地制宜的原则往往使造园事半功倍,技艺高超的造山师强调山体不可规整,使山有朝揖之势,石头呈现微茫之境,这些都具有不容置疑的尊重万物本性的生态观念,其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思考值得学习与借鉴。

2 掇山选石

自古掇山施工的第一道工序即为选取石材,选石的好坏就决定了叠山是否成功。之所以苏州古典园林的叠石掇山技法如此成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苏州府所属洞庭山,石产水涯,惟消夏湾者为最[2],即姑苏地靠太湖,而产自太湖西山消夏湾的石头是太湖山中最好的一种。所以,具有“瘦、漏、皱、透”特征的湖石成为造园家的首选,而地域上只有40km距离之近,方便了造园家们的就地取材。而另一种具有刚健之美、锋芒毕露姿态的黄石,因黄石是处皆产……如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图山,沿大江直至采石之上皆产[2],其产地也是靠近苏州,方便取材,所以,黄石也是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中较为常用的石材。由此可见,“吴中所尚假山”都是就地取材[3],并且利用水路运输发达便利的优势,借以不同风格的石材来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意境,这些做法无不体现着朴素的生态哲学观点。

3 布局营造

3.1 因地制宜

计成言“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可见,园林规划之前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利用地势地形和自然条件进行营造布局,以期达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效果。而在掇山叠石中,“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先量顶之高大才定基之浅深。掇石须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即在假山立基之前,要反复相看将要使用的材料,区别出不同的石质、纹理和种类,考虑叠山掇石之间的空间用量,因地制宜地将石块合理的利用。掇石叠山必依照山势而建,即“结岭挑之(以)土堆,高低观之多致”[2],只有这样,才能知“自然地势之嶙峋”后 “未山先麓”。同时,在叠山之前,还要预计山石的高度、重量以及了解当地土质情况,以方便施工。“立根铺以粗石,大块满盖桩头”[2],即在泥沙土质的地方,用桩基垫底,而土质较好的地方用石基打底,在详细地了解场地的特性之后,才能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势营造生态环境。

掇山叠石之时,园林场地大多为土石相间,在《闲情偶志·大山》中说到“此法不论石多石少,亦不必定求土石相半,土多则是土山带石,石多则是石山带土。”意为叠石时应结合场地自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土与石的关系,在土石相间种植植物,来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立体系统。沧浪亭旧有广阜,依势垒土而上,便成就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蓊郁幽静[4],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园林的掇山叠石布局营造之法无不是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因势利导地创作出自然天成、物我相融的生态环境。

图1 沧浪亭土石相间

3.2 因宜成趣

计成利用自己所创的“等分平衡法”理论,巧妙地利用山石自身的重量分布特点,“将前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形成挑奇险状的山崖,虽“其状可骇”,但却“万无一失”,“斯千古不朽也”;又如清代大师戈裕良所创造的“钩带法”,将拱形的山石结构发挥到极致,不必消耗其他资源,因宜成趣。园林中处处可见这种,利用山石自身的特点,只将数法便可营造岩、洞、涧等各乎所异的山体环境,同时多样的空间形态也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容身之所,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如图2所示。从中散发出的人性与生态相结合思想仍然值得后人去借鉴。

图2 环秀山庄假山

掇山大忌“排如烛炉花瓶,列似刀山剑树”,而应充分尊重石性以及纹理、色泽等特点,遵守“只作拼叠,不作雕凿”的原则,因势利导地利用石料自身的特性,可达出乎意料的生态之境。耦园中的景点多是体现夫妇二人恩爱有加、感情和谐的主题,其中以东园为阳,西园为阴。而在假山的布局营造中,东园池山以黄石建造,利用黄石本身的力峭质坚的纹理,体现了质朴雄厚的外表和古拙苍劲的气质,与西园中旱山具有“枯而不润,赝作弹窝”的湖石所涵盖的阴柔之气韵截然不同[3],如图3~图4所示。故,造园始先考虑到场地环境,合理安排石料,适宜巧妙地运用石材的特点,以产生丰富有趣的效果,体现“片山有致,寸石有情”的石性[2]。

图3 耦园东园假山一

图4 耦园东园假山二

3.3 土方平衡

在《园冶》的自序中,计成即有言“此制不第宜掇山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可见,古人造园之前便根据地基的基本情况,用叠石垒山来增加一些高的地方,同时将一些低洼之处挖得更深。而从湖池中挖出的石土便可堆叠在旁边的山势较高的地方,免去运输之力、寻土之忧。即“高阜可培,低方宜挖”的生态做法[2],不仅可以成宛若画意之境,同时也做到了土方之间的平衡运用。

4 掇山与理水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3],园林中最不可缺乏的就是叠山与理水两个要素,二者不仅是造园的专门技艺,并且关系极其紧密。《林泉高致》中“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4]。由此可见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创作出上佳的园林。

“山石理池,予始创者”,计成将叠山和理水合二为一,在掇山的同时利用现有的石料也同时筑成了一个精妙的水池,在方寸之间,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意境。戈裕良的环秀山庄就是一座以山、池结合叠造的典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不仅可以利用石矶的特性联系空间,同时也拉近了人与水、石之间的关系,这种巧妙的空间手法也为园林中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如图5所示。“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也同样经过精妙的设计,将视景、通风、采光与峰峦中的孔洞充分结合,才达到了“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的境界[2]。在狮子林的掇山叠石中,还巧妙地利用了山势来营造水景,瀑布如峭壁山理也。先观有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才如瀑布[2]。可知造园时有机地将高楼的屋檐承接雨水作为水源,或者从山涧中引水到墙头上,形成天沟,在将其引至峭壁的顶部,设以小坑蓄水,等水从水口溢出,便有“坐雨观泉”之意境,即将自然之美通过人工之技,统筹山水之间的关系,再现天然生态之美趣,如图6所示。

图5 艺圃石矶

图6 狮子林造山营水

余观艺圃之假山于秋雨中,并无积水成河,反观激泉迸溅,鸣水泠泠,缘何运石有律,铺装有韵,而富生机灵趣,另有山顶、石桥排水孔洞,如此借景生辉于须弥芥子而已发生态意境,今人排水固执死板,应该多借鉴古人的生态智慧来完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

5 掇山与种植

用以土代石之法,既减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其法莫妙于此……以土间之,则泯然无迹,且便于种树。树根盘固,与石比坚,且树大叶繁,浑然一色,不辨其为谁石谁土[5]。这其中蕴含的自觉而又朴素生态智慧令人惊叹不已,在营造假山之前考虑到预留栽植穴坑,用以配置落叶乔、灌木如榔榆、鸡爪槭、南天竹等,辅以沿阶野草,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生态位。夏日郁蔽遮阴,冬日叶落撷光,上或堆山植树……合宜可也[2],即在洞的顶部,堆积土壤种植树木,植物的根系与石土混为一体,不仅可以使石头更加坚固与稳定,同时也为其他动植物提供了的生长空间,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由树木生态层位安排所带来的纵向通风采光效果,确保了园林四时花卉树木充分生长和景观生气。由此可见,古人在造园配置方面具有非常自觉生态意识和审美安排的精细结合,[6]”如图7所示。以土石间之,成春日可游山、夏日宜观景、秋日适登山、冬日能居住之用。四时不同的山体景观带来不同的体验与感知,体现了土石相间的营造法则适用于不同的时态,不仅可成四时之景,也可造生态之境。

图7 沧浪亭假山与植物的关系

6 掇山与建筑

建筑与山水不是矛盾的。它们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甚至能将消极转变到积极,使园林在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上能够达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如《园冶·相地》中所言“如方如园,似偏似曲;如长湾而环壁,似偏阔以铺云。高方欲就高台,低凹可开池沼”,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如厅堂楼阁、墙垣廊亭无一不是依照山势而建。“狮子林卧云室被包围在层层假山之中,这种做法不仅免去了高大建筑与假山在体量方面的冲突,并且增添了游览和观景的趣味”[7],如图8所示。而在园林中“楼梯仅乎室侧,台级藉以山阿”的借势做法[2],这种利用自然山势做成楼梯的做法,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同时“云梯”的使用也体现着古人朴素的生态观。

图8 狮子林卧云室

在掇山中,山亭的营造就更为巧妙。艺圃在山之东建朝爽亭,一来可弥补山形的过于平坦,平衡山体整体体量,二来可在亭中借园外之景为我所用,即天地万物生生相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借景手法的运用,借园外之景,造园中之境,避免了资源的铺张浪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共存的生态思想。

“同时墙垣的建造也十分有趣,‘聚石垒园墙,局山可拟’,云墙随山势而建并绵延不绝。拙政园远香堂前的黄石假山与绣绮亭假山原本彼此独立,但云墙将二者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若续若断的整体,并对空间起到一定的规划作用[7]”,如图9所示。而园中“跺石”与“镶隅”的做法也着实精妙,都是将建筑以里的空间与建筑之外的空间相互结合,不仅体现天然野趣,同时也体现利用石材的特点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生态空间,如图10所示。

图9 拙政园云墙

图10 狮子林中的踏跺

7 结语

本文从掇山叠石的布局营造,掇山与理水、建筑、植物的交融角度,探讨了掇山叠石的生态性智慧的体现,而掇山叠石技法只是园林中朴素生态观点的一部分,其博大精深,还靠吾辈尽心尽力挖掘,结合时代本身的内涵要求,即用“己山之石以攻玉”,让根植于中华大地文化土壤的园林之花,再次焕发出光彩。

图片来源

图1~图10为作者自摄。

猜你喜欢
假山造园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
营造方寸
调皮的小猴子